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综合热管理系统与方法,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车外换热器、双向电子膨胀阀、车内换热器、PTC辅助加热装置和储液干燥器组成的热泵循环,以及电池包循环和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循环。电池包循环包括电池包换热器、电池包循环泵、温度传感器和电池包,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循环包括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换热器(间接式循环中)、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循环泵、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温度传感器、电机、电机控制器、DC DC模块、充电装置及其附件。本发明实现工质的能量梯次利用,根据系统中各部分所要求的不同控制温度,在设计时确定工质流经各循环的先后顺序,同时也可以对某一循环进行单独控制。在制热工况下高效节能,有效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一种微通道扁管与相变材料复合的电池成组方法涉及电池的热管理领域。针对方形 软包电池设计了一种符合国内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方形 软包电池的热管理成组方法。本方法将微通道扁管贴合在单片或单排、并列两片或双排电池的两侧,微通道扁管未贴合的部分布置固 固相变材料,通过微通道扁管内的传热介质和固 固相变材料的复合作用实现对电池的冷却 加热。该方法易于根据热管理设计需求调整冷却方式,从而增强传热介质与电池的换热效果,延长电池系统的寿命,并能提高电池系统的安全性。
液体冷却 加热和翅片传热复合的形电池成组方法涉及电池的热管理领域。针对圆柱形电池设计了一种符合国内电动汽车液体冷却 加热和翅片传热的复合成组方法。本方法将翅片按照电池排列方式和冷却管布置方式开孔。通过翅片上的安装孔在电池和换热管上布置一定数量的翅片,冷却电池时可以在翅片的间隙填充一定量相变材料。本方法通过翅片增大了换热面积利用管内的液体对电池进行冷却或加热。该方法易于根据热管理设计需求调整翅片的数量和间距以及相变材料的用量,增加了电池与换热管间的换热面积,从而增强液体与电池的换热效果,提高了电池温度的均匀性,延长电池系统的寿命。液体与电池通过翅片实现间接式换热,能够提高电池系统的安全性。
基于热管理的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车外换热器、节流电子膨胀阀、车内换热器、第一电磁阀、电池冷却单元、电机冷却单元、控制器冷却单元、第一变频水泵、第二变频水泵、水箱、第二电磁阀;所述的电动压缩机、车外换热器、节流电子膨胀阀、车内换热器、电动压缩机依次连接并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的电池冷却单元、电机冷却单元、控制器冷却单元并联;优点是,避开了一般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制热模式结霜及制热模式与除霜模式相互切换带来的冷凝水雾化问题,保证了汽车的安全驾驶,同时冬季制热模式未消耗燃料电池蓄存的电能,比现有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更节能,可以有效延长续航里程。
一种用于电池系统防止电池热失控扩展的阻隔装置的使用方法,将数块单体电池分别插装在基座上每对导热板之间;当单体电池温度过高时,热量依次通过每对导热板、基座传至环境中;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基座内的加热装置启动,保证数个单体电池在0℃~60℃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使每个单体电池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当数个单体电池中有一只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热量,热量通过导热板和基座无法及时传至环境中,阻隔板会阻止热量横向传递,有效隔离热失控单体电池产生的热量,使热失控的单体电池局限在本单体电池内,防止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后引发相邻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的多米诺连锁效应,为专业救援和人员逃生提供时间保障。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池组的热管理装置。该热管理装置包括控制器、电池组调温液输出端口和调温液输入端口,电池组调温液输出端口和调温液输入端口之间连接有加热回路,加热回路上设置有燃气加热装置,燃气加热装置包括储气罐和燃气加热箱体,加热回路设置于燃气加热箱体内,燃气加热箱体内设置有带电火花器的电控燃气喷嘴,储气罐的气体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电控燃气喷嘴,通过电控燃气喷嘴控制燃气加热箱体的温度,实现快速加热处理,在电池组处于极端环境时,能够保证电池组的正常工作,保证电池组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电池组的加热装置在极端环境下无法快速加热导致的加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机余热利用装置,包括连通的第一三通管、第一水泵、三通阀、散热器、双流道冷却器和第二三通管,第一水泵和三通阀之间的管路流经电机及电机控制总成吸收余热,第一水泵与三通阀之间设置第一水温传感器,散热器与双流道冷却器并联,散热器连通三通阀和第二三通管;双流道冷却器的一条流道连通三通阀和第二三通管,另一条流道连通电加热器、暖通空调、第三三通管和第二水泵,电加热器与暖通空调之间设置第二水温传感器,第三三通管连通暖通系统加注水壶,控制装置与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一水温传感器、第二水温传感器、三通阀、暖通空调和电加热器通信连接,利用电机余热。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电动汽车电机余热利用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柴油发动机排气热管理系统,包括排气歧管、增压器,在排气歧管上设压力检测口,压力检测口连接排气歧管压力测试装置,排气歧管压力测试装置包括压力测试管及与之连接的连接压力传感器;增压器通过增压器安装螺栓安装在排气歧管出气口上;排气流量控制阀通过卡箍连接在增压器的排气口上,且排气流量控制阀进气口上的角度控制孔与增压器法兰上刻度对齐;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和排气流量控制阀的控制信号接收端口分别与发动机控制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排气流量控制阀通过对发动机排气歧管内排气背压进行精确控制,可以提高发动机在低速下的排气温度,从而提高后处理转化效率,达到低系统成本满足国六排放法规的要求。
本申请公开一种换热装置、热管理系统以及电动车,其中换热装置包括一安装底板,对称布置在该安装底板两侧的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以及设置于安装底板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之间和安装底板与第二板式换热器之间的垫块;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通过所述垫块与所述安装底板固定。本申请通过将独立工作的两板式换热器安装在一个安装底板上,使得换热装置的结构紧凑,从而减小了换热装置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参数采集系统。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数据采集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上位机;中央处理器控制各模块工作并与上位机进行通讯;数据采集模块采集锂电池组电参数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器;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分别检测锂电池组的电压和电流并将检测值传输至中央处理器;上位机实时显示电池状态,通过BP神经网络分析接收到的数据从而对电池状态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向中央处理器下达相应控制指令。本实用新型能够检测并显示锂电池组数据,自动判断锂电池组运行状态并对充放电过程进行控制,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并对电路和电池进行保护,避免锂电池故障造成的损失和危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基高压脉冲薄膜电容器,所述电容器由1个以上电介质层和1个以上石墨烯电极层交替叠层方式构成,所述的石墨烯电极层由连接的金属化膜和石墨烯薄膜组成。本发明在电容器电极表面增设石墨烯薄膜,可以利用石墨烯薄膜优良的面导热性能,将电容器层间电极的热量快速转移至电容器电极外,以显著降低电容器内电极的热积累,实现对电容器内电极的温度控制与热管理,降低电容器因温升导致的电场强度损耗,有利于稳定脉冲电容器的储能量,便于实现电容器的小型化与大容量化。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电池的温度,当电池的温度高于预设冷却范围值时,对电池进行冷却;当电池的温度低于预设加热温度值时,对电池进行加热。由于该控制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环境下对电池的加热与冷却,因此不仅能够增强电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电池的续航里程,还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电动车的核心竞争力。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以及采用上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