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商务网-热传散热产品智能制造信息平台
热门标签列表
#王国华 标签下的所有信息 所有标签列表
  • 一种精细化液流形式电池冷却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细化液流形式电池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确定电动汽车处于放电状态时,实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单体电芯状态并实时监测整包放电情况;确定冷却启动初始阈值,并根据整包及其电芯实时状态修整冷却阈值;在达到阈值后,启动冷却系统为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定温差范围冷却处理。本发明通过对冷却阈值的修整提高了热控行为的响应性、应对型;定温差范围冷却方式,改善了电动汽车电池冷却过程中,电芯间温度不一致的现象;并进一步强化热管理节能性并增加续航。

    2018-10-09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电池冷却行为优先级判断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冷却行为优先级判断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稳定状态下,分别摄动触发式改变散热器风扇转速与水泵流量,比较热管理影响效果择优作为主要冷却动作行为。本发明电池冷却行为优先级判断的控制方法可在热管理过程中,判断目前电池冷却行为热况属于水流量较小带来的热量不足,或是因风扇转速所致散热量不足,或因制冷剂流量导致换热量小。进一步针对性采取冷却行为,强化热控效果并增效节能。

    2018-09-28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方形电池包液体换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方形电池包液体换热装置,属于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领域,特别涉及动力电池液流换热的换热装置及轻量化和安全性的提高。本装置去除以往的电池间有流体流动的换热结构,采用在电池单体间布置石墨衬垫和换热片的方式,流体从底部焊接的液流换热板内流过,从而带走电池传递给石墨衬垫和换热片的热量。这种布置方式避免了大量液体流动在电池之间,有利于电池包的轻量化;同时当电池包受到撞击时,避免电池正负极通过流体形成短路,提高了电池包的安全性。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对整个热管理装置的分水器、分水器固定套、固定保护结构以及外部壳体进行了设计。

    2017-12-15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方形电池成组方法及其液体换热装置

    本发明为方形电池成组方法及其液体换热装置,属于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领域,特别涉及动力电池液流换热的换热装置及轻量化和安全性的提高。本装置去除以往的电池间有流体流动的换热结构,采用在电池单体间布置石墨衬垫和换热片的方式,流体从底部焊接的液流换热板内流过,从而带走电池传递给石墨衬垫和换热片的热量。这种布置方式避免了大量液体流动在电池之间,有利于电池包的轻量化;同时当电池包受到撞击时,避免电池正负极通过流体形成短路,提高了电池包的安全性。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对整个热管理装置的分水器、分水器固定套、固定保护结构以及外部壳体进行了设计。

    2017-05-24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柱状电池成组高导热液体换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柱状电池成组高导热液体换热装置,属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领域,特别涉及动力电池组温度均衡性和轻量化提升的增效控制装置。该装置的高导热石墨套套装在柱状电池外表面,并通过背胶紧密粘附,达到柱状电池良好的温均性,所述柱状电池成组通过高导热石墨带围绕粘附串接形成一列,高导热石墨带两端与两侧的传热板表面粘接,传热板内设有导流片,成组柱状电池通过高导热石墨带和传热板内液流实现热量导入、导出传递,达到电池组热管理冷暖温度控制。从而进一步提升电池包轻量化和安全性,电池套装高导热石墨套保证各电池温均性;外部两端传热板采用逆流设置和槽道导流形成多腔室流动,提高了换热能力,降低了传热温差。

    2017-04-19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动力电池组复合热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组复合热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组、信号巡检控制器、PCM相变冷却器、电池风冷散热器、电池液冷散热器、热泵空调、循环泵、三个电磁控制阀、设置在动力电池组内的四组温度传感器及设置在动力电池组周围的温度传感器,该系统具备PCM相变冷却、风冷散热器冷却和热泵空调辅助冷却的联合热管理能力。在动力电池组热管理过程中,通过实时判定电池组内温度和时间步长控制方法调控各热管理支路的运行与关闭,实现动力电池组入口冷却液流温度的梯级降序冷却,避免低温入口冷却液与初始高温电池组间的大温差换热引起的剧烈温度波动,提升热管理过程电池组内温度一致性,保障电池组效能和安全。

    2017-01-11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动力电池组复合热管理系统及温度一致性主动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组复合热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组、信号巡检控制器、PCM相变冷却器、电池风冷散热器、电池液冷散热器、热泵空调、循环泵、三个电磁控制阀、设置在动力电池组内的四组温度传感器及设置在动力电池组周围的温度传感器,该系统具备PCM相变冷却、风冷散热器冷却和热泵空调辅助冷却的联合热管理能力。还涉及一种温度一致性主动控制方法,在动力电池组热管理过程中,通过实时判定电池组内温度和时间步长控制方法调控各热管理支路的运行与关闭,实现动力电池组入口冷却液流温度的梯级降序冷却,避免低温入口冷却液与初始高温电池组间的大温差换热引起的剧烈温度波动,提升热管理过程电池组内温度一致性,保障电池组效能和安全性。

    2016-09-07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柱状电池成组高导热液体换热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柱状电池成组高导热液体换热装置,属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领域,特别涉及动力电池组温度均衡性和轻量化提升的增效控制装置。该装置的高导热石墨套套装在柱状电池外表面,并通过背胶紧密粘附,达到柱状电池良好的温均性,所述柱状电池成组通过高导热石墨带围绕粘附串接形成一列,高导热石墨带两端与两侧的传热板表面粘接,传热板内设有导流片,成组柱状电池通过高导热石墨带和传热板内液流实现热量导入、导出传递,达到电池组热管理冷暖温度控制。从而进一步提升电池包轻量化和安全性,电池套装高导热石墨套保证各电池温均性;外部两端传热板采用逆流设置和槽道导流形成多腔室流动,提高了换热能力,降低了传热温差。

    2016-07-13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电池组液流叠层换热扁管束结构及方法

    本发明提出在电池组液流叠层换热扁管束结构中,采用扁管束换热结构,形成换热流体与动力电池间的传热通道,换热管束以交错排布方式保证电池片温均性,既达到良好的换热能力,又可减少换热流体容量及所需流程空间,实现轻量化。

    2014-06-04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动力电池成组液流非接触热控装置

    本发明提出在动力电池成组液流非接触热控装置的热管理结构中,采用诸如石墨等高导热片作为循环液流与动力电池的换热桥梁,利用石墨片优越的平面导热能力,高效传递热量,保障电池组温度稳定性和均衡性,去除以往电池间的液流流程与介质空间,显著降低电池包体积和重量,实现动力电池成组热控包的紧凑与轻量化。

    2014-02-19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