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商务网-热传散热产品智能制造信息平台
热门标签列表
#刘 标签下的所有信息 所有标签列表
  •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和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的制冷压缩机组,二者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通,第一管路上设置有对其内水温进行冷却的风冷散热装置,第二管路上设置对其内水温进行升温的加热装置。在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时,可根据外界环境温差,调节风冷散热装置和制冷压缩机组的开关配合,由风冷散热装置对第一管路内冷却水进行散热。在需要对动力电池升温时,利用加温装置,通过第一管路与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换热,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升温。从而提高了动力电池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混合动力汽车。

    2019-04-30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底盘布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底盘布置结构,包括安装在驾驶室侧下部的电动转向油泵,驾驶室下部的主控箱、电机控制器、低压电源逆变器、散热水箱;车架纵梁外侧的动力电池、反应堆散热组件;车架纵梁内侧的驱动电机、高压逆变器、热管理机组和油泵控制器;车架纵梁上方的车载储氢系统组件、燃料电池反应堆及其附件系统;通过此底盘布置结构,即给予了车载储氢系统、燃料反应堆及其组件的安全布置空间,又提供了合理的动力电池布置空间。不仅提高了整车储氢系统及燃料反应堆的布置安全性,同时使得振动噪声源远离驾驶室室内乘员,改善了整车的舒适性;而且便于维护关键总成,提高了售后的便利性。

    2019-04-26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基于热管应用的电池箱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热管应用的电池箱,包括并列设有若干电池模组的电池箱体,任一电池模组的前侧面或后侧面设有隔热层,任一电池模组的后侧面或前侧面设有导热层,导热层配合有L型热管;电池箱体底部设有热管理机构,L型热管的底面与热管理机构配合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箱体内并列设置的若干电池模组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分别设置隔热层或导热层,为导热层配合设置L型热管直接通往电池箱体底部的热管理机构,依靠热管的高导热性和L型热管的结构特征,可以迅速将电池模组的热量导出,达到均温的效果,同时与热管理机构搭配使用,可以起到降低电芯温升或低温加热的目的,便于管理,电池箱的整体性能更为稳定,使用寿命长。

    2019-04-23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使用润滑油的智能缸套热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使用润滑油的智能缸套热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内燃机油冷却缸套、电控机油冷却器、补偿桶、油泵、电控阀、温控器、温度传感器和润滑油加热器,内燃机油冷却缸套回路出口端接连电控阀入口端;所述电控阀为基于一个温度传感器的电控阀,电控阀小循环出口端连接在补偿桶和油泵之间的回路中;电控阀大循环出口端连接电控机油冷却器入口端;在内燃机油冷却缸套的回路入口端和油泵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润滑油加热器,在靠近内燃机油冷却缸套的回路入口端附近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润滑油加热器均与温控器电连接。该系统将润滑油作为缸套热管理的流体介质,以实现能够达到200℃以上的缸套热管理,从而降低活塞组摩擦功耗。

    2019-04-23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热管理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涉及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该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组件、室内蒸发组件、室内冷凝组件、热交换器和电池热管理组件。室外换热组件通过室内蒸发组件与入口端连接,室内冷凝组件通过室外换热组件与入口端连接,热交换器的一端与室外换热组件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出口端和入口端连接,电池热管理组件与热交换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热管理系统由于采用了分别与室外换热器连接的室内蒸发组件、室内冷凝组件以及热交换器,所以能够通过两个不同的换热器实现制冷或者制热功能,以防止切换状态时车体内起雾,并且在化霜过程在能够持续向车体内供热,乘客体验感好。

    2019-04-23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基于发动机热滑油的机翼前缘防冰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发动机壳体热源的机翼前缘防冰结构,包括机翼前缘、发动机、热交换器、液泵、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机翼前缘内部有空腔,所述空腔、液泵和热交换器通过管路串联为流体回路;热交换器固定在发动机壳体上,将发动机壳体的热交换给流体回路中的流体介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流体介质和 或发动机壳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信息控制液泵工作。本发明对机翼前缘进行防冰,保证飞机飞行安全;减少飞机热管理系统的负担;不需要从发动机压气机引气,使得发动机实际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2019-04-23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基于发动机壳体热源的机翼前缘防冰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发动机壳体热源的机翼前缘防冰结构,包括机翼前缘、发动机、热交换器、液泵、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机翼前缘内部有空腔,所述空腔、液泵和热交换器通过管路串联为流体回路;热交换器固定在发动机壳体上,将发动机壳体的热交换给流体回路中的流体介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流体介质和 或发动机壳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信息控制液泵工作。本发明对机翼前缘进行防冰,保证飞机飞行安全;减少飞机热管理系统的负担;不需要从发动机压气机引气,使得发动机实际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2019-04-19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液冷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电池包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液冷换热器。包括由散热板叠合形成的散热组件,散热组件的背部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处于最顶部的散热板的上侧通过上边板封装,处于最底部的散热板的底侧通过下边板封装。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换热器,作为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体由铝质散热板层层叠合而成,每层之间形成空腔作为冷却液和制冷剂的流通通道。制冷剂进、出管接口和散热板之间形成的第一、三、五等奇数个空腔为制冷剂通道;冷却液进、出管和散热板之间形成的第二、四、六等偶数个空腔为冷却液通道。因此,利用散热板可将冷却液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已达到冷却电池包的作用。

    2019-04-19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基于蚕丝人工肌肉的智能织物的制备方法

    基于蚕丝人工肌肉的智能织物的制备方法,利用蚕丝的吸湿性将其制成湿度敏感的蚕丝人工肌肉并编织到织物中实现智能功能。包括蚕丝纱线的制备、蚕丝人工肌肉的制备、热定型等过程,最后将得到的蚕丝人工肌肉与蚕丝纱线进行平纹编织得到智能织物,其中,经纱为蚕丝人工肌肉排纱,纬纱为脱胶蚕丝排纱。该蚕丝人工肌肉对环境湿度敏感,能自发感应湿度变化并做出反应,在较为潮湿的环境中能吸收水分并引起长度收缩,在干燥环境中长度回复。所以用该人工肌肉制成的织物能够在人体出汗量大,需要及时排汗的情况下,能够感应汗水并通过长度收缩以便于人体排汗,实现人体的湿度和热管理;排汗完成后,人体较为干燥时,织物长度回复,提供给穿着者更多舒适。

    2019-04-19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热管理系统

    板式换热器,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外侧设有顶板加强板,所述顶板设有通孔,所述顶板加强板设有转接口,所述转接口包括外转接部和内转接部,外转接部突出于顶板加强板外侧,内转接部突出于顶板加强板内侧且穿过通孔,所述顶板加强板与所述转接口一体成型。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转接口与顶板加强板、底板加强板一体成型,与焊接相比,耐压强度有了提升,此外顶板加强版、底板加强板还设有凸起,以抵压中间板提高耐压强度。

    2019-04-19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针对姿控发动机大羽流影响的气瓶热防护结构及气瓶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姿控发动机大羽流影响的气瓶热防护结构及气瓶,该热防护结构包括柔性防热层和多层隔热组件,其中多层隔热组件包覆在气瓶的圆柱段表面,柔性防热层包覆在气瓶两端的半球体表面,以及气瓶的圆柱段中多层隔热组件的表面;所述多层隔热组件包括n个反射层、n-1个隔离层和1个外包覆层,其中n个反射层与n-1个隔离层交替排布,最内层与最外层均为反射层,且最内层的反射层与气瓶圆柱段外表面接触,最外层的反射层与外包覆层接触,外包覆层与所述柔性防热层接触,n为正整数,且满足如下关系式:n=kρnλmli hmli;本发明热防护结构既保证气瓶满足控温要求,又保证了防热材料设计质量,有效减轻重量,节约产品成本。

    2019-04-12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整车快速暖机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车快速暖机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发动机、保温瓶、散热器、暖风水箱、整车控制机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发动机包括第一入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保温瓶上设置有第二入水口、第二出水口和出水口控制开关,出水口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第二出水口的开启或关闭;散热器包括第三入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第一出水口连通至第二入水口,第二出水口连通至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连通至第一入水口;第二出水口与第三入水口连通,第三出水口与第一入水口连通。本发明在暖风回路并联保温管路,结合保温瓶及电磁阀的控制逻辑,解决了车辆水温上升速率慢的问题,能够使发动机快速暖机。

    2019-04-12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