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运载器能源热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空气-燃油换热器、第二空气-燃油换热器、压缩机和制冷涡轮;第一空气-燃油换热器的第一输入端与高速运载器的发动机的输出端连通;第一空气-燃油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通;压缩机的输出端与第二空气-燃油换热器的第一输入端连通;第二空气-燃油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制冷涡轮的输入端连通;制冷涡轮的输出端与高速运载器的舱室连通;高速运载器的油箱与第二空气-燃油换热器的第二输入端连通;第二空气-燃油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空气-燃油换热器的第二输入端连通;第一空气-燃油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与发动机连通。本发明能够提高机载燃料热沉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涉及电池热管理领域,包括箱体,该箱体内部设有若干电芯单体以及至少一用于电池热管理的热传递组件,上述热传递组件包括若干导热袋包和若干连接管,若干上述导热袋包间隔排列设置,且相邻两导热袋包之间通过至少一上述连接管相连通;相邻两导热袋包之间夹设有一上述电芯单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导热袋包可与变形的电芯单体相紧贴,解决了变形的电芯无法传热的问题,使箱体内部的电芯能够有效散热,降低了电池过热引起的各种风险,热传递组件与电芯单体为分体设计,便于对现有电池进行改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新能源汽车,其中,系统包括电池箱体及液冷管总成,液冷管总成包括:进液集管、循环管及出液集管;电池箱体中部横向设置有隔板,并在隔板第一侧开设有电池收容槽,隔板设置有折弯部,折弯部向电池收容槽凸出;电池箱体的第二侧开设有液冷槽,液冷槽包括:相通的第一槽部及第二槽部,第一槽部的位置适配于折弯部,且第一槽部的高度高于第二槽部;进液集管及出液集管收容于第一槽部,循环管收容于液冷槽。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液冷管总成的进液集管及出液集管皆集中收容在第二槽部,占用空间小,使得电池收容槽可以放置更多的动力电池,提高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温度控制能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嵌入式轮毂电机综合热管理系统,包括嵌入式磁钢散热系统和刹车盘螺旋导流片散热系统;嵌入式磁钢散热系统包括嵌入式磁钢、电磁阀A、温度传感器A、溶液返回管路、蒸汽返回管路A、冷凝贮水灌、溶液泵A、一体化溶液贮存罐、助力泵、风扇、电源、控制器、溶液泵B和溶液泵C;刹车盘螺旋导流片散热系统包括刹车盘螺旋导流片、电磁阀B、温度传感器B、气液分离器、溶液返回管路B、蒸汽返回管路B、冷凝贮水灌、溶液泵A、一体化溶液贮存罐、助力泵、风扇、电源、控制器、溶液泵B、溶液泵C。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现嵌入式轮毂电机线圈热量收集、传递和排散,将刹车片产生的脉冲热载荷转化为平稳热载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热管理系统和汽车,涉及电动汽车领域。该加热热管理系统包括:位于同一循环回路上的水箱、电子水泵和电池包;所述水箱的外部两侧分别设置有风扇和发热仓,所述发热仓包括一鼓包,所述鼓包连通所述水箱与所述发热仓。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避免了现有技术的动力电池在寒冷条件下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充放电能力,导致整车续航低或充电时间长的问题,提升车辆的品质和用户的体验,改善车辆的电池的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右侧设有操作箱,所述盒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位于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所述上壳体右侧、下壳体右侧分别设有连接管,所述上壳体底侧挖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下壳体顶侧挖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下壳体内壁两侧分别等距设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上壳体内壁两侧分别等距设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与第二弧形凹槽内壁上分别等距设有通孔,所述电池本体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一放置槽内腔顶部、第二放置槽内腔底部固定连接,能够增加电池本体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对电池加快散热,能够加快电池本体散热效率,使散热效果更加的全面。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电冷却耦合液冷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液冷模块和热电模块,热电模块与液冷模块相连,电池与热电模块相连,热电模块的置冷端与电池接触,热电模块的热端与液冷模块接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热电冷却耦合液冷的电压调控策略,电池与热电模块相连,热电模块与液冷模块相连,控制热电模块的差值电压在液冷模块冷却液流动方向上依次增大。本发明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相比于单纯液冷,电池低温温升和高温温降都可以得到极大改善,极大程度上稳定了电池组模块的温度,且这种制冷和加热集成化的设计,实现了汽车空间的有效合理利用。本发明的电压调控策略能够减小冷却液中温度梯度对热电模块制冷性能的影响,大大减小了电池组间温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大功率激光设备的蓄冷式热管理装置,包括:蓄冷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三层套管,三层套管包括由内至外套设并相连的内层管、中层管和外层管,内层管、中层管和外层管分别用于储存制冷剂、蓄冷剂和载冷剂;制冷装置,其与内层管相连通,且制冷装置用于对制冷剂制冷,内层管中的制冷剂与中层管中的蓄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完成相变过程,蓄冷剂由液态变为固态,完成冷量的储存;供液循环装置,其与外层管之间相连通,且供液循环装置用于将大功率激光设备产生的废热通过载冷剂传递至蓄冷装置,蓄冷剂与载冷剂进行热交换并释放冷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整车一体式热管理控制系统,包括整车热管理控制器、以及与之控制连接的热泵空调系统、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动力冷却系统、整车控制器和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整车一体式热管理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将原先单独的空调系统、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和动力冷却系统三部分控制集成到同一个控制器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开发成本,对于整车也能实现一个更精准的控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次换热的客车整车热管理机组,包括冷媒压缩回路和二次换热回路,所述冷媒压缩回路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所述二次换热回路包括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载冷剂及其管路,以及使经过热交换的载冷剂循环流动的散热装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二次换热的客车整车热管理机组与传统客车空调相比,具有更强的扩展性、更高的兼容性和更高的集成性,系统中可以按需要增加或减少相应接口以实现电池冷却、余热利用,接入壁挂散热器、除霜器、踏步散热器、司机取暖器等零部件,最终实现整车的热管理;因其二次换热的特点,系统还可以使用R744 R290 R32等具有一定安全风险的制冷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隐身及热管理布料及其制作方法,所述的布料是一种由普通纤维束和金属纤维束采用非对称混合编织而成的双面织物,一面以普通纤维束为主,另一面以金属纤维束为主。该布料通过将普通纤维束和金属纤维束进行非对称的混合编织使得布料具有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兼容的隐身性能。在白天将以普通纤维束为主一面朝外,可发挥其可见光-近红外隐身功能,在夜间将以金属纤维束为主一面朝外,实现热红外隐身功能。
本发明公开了低温续驶里程衰减整车热管理设计目标分解模型与分析方法,步骤如下:获取或计算建模所需的参数,车型的滑行阻力曲线,车身质量,轮胎尺寸,能量回收策略,电机效率;计算车型的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参数;获取电池包库伦效率,电芯电压温度衰减系数,电芯电量温度衰减系数,电芯的热功率,电池包预设质量,前舱风扇功耗,空调鼓风机功耗,电器组件功耗车型开发的长宽高预设值;建立整车设计目标向热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分解模型;建立整车功耗分解到热管理系统功耗的分解模型;根据获取参数,按照能耗为主线,进行空调热管理系统的性能目标分解计算;计算得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设计目标通过功耗校核验证分解方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