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用于优化热管理系统的系统和方法。本发明 的一个实施例包括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可执 行计算机指令:接收一组包括流体参数和热交换器参数的工艺参数, 和确定分配流体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此外,这些指令可执行以确定 导致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在预定限以下的一组工艺参数。按照本发明 的另一实施例,一组计算机指令可计算分配流体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 用于加热 冷却流体的预测流量控制。
热产生装置与热交换器接触地放置,所述热交换器流体连接到流体 泵。所述流体泵操作以泵送流体穿过在所述热交换器和可以耗散热的点之 间的封闭的流体系统。一方面,在不穿过所述泵的壁的情况下,致动器强 制流体被泵送。一方面使用阻抗泵作为泵送元件。
提供了一种用于热调节中的滞后的计算机实现的方法、数据处理系 统和处理器。数字热传感器感应集成电路中的温度。确定感应温度是否 大于或等于调节温度。作为对感应温度达到或超过调节温度的响应,初 始化调节模式。数字热传感器感应新的温度。确定该新感应温度是否小 于结束调节温度。作为对该新感应温度小于结束调节温度的响应,禁用 调节模式。
提供了一种用于对中断等待时间影响最小的热调节控制的计算机 实现的方法、数据处理系统和处理器。监控中断状态比特的设置。作为 对设置该中断状态比特的响应,确定与该中断状态比特相关联的中断是 否是无屏蔽的中断。作为对无屏蔽的中断的响应,禁用现有调节模式并 处理该中断,其中缩短了集成电路的中断等待时间。
提供了一种用于测试实时软件的热调节控制的计算机实现的方法、 数据处理系统和处理器。接收至少一个热控制设置。使用该至少一个热 控制设置将热管理系统设置为测试模式,其中测试模式表明使用热控制 设置的热调节控制。在测试模式下执行实时软件,并且测试在该测试模 式下是否满足与该实时软件相关联的实时期限。作为对实时软件满足实 时期限的响应,将该至少一个热控制设置记录为通过的热控制设置。
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热调节逻辑的计算机实现的方法、数据处理系 统和处理器。从数字热传感器接收感应温度值,该感应温度值表示集成 电路中与该数字热传感器关联的单元的当前温度。报告该感应温度,作 为状态寄存器中的当前温度。作为对当前温度超过第一预定值的响应, 调节集成电路中的单元。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的方法,其具体操作为:1 将被测 发动机置于测试台上起动;2 迅速进入冷机加载,测试其达到的最大功率和加载 所需时间;3 进入冷机怠速稳定运行20分钟,记录燃料电池电压变化情况;4 经三个部分负荷工况后,进入标定工况稳定运行40分钟;5 经一个部分负荷工 况,进入过载功率工况稳定运行3分钟;6 经两个部分负荷工况,进入怠速,将 发动机散热器置于温控环境之内;7 经两个部分负荷工况,进入热环境最大功率 工况,待散热器所处热环境不低于50℃时开始计时,持续运行20分钟;8 进入 热机怠速,运行20分钟;9 经热机加速进入标定功率工况,测试在此过程中的 加速时间,之后停机。
本发明涉及导热元件制造方法及应用该种方法制造的传热元件及其应用, 特别是一种热管的制造方法,及采用该种方法制造的热管元件,适用于传热、 散热、集热、蓄热、热管理、热控制的热管理器件的制造,以及采用该种方法 制造的换热器、散热器、集热器、蓄热器、热管理器、热控制器及其应用。特 别是采用此种方法制造的电子产品散热器及太阳能集热、传热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复合气体扩散层,它包括常规气体扩散 层,该常规气体扩散层由一层碳纸和覆盖在碳纸一个面上的导电碳粉和PTFE 层构成,其特点是,还包括一个具有均匀固定孔的附加气体扩散层,该附加气 体扩散层覆盖在碳纸的另一面。本实用新型燃料电池复合气体扩散层运用在燃 料电池上,可以有效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提高燃料电池的水管理和热管理平 衡,提高燃料电池的运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器件的温度控制的方法,采用压缩制冷技术 来实现电子器件的温度控制,这种方法改变了现有的器件的被动的温度控 制的方法,而是采用主动的压缩制冷的方法实现了温度控制,并且可以实 现低于环境温度的散热,从而可以提高器件的寿命和可靠性。
一种空气调节单元(228),可以根据设计成量化再循环级别的性 能指数对其进行控制。对于空气调节单元控制而言,确定(704,804) 性能指数设定值,并且测量(706,806)一次迭代的性能指数。此外, 确定测得的一次迭代性能指数等于还是超过性能指数设定值(708, 808)。而且,响应于测得的一次迭代的性能指数等于或者超过性能指 数设定值(710,810)来提高空气调节单元(228)的供应空气温度。
为装置提供热管理。所述装置可包括基板,在该基板的第一表 面上具有安装区域。该装置可还包括从该安装区域延伸到所述基板 的至少内部的第一热通路。所述装置可还包括基本平行于该基板第 一表面的至少一个热平面,该至少一个热平面与至少一个第一热通 路进行热接触。该装置可还包括散热器附着区域,以及从该散热器 附着区域延伸到所述基板的内部的第二热通路,该至少一个热平面 与第二热通路进行热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