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装置,包括动力电池包、第一节温器、第二节温器、水泵及散热器,所述第一节温器的主阀门与动力电池包的出液口连通,第一节温器的副阀门与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经散热器与第二节温器的主阀门连通,第二节温器的副阀门与动力电池包的进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在行车加热过程中需耗费大量电能的问题以及加热和制冷功能无法隔离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汇流排的温控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汇流排底端面的托盘,所述汇流排上端设有温控部,所述温控部包括至少一片设置于所述汇流排上端的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过连接导线连接有供电部,本申请通过在汇流排处设置多片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对汇流排进行制热或制冷,有效的降低了热管理设备的体积和安全性能,并且在半导体制冷片与汇流排之间增加硅胶导热片,因而可以有效的增加汇流排与半导体制冷片之间的热流动的能力,提高了半导体制冷片对汇流排的制冷或制热的效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监控装置,安装于水冷结构电池包A水冷管进出口位置或直冷结构冷凝管与毛细管靠近蒸发管一侧,为电池包A热管理提供实时准确的流量压差温度等基础数据以此综合计算电池包A热管理系统工作状态,在次基础上对热管理系统热平衡循环状态进行判断,对其故障具有报警功能。同时所记录的数据为研发型实验提供了有效参考。为电池包A热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监控置,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热管理结构,加强了安全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其包括:电池单元;具有开口的箱体,所述电池单元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围设在所述电池单元外侧的液流通道;盖板,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盖板面对所述电池单元的一侧上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电池单元线缆的走线槽,所述走线槽朝外敞开;所述盖板包括靠近所述电池单元的电连接集成板以及位于所述电连接集成板背对所述电池单元一侧的第一固定板,所述走线槽设置于所述电连接集成板面对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缩短热管理系统的开发周期且优化热管理系统的标准化设计的动力电池模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包括:S1、获取电池包温度;S2、判断电池包温度是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在判断结果为否时,切换电池包液冷回路为通路对电池包进行加热,直到电池包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切换电池包液冷回路为断路;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S3;S3、判断电池包温度是否达到第二温度阈值,在判断结果为是时,切换换热器制冷回路为通路对电池进行降温,直到电池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切换换热器制冷回路为断路;在判断结果为否时,切换换热器制冷回路为断路,停止对电池包进行降温,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监控装置,安装于水冷结构电池包A水冷管进出口位置或直冷结构冷凝管与毛细管靠近蒸发管一侧,为电池包A热管理提供实时准确的流量压差温度等基础数据以此综合计算电池包A热管理系统工作状态,在次基础上对热管理系统热平衡循环状态进行判断,对其故障具有报警功能。同时所记录的数据为研发型实验提供了有效参考。为电池包A热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监控置,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热管理结构,加强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空气和相变材料冷却的蓄电池模块,包括若干蓄电池单体以及设置在两个蓄电池单体之间的平行流铝扁管。所述平行流铝扁管上开设有若干微通道;所述微通道包括若干个作为空气流道的微通道和若干个填充有相变材料的微通道;相邻两个填充有相变材料的微通道之间间隔有至少一个作为空气流道的微通道。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相变材料应用于电池热管理中,在蓄电池模块在放电过程中温度达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依靠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来吸收蓄电池模块放出的热量并以潜热的形式储存起来,从而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减小电池组内的温度差异,降低局部热区的形成,有效地防止电池热失控,提高蓄电池模块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空气和相变材料冷却的蓄电池模块,包括若干蓄电池单体以及设置在两个蓄电池单体之间的平行流铝扁管。所述平行流铝扁管上开设有若干微通道;所述微通道包括若干个作为空气流道的微通道和若干个填充有相变材料的微通道;相邻两个填充有相变材料的微通道之间间隔有至少一个作为空气流道的微通道。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将相变材料应用于电池热管理中,在蓄电池模块在放电过程中温度达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依靠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来吸收蓄电池模块放出的热量并以潜热的形式储存起来,从而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减小电池组内的温度差异,降低局部热区的形成,有效地防止电池热失控,提高蓄电池模块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