热传商务网-热传散热产品智能制造信息平台
热门标签列表
#R 标签下的所有信息 所有标签列表
  • 热管理组件和包括热管理组件的装置

    本发明涉及热管理组件和包括热管理组件的装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热管理组件包括至少一种柔性散热材料,所述至少一种柔性散热材料包括围绕部件的相应部分在不同的非平行方向上卷绕的部分,部件的相应部分可构造成联接到装置壳体的侧面和 或沿着装置壳体的侧面。散热材料可操作用于限定围绕部件的相应部分的导热热路径的至少一部分。

    2020-04-28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用于电动力传动系的热管理的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动力传动系的热管理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主壳体(1),该主壳体容纳电机(2)和该电机的冷却回路以及包括润滑回路的减速器(3)。所述主壳体包括油底壳(20)以及分区(4),该油底壳被安排在所述主壳体的下部分中,该分区将该主壳体分成两个部分,在该两个部分中安排有所述发动机(2)和该发动机的冷却回路以及所述减速器(3)和该减速器的该润滑回路,同时油道(6)在该油底壳中延伸穿过所述分区以便使所述两个部分连通并且包括在该减速器侧上的一个末端,该末端设置有用于调节油流量、由油温控制的阀(7),以便在该减速器侧上的油温达到预定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油道(6)中的油通路。

    2020-03-27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部件的热管理的系统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包括车辆部件的热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高温冷却回路(8)、第二低温冷却回路(13)和第三冷却回路(17),以用于对电池组(7)进行冷却 加热。阀系统(V1、V2、V1-V4)被配置为具有对电池组(7)进行加热的操作条件,其中该阀系统将第三回路(17)与第二回路(13)连接,以便创建由第三回路的主要部分(170)和第二回路的主要部分(13M)组成的环路,该主要部分(13M)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的一个或多个电动机组件、以及优选地还有机动车辆的一个或多个附加部件的冷却部分,该一个或多个附加部件诸如涡轮增压器组件和中间冷却器组件。在这种操作条件中,由此形成的环路中的液体循环可以通过第三回路的泵(17A)来激活,并且借助于由混合动力车辆的上述电动机组件、以及优选地还有机动车辆的上述附加部件所生成的热量而引起对电池组的加热。

    2020-03-17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机动车轮的设备和方法

    本发明涉及分别用于电动车轮的用户接口、扭矩臂组件、组装辐条车轮的方法、电池维护方法以及用于热管理的方法。

    2020-02-14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利用可变热导性热管的热管理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利用可变热导性热管的热管理。光子和电子集成电路可以使用可变热导性热管来冷却,可变热导性热管除了相变工作流体之外还包括不凝性气体。为了将热管与包括集成电路的子组件封装在提供散热器接触区的标准外壳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蒸发器端与冷凝器端之间的热管的轴来定向热管,该轴与集成电路子组件和散热器接触区分离的方向大致垂直,并且利用合适的隔热结构,热管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与散热器接触区热隔离。

    2020-01-07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多处理器片上系统中的能效感知热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本文公开了用于包含异构的多处理器片上系统(“SoC”)的便携式计算设备中的能效感知热管理的方法和系统的各种实施例。由于该异构的多处理器SoC中的各个处理部件可能在给定的温度,呈现不同的处理效率,因此可以利用能效感知热管理技术(其对各个处理部件在它们测量的操作温度时的性能数据进行比较),以便通过调整针对最低能效处理部件的电源、将工作负载重新分配离开最低能效处理部件、或者转换最低能效处理部件的功率模式,来优化服务质量(“QoS”)。用这些方式,该解决方案的实施例对跨SoC用于处理一个MIPS的工作负载所消耗的平均功率量进行优化。

    2019-12-13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一种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可以进行选择性地控制以将热量从多个不同热源中的任何一个供应至多个不同散热器中的任何一个。热源可以包括:内燃机、汽缸盖、废气热回收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或涡轮增压系统。散热器可以包括:内燃机、汽缸盖、发动机油冷却器、变速器油冷却器和加热芯。将发动机油冷却器控制阀、变速器油冷却器控制阀、加热芯控制阀、发动机缸体控制阀、汽缸盖控制阀、旁通控制阀和热传递控制阀中的每一个控制成执行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期望的操作模式。

    2019-12-06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柔性散热器

    本文描述了用于计算设备的热管理设备。热管理设备包括第一材料层,该第一材料层被包括在该热管理设备的动态部分和该热管理设备的静态部分中。当热管理设备物理地连接至计算设备的显示器和底座并且显示器相对于底座旋转时,该热管理设备的动态部分相对于该热管理设备的静态部分可弯曲。材料层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热管理设备还包括第二材料的第一层和第二材料的第二层,其分别物理地连接至第一材料层的静态部分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2019-11-19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具有受控氧化硼水平的氮化硼

    本公开涉及具有受控氧化硼水平的氮化硼粉末以及制造此粉末的方法。所述制造BN-B2O3粉末的方法可包括在800℃至1200℃的温度下热处理经高温焙烧的氮化硼粉末0 5小时至5小时的时段。本文所公开的所述BN-B2O3粉末具有低磨损、高强度、良好的流动性能、高抗水化性和低离子导电性。

    2019-11-08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用于热管理的透明多层体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遮蔽空间体积免遭辐射源的透明多层体和包括该多层体的窗玻璃或窗玻璃元件,所述透明多层体以下列顺序包括a)任选的保护层a,b)基于热塑性聚合物,尤其芳族聚碳酸酯的基底层b,其具有根据DIN ISO 13468-2:2006(D65,10°)在4毫米的层厚度下测定的至少3 0%的在380至780纳米的范围内的透光率和根据ISO 13837:2008在4毫米的层厚度下测定的小于40%的TDS值,其中所述基底层含有至少0 001重量%的非炭黑的IR吸收剂,c)任选的具有600微米的最大厚度的基于热塑性聚合物的其它层c,d)至少一个金属层d,其包含选自Ag、Al、Au、Pt、Fe、Cr、Sn、In、Ti、Pd、Nb、Cu、V或其合金的至少一种元素,其中所有金属层的厚度总和为1纳米至最多30纳米,和e)任选的保护层e,其中基底层b的至少60%被金属层d覆盖,从层d)往后的层,包括保护层e,具有最多100纳米的总厚度,且所述金属层安置在基底层b的一面上,这一面被规定位于多层体的背离辐射源的那面上。

    2019-07-02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多处理器片上系统中的能效感知热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本文公开了用于包含异构的多处理器片上系统(“SoC”)的便携式计算设备中的能效感知热管理的方法和系统的各种实施例。由于该异构的多处理器SoC中的各个处理部件可能在给定的温度,呈现不同的处理效率,因此可以利用能效感知热管理技术(其对各个处理部件在它们测量的操作温度时的性能数据进行比较),以便通过调整针对最低能效处理部件的电源、将工作负载重新分配离开最低能效处理部件、或者转换最低能效处理部件的功率模式,来优化服务质量(“QoS”)。用这些方式,该解决方案的实施例对跨SoC用于处理一个MIPS的工作负载所消耗的平均功率量进行优化。

    2019-06-28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用于热管理的由聚碳酸酯制成的不透明多层体

    本发明涉及包括多层体的车身部件,所述多层体以下述顺序包括:a)任选的保护层a,b)基于热塑性聚合物的基底层b,其具有在380至780nm范围小于1 0%的光透过率,根据DIN ISO 13468-2:2006(D65,10°)在4mm的层厚度下测定,和小于40%的能量透过率TDS,根据ISO 13837:2008在4mm的层厚度下测定,c)任选另外的层c,其基于热塑性聚合物,最大厚度为600μm,d)金属层d,其包含选自Ag、Al、Au、Pt、Fe、Cr、Sn、In、Ti、Pd、Nb、Cu、V、不锈钢或其合金中的至少一种元素,厚度为40 nm至500μm,和e)任选的保护层e,其中金属层d布置在多层体的用于朝向交通工具内部的一侧上,并且其中层d之后的层,包括保护层e,具有最大50nm的总厚度。

    2019-06-25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