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管和液冷装置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模组、冷却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冷却装置通过电信号互相连通,所述冷却装置安装在所述电池模组外部,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电池模组电连接;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热管和液冷板,所述热管和所述液冷板都安装在所述电池模组的外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控置装置和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电控置装置分别与流量控制装置和电池模组电连接,所述流量控制装置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热管和所述液冷板相连通;克服了液冷板散热不均易出现温差的问题,具有散热均匀减小散热结构的体积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热管理系统包括:在托盘内限定了第一通道,第一热交换管道与第一通道制成为一体;和在支架内限定了第二通道,第二热交换管道与第二通道制成为一体;其中,托盘和支架之间限定了一容纳空间,第一电池模组设置在该容纳空间;托盘与支架紧固连接,第一热交换管道与第二热交换管道在所述托盘与所述支架的连接处密封连通。由于将散热通道限定在了托盘和支架内部,因此托盘和支架既作为支撑结构又作为散热结构,提高了电池包空间的利用率,对系统结构进行了有效减重。而且第一热交换管道与第二热交换管道连接,这延伸了热交换通道的长度,有利于有效控制多组电池模组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导热垫,在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模组与液冷板或加热板之间进行热量传递,导热垫是由至少两层材料复合而成的片状结构,至少两层材料包括:导热基材,其构造成片状结构,导热基材具有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为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靠近电池模组,第二表面靠近液冷板或加热板;和玻璃纤维层,其形成在导热基材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处,且玻璃纤维层内渗透有导热基材。在导热基材的表面增加至少一层玻璃纤维层,由此制造出来的导热垫可以承受液冷板或加热板、电池模组的面差以及锐边导致的割、磨情况,解决了导热垫易破损的问题,由此延长了使用寿命,甚至在其生命周期内无需更换维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导热垫,用于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模组与液冷板或加热板之间的热量传递,所述导热垫包括:导热基材,其构造成片状结构,所述导热基材具有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为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电池模组,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液冷板或加热板;和有机聚合物薄膜,其贴合在所述导热基材的所述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在导热基材的表面增加至少一层有机聚合物薄膜或有机聚合物薄膜,由此制造出来的导热垫可以承受液冷板或加热板、电池模组的面差以及锐边导致的割、磨情况,解决了导热垫易破损的问题,由此延长了使用寿命,甚至在其生命周期内无需更换维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技术存在能耗浪费的问题。本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用于对电池包进行传热的电池仓,电池仓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有水箱、水泵和换热器,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有制冷剂循环回路,换热器通过出液管路分别与电池仓和水箱连通,出液管路上设置有用于使液体流向电池仓或者水箱的液体流向选择件,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设置在出液管路上的水温传感器,水温传感器设置在换热器和液体流向选择件之间,水温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液体流向选择件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本电池热管理系统能够减少残留冷却液对电池包的影响,从而降低能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属于动力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领域。该系统包括:与多个电池模组分别对应的多个冷却单元,每一冷却单元构造成能够流通冷却介质以冷却对应的电池模组,多个冷却单元以并联的方式接收冷却介质;与多个冷却单元分别对应的多个流量阀;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电池模组的温度;和控制器,用于根据电池模组的温度确定每一电池模组对应的冷却单元的流量阀的应开开度,并根据应开开度使得每一流量阀打开相应开度。本发明的方案,由于可以通过控制相应的流量阀的开度来调节流经对应的冷却单元的冷却介质的流量,解决了电池模组之间温差过大的问题,从而改善了动力电池性能,延长了动力电池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属于电池热管理领域。该系统包括:与多个电池模组分别对应的多个冷却单元,每一冷却单元构造成能够流通冷却介质以冷却对应的电池模组;用于接收冷却介质的总入口和用于排出冷却介质的总出口;流向转换器,以流体连通的方式分别与每一冷却单元连接,并将多个冷却单元以串联的方式相互连通成使得从总入口接收的冷却介质能沿一流动路径顺序地流过每一冷却单元并从总出口排出;其中,流向转换器是可操作的,以使得任一冷却单元能作为多个冷却单元中的第一个来接收来自总入口的冷却介质。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系统中任意电池之间的温差,彻底解决电池之间温差过大的问题,从而改善电池性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热管理系统包括:在托盘内限定了第一通道,第一热交换管道与第一通道制成为一体;和在支架内限定了第二通道,第二热交换管道与第二通道制成为一体;其中,托盘和支架之间限定了一容纳空间,第一电池模组设置在该容纳空间;托盘与支架紧固连接,第一热交换管道与第二热交换管道在所述托盘与所述支架的连接处密封连通。由于将散热通道限定在了托盘和支架内部,因此托盘和支架既作为支撑结构又作为散热结构,提高了电池包空间的利用率,对系统结构进行了有效减重。而且第一热交换管道与第二热交换管道连接,这延伸了热交换通道的长度,有利于有效控制多组电池模组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