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通电子水阀及其热管理系统,包括阀体、法兰、阀芯、执行器、管口密封部,所述管口密封部由喷涂层与密封件组成,喷涂层喷涂于密封件一侧,喷涂层材料为聚四氟乙烯,且该喷涂层与所述阀芯球形端接触配合,密封件的一侧与管口过盈配合,阀芯一端设计有限位台,法兰上设计有与限位台匹配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使用一个四通阀可控制双管路流通及转换,在流通及转换时,冷却介质对管路的冲击压力稳定,温控效果良好;使用控制程序简单,降低电控故障率;热管理系统管路布局集成度高;产品密封性能良好;降低制造、使用及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集成机组,包括第一回路、第二回路、ECU,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与ECU电连接,第一回路由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组成,第一支路通过热换器与第二回路并列连接,电子膨胀阀与换热器为集成一体式设计,水冷板入水口端、出水口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冷凝器出口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电子膨胀阀出口端设置有温度压力传感器。本设计采用并联预热及制冷双回路设计,可减小管路水阻,同时冷热不干扰,降低了系统总体能耗,优化了集成机组部分节点管路布置,同时避免了管路爆破故障。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三通电子水阀,包括壳体、阀芯、管口阀座、法兰、密封圈、执行器、衬套、圆台式球体、流体通道,壳体上设计有三个壳体管口,管口阀座为分体式结构,管口阀座由橡胶圈与密封垫片元件组成,法兰伸入壳体内侧部分设有C型支架结构,壳体管口处设计有C型凸台,执行器通过控制阀芯沿中心线旋转,使流体通道与管口阀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改变流体通道与壳体管口重合面积,实现流量分配,在实现三个管口间输入输出的同时进行流量比例分配,即该设计使得总输入流量等于总输出流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方案减小了管道流阻,降低了能量损失,降低了阀座的装配难度,且增加阀座稳定性与管口密封性,总体提高了产品寿命及密封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包括用以供多个电芯安装且冷却的水冷板和多个导热部;水冷板包括水冷板本体和设置于水冷板本体内且沿水冷板本体的延展平面延伸且流向反向的第一水冷管和第二水冷管;任一导热部具有用以贴合于电芯的安装面与水冷板之间的第一导热层和与第一导热层连接、用以贴合于电芯的侧面以隔开任意两个相邻的电芯的第二导热层。第二导热层能够将电芯除底部以外的部位的热量传导至第一导热层,从而均衡电芯各个部位的温度;流向相反的第一水冷管和第二水冷管能够保证水冷板本体各个部位温度相近,确保全部电芯向外传导的热量均等,从而提高电池组的温均性和充放电性能。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及汽车,其中,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机冷却系统和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三通阀、分支回路和换热器,三通阀连接于电机冷却系统的驱动电机和散热器之间的第一冷却液回路上,分支回路的一端与三通阀一个出口连接,分支回路与第一冷却液回路并联,分支回路和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第二冷却液回路通过换热器并联热交换。当电池热管理系统在低温情况下对电池进行加热时,利用电机冷却系统吸收的驱动电机的热量辅助加热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电池,从而减少了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电池加热耗电量。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抗振型电子水阀,包括壳体、壳体管口、管口阀座、法兰、阀芯、执行器、水阀安装支架、衬套安装半环、O型圈、橡胶衬套、金属衬套,壳体上设计有水阀安装支架,水阀安装支架与壳体为塑料一体式结构,水阀安装支架上设计有衬套安装半环,衬套安装半环上安装有橡胶衬套和金属衬套,橡胶衬套由衬套安装半环开口处挤入到半环内,金属衬套在上方压入橡胶衬套中,阀芯与法兰之间采用双O型圈密封结构,同时在双O型圈之间增加垫片,垫片防止两O型圈接触挤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橡胶衬套与金属衬套的组合设计,有效避免了电子水阀的寿命因振动缩短,有效避免了因振动带来的控制精度的下降情况,另外,通过部件间的连接设计以及密封设计,使产品在振动环境中起到了更好的密封作用。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更具体的为一种电机控制球阀转动的三通水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三通电子水阀,包括壳体、阀芯、执行器、法兰、管口阀座、密封圈、衬套、圆台式球体、流体通道,壳体上设计有三个壳体管口,通过对各部件间的角度设计,在实现上述三个管口间输入、输出的同时进行流量比例分配,管口阀座为分体式结构,壳体上设计有水阀安装支架,水阀安装支架上设计有衬套安装半环,执行器通过控制阀芯旋转,改变流体通道与壳体管口重合面积,实现流量分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降低了管道流阻,提高了密封可靠性,降低了阀座的装配难度,且增加阀座稳定性与管口密封性,提高了产品使用寿命和控制精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用于冷却循环系统的热管理组件,包括阀门(1)、感温原件(3)、密封件(2)、弹簧(4)、支架(5)、阀门孔(6),感温元件(3)装配在阀门(1)内,阀门(1)和支架(5)把压缩后的弹簧(4)安装在两部件内,阀门(1)和支架(5)进行挂接方式装配固定,支架(5)在弹簧力作用下如图5的变形趋势,而通过阀门(1)中装配的感温元件(3)与支架(5)的合理配合,由感温元件(3)阻挡了阀门(1)的变形趋势,防止热管理组件在的支架阀门挂接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