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排气装置及电池热管理系统。所述排气装置在外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液管、出液管,进液管用于通入冷媒,外桶用于容纳并将冷媒气液分离,出液管用于排出经气液分离后的液体,在外桶上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的进口位于出液管的上方,用于排出经气液分离后的气体;内桶设置于外桶内并位于排气管进口的下方,进液管穿过外桶伸入内桶内。该排气装置通过外桶、内桶及进液管的相互配合,冷媒起到了两次降速的作用,有效的降低冷媒流体速度,抑制高速冲击带来的二次气液混合,便于将冷媒内的气体有效排出,高效的将气液分离,加快了排气速度,从而提高了调试效率和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型水路可逆电池热管理系统,其包括通过管路相连接的压缩机降温装置、低温散热装置以及加热装置;压缩机降温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循环连接的电动压缩机总成、冷凝器芯体总成、干燥过滤器、膨胀阀组件和板式换热器;低温散热装置包括电子四通水阀、电子水泵、电子三通阀、低温散热器以及板式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依据电池包的温差来控制电子四通水阀的启动和关闭,调整电池包的进出水方向,从而降低电池包温差;本实用新型安装工艺简便,能量损失小,灵活机动,安装可靠性高,结构紧凑。
一种汽车综合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综合热管理控制器获取电机冷却回路中冷却液的温度,以及动力电池的平均温度;若电机冷却回路中冷却液的温度达到电机高温温度,或者动力电池的平均温度达到电池高温温度,则开启制冷模式,对电机冷却回路中和 或电池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进行冷却,直至电机冷却回路中冷却液的温度低于电机冷却截止限值,并且动力电池的平均温度低于电池冷却截止限值;若动力电池的平均温度低于电池低温温度,则开启加热模式,利用汽车综合热管理系统中产生的热量对电池加热回路中的冷却液进行加热,直至动力电池的平均温度大于电池加热截止限值,则执行关机模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综合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机冷却回路和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机冷却系统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水泵、多合一控制器、换热器、第一三通管、散热器和第一电子三通阀。电池热管理回路包括电池冷却回路和电池加热回路,其中,电池冷却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动力电池、第二三通管、第二水泵、换热板块和第二电子三通阀;电池加热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动力电池、第二三通管、第一电子三通阀、第一水泵、多合一控制器、换热器、第一三通管和第二电子三通阀。本发明无需在电池加热回路上额外设置PTC加热器,而是直接利用整车中现有的热量便可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升温,具有环保高效的优点,并且能够实现综合控制与管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轮毂电机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二散热器、第三水泵、转换阀、控制器;监测电机定子的温度的电机温度传感器、监测电机控制器的温度的电机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监测电池的温度的电池温度传感器;第一散热器出、进水端分别连接第一水泵进、出水端;第一散热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水套构成第一散热管路;第二散热器出、进水端分别连接第三水泵进水端、电池水套相连;电池水套与第二散热器进水端相连;第二散热器、第三水泵、电池水套构成第二散热管路;转换阀连接第一散热管路和第二散热管路;控制器控制三个水泵及的转换阀的启闭。本发明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高疏水性的新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用铝塑膜,依次包括AL2O3薄膜层、第一胶粘层、铝箔层、第三胶粘层和CPP热封层。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高疏水性的新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用铝塑膜,具有高疏水性能,可应用于具有特殊要求的动力汽车电池pack,即采用液冷的方式进行电池热管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高可靠的锂电池管理系统,包括锂电池管理系统,所述锂电池管理系统包含有分流电阻、放电MOS管、充电MOS管、ML5238测量均衡专用芯片、HR8P506单片机、蓝牙通信组件、人机界面和热管理组,所述热管理组包含有加热膜部件和热敏电阻部件,所述ML5238测量均衡专用芯片的电流采样引脚通过熔接分流电阻的左右两端。若温度低于工作温度时,热敏电阻部件通过IO口传至HR8P506单片机,HR8P506单片机将通过IO口对分散在电池组内的加热膜部件进行加热控制,达到一定温度后,关断加热膜部件,简化电路的同时,且设置维护方便,可通过人机界面和手机APP实时显示锂电池的运行状态,测量数据显示多样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膨胀吸收装置及电池模组,涉及电池技术领域。通过可以设置在电池模组中的可以发生形变的膨胀吸收结构,吸收软包电池因为膨胀产生的形变,同时通过设置在膨胀吸收腔体内部的膨胀吸收结构的形变实现对软包电池膨胀的吸收。此外,还通过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使膨胀吸收腔体可以流通液体,实现对软包电池的热量管理,提高软包电池模组的热量管理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膨胀吸收装置整体结构简单,能够吸收软包电池模组中出现电池膨胀时的形变,使软包电池膨胀时不会因为电池模组的其他结构造成损坏,保证软包电池模组的成组安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高阻隔性的新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用铝塑膜,依次包括TPU薄膜层、尼龙膜层、第二胶粘层、铝箔层、第三胶粘层和CPP热封层;所述TPU薄膜层与所述尼龙膜层之间通过流延法直接复合连接,或通过第一胶粘层粘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高阻隔性的新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用铝塑膜,具有更高的阻隔性,耐水性,以及弹性,保证了锂电池的安全与寿命,可应用于具有特殊要求的动力汽车电池pack,即采用液冷的方式进行电池热管理。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电池模组导热板排布优化方法,所述排布优化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一:电池模组由N个电池单体组成,电池单体与单体之间留一定的空隙,从电池模组外侧至模组中心的空隙逐渐增大;步骤二:以电池使用工况的电流大小和使用时间为依据,以步骤一中电池单体与单体之间的空隙以及电池单体与模组箱体之间的空隙为变化参数搭建热仿真模型;步骤三:分别计算电池单体纵向和横向的热导率。本发明不仅可以在不增加工艺复杂性的情况下合理布局板材,减轻动力电池模组的重量,而且可以增加电池模组的散热能力。
本发明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舱内热管理域控制系统,包括热管理域控制器和与热管理域控制器连接的输入单元、人体感知单元、车内外环境监测单元、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设置在车舱内不同位置的多个加热元件,所述热管理域控制器与云端服务器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中含有云端天气数据和驾乘人员的云端个人健康数据、云端个人使用习惯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在车舱内不同位置的多个加热元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为细化的加热设置,满足车舱内驾乘人员不同的温度需求,既可以提升人体舒适的感觉,又可以降低车内热管理能量消耗,有利于提升驾乘人员感知质量和整车续航里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和电池模组,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多个液冷结构,每个所述液冷结构包括进液口、出液口和螺旋式液冷管;所述进液口设置于所述螺旋式液冷管的一端,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述螺旋式液冷管的另一端,所述热管理装置通过多个所述螺旋式液冷管安装于所述电池模组中的电芯之间,所述螺旋式液冷管能够在位于该螺旋式液冷管两侧的电芯的挤压下发生形变。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吸收电池模组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提高电池模组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