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包括挤压板(2)的用于电池的热管理设备(1)。所述挤压板(2)包括第一通道(13)和第二通道(23),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被配置成允许冷却剂的流动。所述挤压板(2)还包括旨在由相变材料填充的至少一个封装腔体(33)。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封装腔体在挤压板(2)的前面(10)和后面(20)之间延伸。所述设备包括连接到所述前面(10)的入口 出口盖(40)和连接到所述后面(20)的分流盖(50,50’)。两种盖均设置了每个封装腔体的塞子。所述分流盖形成连接通道(50_i,52_s),从而将第一通道(13)连接到第二通道(23)。
用于航空运载器的推进发动机限定径向方向和冷却空气流路。推进发动机包括:电源;和风扇,其包括风扇叶片,风扇叶片能够通过电源旋转并且大致沿径向方向延伸,风扇叶片限定入口、出口以及冷却空气通道,冷却空气通道在入口和出口之间延伸并且与冷却空气流路气流连通,入口沿径向方向从出口向内定位,以提供通过冷却空气流路的冷却气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储能和热电效应的动力电池自动控制热管理系统,包括位于封装外壳内的电池组模块、重力热管管组、以及温度自动控制模块,其中,电池组模块包括单节电池、复合相变材料空心圆柱筒、铝基壳;重力热管管组包括多个重力热管;温度自动控制模块包括半导体热电片均热板子模块、以及分布于各个电池子模块中的测温热电偶,半导体热电片均热板模块包括半导体热电片、均热板、翅片,测温热电偶则用于根据测得的温度调整半导体热电片的正接与反接。本发明通过对其关键模块组件的结构及其设置方式、内部构造、以及各个模块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的问题。
一种电容器(100)包括第一缠绕 线圈构件(58),其中第一缠绕 线圈构件(58)包括第一介电层(56)和第一导电层(50)。第二缠绕 线圈构件(60)包括第二介电层(57)和第二导电层(52)。第一缠绕 线圈构件(58)与第二缠绕 线圈构件(60)部分地或全部地交错。介电外壳(24)或壳体适于至少径向地容纳或围界第一缠绕 线圈构件(58)和第二缠绕 线圈构件(60)。第一缠绕 线圈构件(58)电连接到第一导电端部(20)。第二缠绕 线圈构件(60)电连接到第二导电端部(21)。第二导电端部(21)与第一导电端部(20)相对。第一导电端部(20)形成第一引线;第二导电端部(21)形成第二引线。
一种电子组件包括:栅极驱动模块,所述栅极驱动模块包括夹在一起的多个电路板层,其中每层具有与其他层对准的中心开口。开关电路芯片组位于所述中心开口中。所述开关电路芯片组具有多个引线框架,以用于提供到所述开关电路芯片组的电连接。所述引线框架能够与多个电路板层的两层或更多个层中的容纳部对准,以便于使得所述引线框架的接触部分与电路板上的相应的导电焊盘对准。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和热管协同散热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属于电池热管理系统领域,包括装置底板、电池、箱体固定装置、箱体外壳,箱体固定装置、箱体外壳为形状相同的凹槽型结构,所述箱体外壳套在箱体固定装置的外面,所述箱体固定装置、箱体外壳的底部分别与底板连接,所述底板、箱体固定装置、箱体外壳之间形成两个两端开口的电池组空间,分别为进风口端和出风口端,电池的两端分别与底板和箱体固定装置的顶部连接,所述电池呈菱形陈列排布,位于菱形的顶角的电池位于出风口和进风口的位置,电池之间顺排错列分布。导流挡板包围在电池组空间的出风口端。电池外侧设置套管。
一种电池盒,其支撑一个或多个电池单元的结构和确保一个或多个电池单元的热管理,允许对所述电池单元环境进行温度控制以确保其最优运行条件,该电池盒包括至少一个铝中空型材,其中所述铝中空型材包括至少两个腔室,其中至少一个腔室填充有具有熔点T1F的第一相变材料并且至少一个腔室填充有具有熔点T2F的第二相变材料,其中T1F>T2F。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养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风光互补式自动投饵系统;包括船体、储能装置、自动投饵装置和自动航行模块,所述船体的甲板前部设有风力发电装置,船体的甲板中部设有太阳能发电装置,自动投饵装置设于船体的甲板后部;所述储能装置设于船体的甲板下方,且储能装置上设有配送控制器,配送控制器分别与风力发电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以及自动航行模块连接;本发明结构合理,可有效利用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实现互补功能,保证投饵船的自主运行作业需求,避免了岸基式投饵船的抢食现象;绿色环保,对环境的影响极小;系统自动化程度高、人力维护成本低;在岸基充电桩的补充下,可满足各地域各季节的投饵作业需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热管冷却和热防护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单体(1),各电池单体(1)设置在绝热层(13)下方,绝热层(13)上方为冷却层(12);每两个电池单体(1)组成一个电池对单元(14),每个电池对单元(14)的两个电池单体(1)之间均匀设有热管(3),热管(3)一端穿过绝热层(13)延伸至冷却层(12),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电池单体(1)的底部,用于传导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每个电池对单元(14)的两侧设有热隔离层(11),用于对热失控的电池单体(11)进行热隔离。本发明的系统,通过热管冷却和热隔离层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了电池热管理以及电池热管理失控后的应急措施,比普通的单纯热管理系统更具安全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和热管协同散热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包括装置底板、电池、箱体固定装置、箱体外壳,箱体固定装置、箱体外壳为形状相同的凹槽型结构,所述箱体外壳套在箱体固定装置的外面,所述箱体固定装置、箱体外壳的底部分别与底板连接,所述底板、箱体固定装置、箱体外壳之间形成两个两端开口的电池组空间,分别为进风口端和出风口端,电池的两端分别与底板和箱体固定装置的顶部连接,所述电池呈菱形陈列排布,位于菱形的顶角的电池位于出风口和进风口的位置,电池之间顺排错列分布。电池组内部空间形成内部风道,电池组边部的电池和箱体固定装置之间的边部空间形成边部风道。提供一种散热性好的电池模组管理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储能和热电效应的动力电池自动控制热管理系统,包括位于封装外壳内的电池组模块、重力热管管组、以及温度自动控制模块,其中,电池组模块包括单节电池、复合相变材料空心圆柱筒、铝基壳;重力热管管组包括多个重力热管;温度自动控制模块包括半导体热电片均热板子模块、以及分布于各个电池子模块中的测温热电偶,半导体热电片均热板模块包括半导体热电片、均热板、翅片,测温热电偶则用于根据测得的温度调整半导体热电片的正接与反接。本发明通过对其关键模块组件的结构及其设置方式、内部构造、以及各个模块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冷热EGR联合供给的后处理装置热管理系统及方法。该热管理系统包括进气加热装置、进气温度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排气加热装置和冷热EGR联合供给装置;所述进气加热装置安装在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的进气管道上,位于节气门和进气温度传感器之间;所述进气加热装置后方安装有进气温度传感器;所述排气加热装置安装在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的排气管道上,位于涡轮增压器与MOC之间;所述冷热EGR联合供给装置安装在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的排气旁通管道上。通过冷热EGR联合供给装置、进气加热装置、排气加热装置配合,使排气温度保持在后处理装置的高效率转化窗口之内,实现了后处理装置的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