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该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循环路、第二循环路、电池包路以及散热器;散热器设于第一循环路上,电池包路连接于第一循环路,且与散热器之间串联设置;第二循环路能够对电池包路进行制冷或者制热;电池包路上设有电池包,当电池包的运行温度范围为T1-T2时,第二循环路关闭,第一循环路开启,且散热器与外界换热;当电池包的运行温度小于T1时,第二循环路开启且对电池包路制热;当电池包的运行温度大于T2时,第二循环路开启且对电池包路制冷。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使系统节能、降低功耗。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高压风机热管理系统,新型高压风机热管理系统包括散热器、风机、温度传感器以及电控模块。其中,散热器内设有冷却介质。风机包括驱动件以及扇叶,驱动件与扇叶驱动连接,扇叶与散热器相对设置。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散热器上,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冷却介质的温度信息。电控模块电性连接驱动件和温度传感器。上述新型高压风机热管理系统能根据散热器内冷却介质的温度实时调整风机出风量,从而新型高压风机热管理系统的散热效率,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可不受汽车发动机的固定位置限制,从而可根据整机需要调整新型高压风机热管理系统的布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热管理机组及机组电路。其中,该机组电路包括:系统控制器,用于输送高压电能;主机,与系统控制器连接,至少将高压电能输送至主机的多个部件中,其中,主机至少包括:高压电输出接口和低压通信接口;副机,与主机连接,用于从高压电输出接口接收高压电能,并从低压通信接口接收主机发送的低压控制信号,其中,低压控制信号用于冷却至少一组电池单元。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需要多套电池热管理系统实现动力电池的冷却,零部件较多,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除湿功能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及除湿方法。该热管理系统用于对储能电池进行冷却、制热或除湿处理,其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及空气驱动单元,在第一状态下,空气驱动单元用以驱动待除湿空气依次通过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在第二状态下,空气驱动单元用以驱动待除湿空气依次通过第四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上述热管理系统集冷却、加热、除湿三重功能,使用一套系统实现了对储能电池的冷却、加热、除湿处理,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降低了整套系统的成本,增加了能源利用效率,并且能够有效的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同时,本发明的储能电池热管理系统具有更高的热管率效率。
一种薄型电子装置的热管理系统,用以管理电子装置元件产生的热能,其包含具有内表面的机壳、热接触于电子元件的扁型微热导管以及一片状真空隔热元件设置于机壳的内表面与扁型微热导管之间。片状真空隔热元件包含有环型的焊接材料墙、第一片状材料、第二片状材料以及支撑柱,第一片状材料与第二片状材料藉由焊接材料墙形成低于一大气压的密闭空间。本发明的热管理系统藉由机壳、扁型微热导管以及片状真空隔热元件的协同运作对于微处理器元件产生的高密度热能发挥解热、阻热、导热以及散热等功能以降低微处理器及机壳表面热点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新能源汽车,其中,系统包括电池箱体及液冷管总成,液冷管总成包括:进液集管、循环管及出液集管;电池箱体中部横向设置有隔板,并在隔板第一侧开设有电池收容槽,隔板设置有折弯部,折弯部向电池收容槽凸出;电池箱体的第二侧开设有液冷槽,液冷槽包括:相通的第一槽部及第二槽部,第一槽部的位置适配于折弯部,且第一槽部的高度高于第二槽部;进液集管及出液集管收容于第一槽部,循环管收容于液冷槽。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液冷管总成的进液集管及出液集管皆集中收容在第二槽部,占用空间小,使得电池收容槽可以放置更多的动力电池,提高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温度控制能力。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回路,制冷回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第一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和第一换热器通过连通管路连通以形成制冷回路;第一换热器用于对动力电池和乘员舱进行制冷。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零部件数量较多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新能源汽车,其中,系统包括电池箱体及液冷管总成,液冷管总成包括:进液集管、循环管及出液集管;电池箱体中部横向设置有隔板,并在隔板第一侧开设有电池收容槽,隔板设置有折弯部,折弯部向电池收容槽凸出;电池箱体的第二侧开设有液冷槽,液冷槽包括:相通的第一槽部及第二槽部,第一槽部的位置适配于折弯部,且第一槽部的高度高于第二槽部;进液集管及出液集管收容于第一槽部,循环管收容于液冷槽。本发明所提供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液冷管总成的进液集管及出液集管皆集中收容在第二槽部,占用空间小,使得电池收容槽可以放置更多的动力电池,提高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温度控制能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热管理系统,更具体地,该热动力学系统具有两相流体回路,该两相流体回路具有自组织性,其内部流体运动可以将热量从吸热区域传递到散热区域。该热动力学系统包括毗邻于一个或多个热源的多个热能吸收(TEA)节点,通过一个封闭两相流体的毛细管通道系统连通到多个热能耗散(TED)节点。当热能在单个TEA节点处被两相流体所吸收,诸如压力和 或体积等局部条件的变化会驱动对流,载着所吸收的热能离开各个TEA节点。当热能在各个TED节点处从两相流体中消散时,局部条件变化(例如压力和 或体积减小)会进一步引起额外吸收的热能TE朝向各个TED节点的对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通道热管,包括两个蓄电池单体,两个所述蓄电池单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微通道散热机构,所述微通道散热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双面胶,两个所述双面胶的相背面均与两个蓄电池单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右侧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活动连接有微管,所述微管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细铜杆。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目前,电池热管理根据传热介质主要分为三种:风冷,液冷和相变材料冷却。水冷因具有散热效果良好,占用体积重量较小的特点,但也存在漏液的风险的问题。
板式换热器,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外侧设有顶板加强板,所述顶板设有通孔,所述顶板加强板设有转接口,所述转接口包括外转接部和内转接部,外转接部突出于顶板加强板外侧,内转接部突出于顶板加强板内侧且穿过通孔,所述顶板加强板与所述转接口一体成型。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转接口与顶板加强板、底板加强板一体成型,与焊接相比,耐压强度有了提升,此外顶板加强版、底板加强板还设有凸起,以抵压中间板提高耐压强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变式换热结构,包括换热框架,所述换热框架具有两个平面,所述换热框架内开设有流体介质通道,所述流体介质通道贯穿所述框架的两端;所述换热框架的至少一个平面具有相变材料。本发明的相变式换热结构,相变材料在换热结构中换热占比大,能够很好的蓄热放热,以用在电池热管理中平衡电池的温度差。进一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换热结构的蓄电池电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