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系统包括:被配置成接收电池单元的壳体,其中电池单元被配置成输出作为电能产生和 或消耗的副产品的热能;位置靠近电池单元的壳体壁;以及从壳体壁延伸的多个翅片,其中多个翅片被配置成吸收来自电池单元的热能并将热能耗散到空气或散热器或空气与散热器两者,并且其中多个翅片中的某个翅片包括通道,所述通道被配置成便于空气在多个翅片中的前述某个翅片与多个翅片中的相邻翅片之间流动。
一种层叠封装(PoP)器件,包括:第一封装;第二封装;以及双向热电冷却器(TEC)。该第一封装包括第一基板和耦合到第一基板的第一管芯。第二封装被耦合至第一封装。第二封装包括第二基板和耦合到第二基板的第二管芯。TEC位于第一管芯和第二基板之间。TEC被适配成在第一封装和第二封装之间动态地来回散热。TEC被适配成在第一时间段中将来自第一管芯的热耗散到第二管芯。TEC被进一步适配成在第二时间段中将来自第二管芯的热耗散到第一管芯。TEC被适配成将来自第一管芯的热通过第二基板耗散到第二管芯。
本文描述了通式(I)的全氟氨基烯烃化合物:CFY=CXN(R_f)CF_2R_f’其中:(a)R_f和R_f’(i)独立地选自具有1-8个碳原子、任选地包含至少一个链中O原子或N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全氟烷基基团,或(ii)键合在一起以形成具有4-8个环碳原子、任选地包含至少一个链中O原子的全氟环结构;并且(b)X和Y(i)独立地选自具有1-4个碳原子的全氟烷基基团,或(ii)键合在一起以形成具有5-6个环碳原子的全氟环结构。此类化合物可用于热传递、发泡或浸没冷却应用,或者用作朗肯循环中的工作流体、涂层或润滑剂,或者用作电介质流体。本文还公开了制备此类化合物的方法。
提供一种被动式热学热管材料,其包括包含发热电子组件的光学安装结构。该光学安装结构的每个结构组件可至少部分包括包含多个碳纳米颗粒的聚合物。在一进一步方面中,提供一种创建适配成支撑多个发热组件的光学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聚合物基底材料添加一浓度百分比的碳纳米颗粒,将该聚合物基底材料和碳纳米颗粒均匀混合,在高温下熔化该混合物,将熔化的混合物成形为光学结构的组件,以及冷却成形的组件以固体化该组件。该百分比可在2%和10%之间。
一种温度传感器位置偏移误差校正功率实施方案包含监测器(例如,数字功率监测器 计量器)以测量裸片上的活动,并且使用活动测量值以通过将活动转换成功率计算实时温度偏移,其可以用于简化的紧凑型热量模型。包含裸片的芯片上系统从传感器接收芯片上系统的区的温度测量值。所述区所消耗的功率是基于所述测量到的活动估计的,并且所述芯片上系统的温度测量值是基于所述所估计的功率调节的。
公开了用于由多个电池单元或容纳一个或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容器构成的电池组的热管理的热交换器。该热管理器具有主体部分,其限定用于与至少一个电池单元或容器的相应表面成为表面对表面接触的至少一个主热传递表面。多个交替的第一和第二流体流动通路形成在主体部分内,其各自限定一流动方向,通过第一流体流动通路的流动方向一般与通过第二流体流动通路的流动方向相反,从而提供了逆流式热交换器。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器具有两对入口和出口歧管,该热交换器提供单程逆流式布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流体流动通路由形成U流逆流式热交换器的弯部互连。
本发明涉及用于热管理的背侧散热器的集成。一种微电子器件(100)包括半导体器件(102),其中,在该半导体器件(102)的前表面(104)处具有组件(108)并且在该半导体器件(102)的后表面(106)上具有背侧散热器层(110)。该背侧散热器层(110)的厚度为100纳米至3微米,具有至少150瓦特 (米·开尔文)的层内导热系数、以及小于100微欧姆厘米的电阻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燃料喷射器。所述燃料喷射器包括端壁、中心体、从所述端壁朝向所述燃料喷射器的下游端包围所述中心体的外部套管,以及热管理导管。所述中心体包括轴向延伸的外壁以及从所述端壁朝向所述燃料喷射器的下游端延伸的内壁。所述外壁、所述内壁和所述端壁一起限定沿朝向所述燃料喷射器的所述下游端的第一方向以及沿朝向所述燃料喷射器的上游端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流体导管。所述外部套管和所述中心体限定径向位于其间的预混合通道并且在所述预混合通道的所述下游端处限定出口。所述外部套管限定周向布置在所述外部套管的第一轴向部分处的多个径向定向的第一空气入口端口。
本公开包括一种电池系统,所述电池系统带有电池模块(20),所述电池模块(20)具有在外壳(30)内的电化学电池单元(32),所述外壳(30)包括第一侧面(42)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44)。所述电池模块包括与所述外壳的第二侧面(44)联接的散热片(49)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片(49)与所述电化学电池单元(32)之间并且与它们接触的热界面(50)。所述热界面(50)接触所述电化学电池单元(32)的底端(53)。所述系统另外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模块(20)周围的笼子(80),其中所述笼子包括紧挨着所述外壳的第二侧面(44)布置并且具有多个开口(82)的笼子侧面(85),所述开口(82)使得能够将空气抽吸到所述笼子中并使空气经过所述散热片(49)。
流体阀组件布置在用于内燃机的热管理系统中,并且包括一体式壳体,该一体式壳体包括第一旋转阀、第二旋转阀和第三旋转阀。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转阀包括联接到相应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致动器的相应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可旋转阀体。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转阀布置成调节热管理系统的热交换元件之间的流体流动。第二和第三旋转阀围绕第一旋转轴线同轴地布置,并且第一旋转阀围绕第二旋转轴线同轴地布置,其中第一旋转轴线不平行于第二旋转轴线。
一种用于维持在封围齿轮系统的壳体中循环的流体的温度的系统、差速器和方法,包括定位在壳体内部的第一热交换器。第一隔热层联接到壳体并且具有与壳体完全接触的面。第二流体通路形成在齿轮的外表面和主要传热表面之间,用于使在壳体内循环的流体通过该第二传热通路,其中,流体借助于齿轮系统的旋转而与流过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热交换流体成传热关系。
一种电池组模块包括壳体,壳体具有顶侧、底侧,以及在顶侧和底侧之间的内部。电池组模块还包括在壳体内部中以一个或多个堆叠设置的电化学电池单元。各电化学电池单元彼此间隔开,以允许各电化学电池单元之间的气流流动。电池组模块包括在壳体外部上的风扇和设置在风扇上方的机罩,机罩被构造为接触壳体以引导气流穿过进入点进入壳体内部。电池组模块包括与壳体的内部和外部流体连接的通气孔。通气孔使气流从壳体内部排出到壳体外部。电池组模块包括导流特征,导流特征被构造为沿着电化学电池单元引导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