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温度调节装置、发电机控制器温度调节装置、电池包温度调节装置和公用温度调节装置,所述公用温度调节装置分别与所述发电机控制器温度调节装置和所述电池包温度调节装置相连通,所述发动机温度调节装置与所述电池包温度调节装置相连通,具有续航里程长、可靠性高和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热管理系统包括动力冷却回路、电池冷却回路和第一四通阀。动力冷却回路用于对动力装置进行冷却,动力冷却回路设置有散热器。电池冷却回路用于对电池进行冷却,电池冷却回路设置有电池冷却装置。第一四通阀设置于散热器下游的回路,第一四通阀包括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动力冷却回路和电池冷却回路在第一进口与第一出口相连通、第二进口与第二出口相连通时相互独立。动力冷却回路和电池冷却回路在第一进口与第二出口相连通、第二进口与第一出口相连通时形成串联冷却回路。该热管理系统通可使电池处于高效工作放电状态,充分利用电池能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储能和热电效应的动力电池自动控制热管理系统,包括位于封装外壳内的电池组模块、重力热管管组、以及温度自动控制模块,其中,电池组模块包括单节电池、复合相变材料空心圆柱筒、铝基壳;重力热管管组包括多个重力热管;温度自动控制模块包括半导体热电片均热板子模块、以及分布于各个电池子模块中的测温热电偶,半导体热电片均热板模块包括半导体热电片、均热板、翅片,测温热电偶则用于根据测得的温度调整半导体热电片的正接与反接。本发明通过对其关键模块组件的结构及其设置方式、内部构造、以及各个模块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储能和热电效应的动力电池自动控制热管理系统,包括位于封装外壳内的电池组模块、重力热管管组、以及温度自动控制模块,其中,电池组模块包括单节电池、复合相变材料空心圆柱筒、铝基壳;重力热管管组包括多个重力热管;温度自动控制模块包括半导体热电片均热板子模块、以及分布于各个电池子模块中的测温热电偶,半导体热电片均热板模块包括半导体热电片、均热板、翅片,测温热电偶则用于根据测得的温度调整半导体热电片的正接与反接。本发明通过对其关键模块组件的结构及其设置方式、内部构造、以及各个模块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零能耗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特点是包括空气压缩系统、制冷 制热系统、电池箱体和盘管,空气压缩系统中的空压机通过第一风能转换机构驱动,制冷 制热系统中的压缩机通过第二风能转换机构驱动,制冷 制热系统中的蒸发器与电池箱体的进口端相连接,空气压缩系统与蒸发器相连接,电池箱体内设置有电池组,电池组的空隙处填充有相变材料,盘管的一端通过管道分别与电池箱体的进口端、出口端相连接,盘管的另一端与车内出风口相连通;优点是该热管理系统不需要消耗电能,且能同时对动力电池进行热管理和对车内环境进行温度调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能耗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特点是包括空气压缩系统、制冷 制热系统、电池箱体和盘管,空气压缩系统中的空压机通过第一风能转换机构驱动,制冷 制热系统中的压缩机通过第二风能转换机构驱动,制冷 制热系统中的蒸发器与电池箱体的进口端相连接,空气压缩系统与蒸发器相连接,电池箱体内设置有电池组,电池组的空隙处填充有相变材料,盘管的一端通过管道分别与电池箱体的进口端、出口端相连接,盘管的另一端与车内出风口相连通;优点是该热管理系统不需要消耗电能,且能同时对动力电池进行热管理和对车内环境进行温度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