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相变与液冷耦合传热的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电池包箱体(1)、可转动式挡风板(3)、散 加热装置箱体(4)、风扇(5)、散热翅片(6)、回流式水管(7)、加热器(8)、水泵(9)和电池单体。电池包箱体内置电池单体和扁平状热管;扁平状热管的冷凝端伸入电池包箱体内;散 加热装置箱体与回流式水管、水泵、加热器串联组成循环通道。本实用新型采用相变与液冷相结合方式,扁平状热管通过回流式水管将热量带走,再通过散热翅片和风扇对冷却介质进行循环散热,极大地提高了散热效率。利用加热器及热管的双向导热特性可提高电池包低温时的加热效率。硅胶保护套在电池包箱体受到外力撞击时起防撞减震作用,提高了电池包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属于专用车领域,具体为一种4×2燃料电池厢式运输车底盘及燃料电池厢式运输车。解决了目前燃料电池厢式运输车匹配的气瓶占用整车空间、货箱使用容积有待提高的技术问题。车架上的前桥、后桥、驾驶室、转向系统、空调系统的布置方式保持不变,在保证了车辆承载能力、续航里程的同时,使底盘布置更加紧凑,轴荷分布更加合理。多合一控制器支综合架、蓄电池箱总成,DC DC、继电器保险盒、散热器总成、气刹制动系统的空滤总成、消音器总成、电控空压机的布置方式,使得制动管路、冷却管路布置的更加紧凑顺畅,轴荷分布更加合理。其余部件根据相关系统要求进行布置,在保证足够的安装及操作空间的条件下,使底盘总体布置紧凑,各轴荷分配合理。
一种集相变与液冷耦合传热的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电池包箱体(1)、可转动式挡风板(3)、散 加热装置箱体(4)、风扇(5)、散热翅片(6)、回流式水管(7)、加热器(8)、水泵(9)和电池单体。电池包箱体内置电池单体和扁平状热管;扁平状热管的冷凝端伸入电池包箱体内;散 加热装置箱体与回流式水管、水泵、加热器串联组成循环通道。本发明采用相变与液冷相结合的方式,扁平状热管通过回流式水管将热量带走,再通过散热翅片和风扇对冷却介质进行循环散热,极大地提高了散热效率。利用加热器及热管的双向导热特性可提高电池包低温时的加热效率。硅胶保护套在电池包箱体受到外力撞击时起防撞减震作用,提高了电池包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属于调温调流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通道电池电机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制冷机组、换热器、储能水箱和控温水箱;所述压缩机制冷机组与换热器的一次侧连接,所述换热器的二次侧通过管道与储能水箱连接形成回路Ⅰ,所述储能水箱通过管道与控温水箱连接形成回路Ⅱ,所述控温水箱通过管道与多个样品负载分别连接,从而形成多个独立的回路Ⅲ。本实用新型通过储能水箱储存低温的混合液体媒介,通过控温水箱储存用户需要的加热后的混合液体媒介,提高了加热效率,加快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进度;在承担多个样品负载时,混合液体媒介仍然可以维持住-40度的低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监控装置,安装于水冷结构电池包A水冷管进出口位置或直冷结构冷凝管与毛细管靠近蒸发管一侧,为电池包A热管理提供实时准确的流量压差温度等基础数据以此综合计算电池包A热管理系统工作状态,在次基础上对热管理系统热平衡循环状态进行判断,对其故障具有报警功能。同时所记录的数据为研发型实验提供了有效参考。为电池包A热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监控置,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热管理结构,加强了安全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余热回收的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设置有余热回收回路,以将余热回收回路中充电器的热量经板式换热器传输至电动压缩机,从而提高电动压缩机接收到的低温低压气体的温度,进一步降低电动压缩机的工作负荷,提高换热效率、有效地对整车进行热量管理。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温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单级制冷系统和换热器组,所述换热器组包括换热器组Ⅰ和换热器组Ⅱ,所述单级制冷系统通过管路与所述换热器组Ⅰ相连并形成回路Ⅰ;所述单级制冷系统通过管路与所述换热器组Ⅱ相连并形成回路Ⅱ。本实用新型利用单级制冷系统实现了-40度的制冷效果,取缔了过去采用复杂的双级制冷系统,大大减轻了制冷系统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大大减少了成本。稳定性和耐久性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设置有余热回收线路,以将余热回收线路中收集到的充电器的热量经双层板式换热器一方面加热双层板式换热器收集到的制冷剂,一方面将余热回收线路中收集到的充电器的热量传输至电动压缩机,从而提高电动压缩机接收到的低温低压气体的温度,进一步降低电动压缩机的工作负荷,提高换热效率、有效地对整车进行热量管理。
公开了一种具有柔性囊的牵引电池热板。牵引电池热板组件可包括:具有限定空腔的边缘部并被构造为支撑电池单元阵列的结构。柔性囊可设置在位于所述结构与电池单元阵列之间的空腔中。柔性囊可被构造为用流体填充,使得柔性囊接触电池单元阵列以在电池单元阵列与流体之间传递热。牵引电池热板组件可包括框架,框架具有容纳柔性囊的尺寸并被构造为支撑柔性囊。进入口可与柔性囊和泵流体连通,并可被构造为以泵输出流量向柔性囊输送流体。柔性囊可包括肋,在肋之间限定有通道。通道被构造为引导流体沿着电池单元阵列的至少一个表面流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环境模拟子系统,用于为电池模拟测试需求所需要的环境温度;充放电子系统,用于为电池提供测试需求所需要的充电测试和放电测试;电池管理子系统,用于监控所述环境温度,并获取所述充电测试和所述放电测试在测试过程中的电池状态信息,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状态信息,对电池进行温度控制,以使得电池处于安全模式下工作,其中,所述电池状态信息包括:电池本身温度和电池电压;其中,所述测试需求由电池测试系统在测试启动前根据预先为电池设定的多种工况模式中的任一种工况模式确定,所述电池管理子系统通过标准通信机制与所述环境模拟子系统和所述充放电子系统进行通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监控装置,安装于水冷结构电池包A水冷管进出口位置或直冷结构冷凝管与毛细管靠近蒸发管一侧,为电池包A热管理提供实时准确的流量压差温度等基础数据以此综合计算电池包A热管理系统工作状态,在次基础上对热管理系统热平衡循环状态进行判断,对其故障具有报警功能。同时所记录的数据为研发型实验提供了有效参考。为电池包A热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监控置,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热管理结构,加强了安全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微控制器(MCU)、与所述MCU连接的保护与安全评估模块、与所述MCU连接的主动均衡模块、与所述MCU连接的热管理模块,所述保护与安全评估模块由保护模块和测量模块组成。可以对成组锂离子电芯进行高能效、大均衡电流的智能管理,解决电动汽车所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组由于电芯容量、内阻、电压平台、和自放电率等性能参数的不一致性所造成的电池组有效容量快速衰减的问题,延长锂电池组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