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使用整车控制器对整车的散热、制冷和制热进行一体化控制,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使用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反馈参数的步骤,计算所述反馈参数的步骤和输出控制参数的步骤。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一维集成热管理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发动机冷却系统一维模拟;对发动机润滑系统一维模拟;对发动机本体部件一维建模;对发动机相关系统或模块一维建模;对前述各系统、部件仿真模型相关联,进行集成仿真。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冷却液加注方法,以实现对汽车部件进行有效的热管理和准确的加注冷却液。本发明的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电驱动部件热管理分系统、乘员舱、电池热管理分系统;所述电驱动部件热管理分系统由第一溢流壶、第一水泵、散热器、电驱动热交换部件构成;所述散热器的一端与电驱动热交换部件的第一端口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水泵的第一端口及第一溢流壶连接,所述电驱动热交换部件的第二端口分别与第一水泵的第二端口及第一溢流壶连接。本发明的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可以为电驱动部件、乘员舱及电池提供良好的热管理功能,保证乘员舱的舒适和使电驱动部件、电池处于适合的温度范围。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温度管理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设计蜂窝状不锈钢薄板材料,内填充柔性多孔奈米碳纤维溶剂吸附物,溶剂以非直路,带阻尼受压流动方式;带加热装置。低温加热,高温冷却,温度均衡。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包的温度管理(冷却、加热、均衡)装置,主要是对动力电池包进行低温加热,高温冷却以及温度均衡的管理装置,提高动力电池包的安全、提高温度管理效率、减小动力电池包内电芯间的温差,确保整车在定义的使用环境中动力电池包能正常工作,提高动力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和安全使用,并降低动力电池包的售后维护。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温度传感器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置结构为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每个动力电池正上方的采集点上;温度传感器上设有导热胶,导热胶的外层包裹隔热胶。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将电池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固定;将电池温度传感器固定方式固定;为电池热管理系统提供准确的问题数据,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寿命;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将电池包设置在车身底部;电池包的进风口布置在乘客舱的通道内,出风口布置在后保险杠的位置并入整车排气通道,出风口处设有散热风扇。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提高了各种环境温度下的电池温度可控性,不会对驾驶舱产生气体污染影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温度传感器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置结构为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每个动力电池正上方的采集点上;温度传感器上设有导热胶,导热胶的外层包裹隔热胶。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本发明将电池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固定;将电池温度传感器固定方式固定;为电池热管理系统提供准确的问题数据,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寿命;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组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经过空调冷却系统的冷风依次通过进风道总成(4)、风扇蜗壳(3)、电池模组(2)以及出风道总成(1)后排出电池系统。本实用新型可以将电池的工作温度控制在其最佳范围20℃—40℃内,保证电池的温度一致性,从而保障电池组的性能,延长其寿命。
本发明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由电驱动系统冷却回路、动力电池低温散热回路、动力电池高温冷却回路、动力电池充电加热回路、乘员舱加热器采暖回路和乘员舱制冷回路组成。本发明可对电动汽车的各个部件进行有效的热管理,可以控制电动汽车电池及驱动部件的工作温度,实现了电动汽车完整的热系统管理,提高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效率,节约动能消耗。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板及使用其的动力电池,冷板(6)包含热交换器件和加热器件。本实用新型集成了热交换器件、加热器件和模组底板结构件的功能,三合一的结构使得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的结构简单、热交换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以及成本低。
本发明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系统冷却回路、电池系统低温散热回路、电池系统较高温冷却回路、电池系统充电加热回路、乘客舱加热器采暖回路以及乘客舱制冷回路,有效地满足电机系统的冷却需求、电池系统的加热和冷却需求、以及乘员舱的制冷及采暖需求。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乘客舱降温热负荷的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和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进行更加准确的量化计算,在计算中可以集成更多的影响热负荷大小的因素,因此计算结果更为准确。本发明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构建乘客舱物理模型,得到乘客舱内部的流场性能;B:搭建乘客舱热平衡模型:设定热量变量Q以代表汽车空调的制冷量,将热量变量Q与乘客舱物理模型连接在一起,当汽车外部传入乘客舱内的热量与热量变量Q相等时,Q即为乘客舱降温热负荷。本发明构建了乘客舱物理模型,并采用CFD软件对乘客舱物理模型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准确的乘客舱降温热负荷,可以为汽车空调系统开发设计提供良好的参考,具有很好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