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该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及电驱热管理系统,该电池及电驱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冷却液流路、第二冷却液流路、第三冷却液流路、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第一冷却液流路上设置有动力电池和第一水泵,第二冷却液流路上设置有电机,第三冷却液流路上设置有散热器、第二水泵和电控,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用于连接第一冷却液流路、第二冷却液流路和第三冷却液流路。通过控制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各个端口的导通与截止,可以实现第一冷却液流路、第二冷却液流路、第三冷却液流路之间的导通和断开,从而实现不同流路、不同元件之间的换热。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车辆,该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热泵空调系统、电池及电驱热管理系统,电池及电驱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冷却液流路、第二冷却液流路、第三冷却液流路、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第一冷却液流路的一端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一端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二端口相连;第二冷却液流路的一端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三端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四通阀的第一端口相连;第三冷却流路的一端与第二四通阀的第二端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四通阀的第三端口相连;第二四通阀的第四端口与第一四通阀的第四端口相连;散热器与室外换热器共用一个冷却风扇。该车辆热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车辆整车高效的热管理,优化整车能耗。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及电驱热管理系统和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空调系统与所述电池及电驱热管理系统通过换热器进行换热,所述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液流路干路、相互并联的发动机冷却液流路第一支路和发动机冷却液流路第二支路,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流路干路上设置有发动机和第一散热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流路干路选择性地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流路第一支路或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流路第二支路导通,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流路第一支路与所述电池及电驱热管理系统通过换热器进行换热。当车辆处于混合动力驱动模式下,可利用发动机加热电池。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及电驱冷却液流路、采暖流路、换热器、第一四通阀,所述换热器同时设置在空调系统和所述电池及电驱冷却液流路中,所述电池及电驱冷却液流路上设置有电池、电机、电控和散热器,所述采暖流路上设置有PTC加热器和用于乘员舱采暖的暖风芯体,所述电池及电驱冷却液流路的一端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一端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端口相连,所述采暖流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端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端口相连,所述电池及电驱冷却液流路和所述采暖流路上还设置有各自的循环泵。该车辆热管理系统热量利用率高,加热效率高。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冷却液系统和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设置于制冷剂系统,所述第二换热部设置于所述冷却液系统,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均为双向节流阀;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电池换热组件、第二换热部、流体驱动装置,所述制冷剂系统的制冷剂与所述冷却液系统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进行热交换。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特别适合二氧化碳作为冷媒,对电池换热组件产生的热量进行管理,且结构简单,系统能效更高。
本申请公开换热器及热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件的换热管,所述第一集流件分隔成第一集流部和第二集流部,所述第一集流部设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二集流部设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通过所述换热管连通至所述第一出口形成第一换热单元,所述第二进口通过所述换热管连通至所述第二出口形成第二换热单元。
本发明公开了空调外机热管理用散热装置,包括壳体、控制器、内部散热翅片和外部散热翅片,壳体处于封闭结构,控制器置于壳体内部,外部散热翅片位于壳体外部,内部散热翅片位于壳体内部,内部散热翅片与外部散热翅片通过热管连接。可以实现控制器的良好热管理,同时防止芯片暴露于室外造成破坏。
本发明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氢燃料电池控制系统,包括电堆模块、供氢子系统、供氧子系统、热管理系统和水管理系统,所述电堆模块用以为氢燃料电池车供电,所述供氢子系统通过设置的第一管道与所述电堆模块相连接,且所述供氢子系统为所述电堆模块提供氢气,所述供氧子系统通过设置的第二管道与所述电堆模块相连接,且所述供氧子系统为所述电堆模块提供氧气,所述热管理系统用于为所述电堆模块提供合适的温度环境进行电化学反应,所述水管理系统用于为所述电堆模块提供合适的湿度环境进行电化学反应。该氢燃料电池控制系统通过设置的多个系统为电堆模块提供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反应环境,提高电堆模块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热管理微结构,包括上层PCB和下层PCB,上层PCB与下层PCB叠放键合;上层PCB布设有蒸发室、冷却室以及用于气态冷却工质传输的微型流道Ⅰ,微型流道Ⅰ连通上层PCB蒸发室与冷却室;下层PCB布设蒸发室、冷却室、用于液态冷却工质传输的微型流道II以及为液态冷却工质提供驱动力的微型泵,微型流道II连通下层PCB蒸发室与冷却室,微型流道II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微型泵连接;上层PCB蒸发室与下层PCB蒸发室之间通过纳米多孔蒸发薄膜隔开,上层PCB冷却室与下层PCB冷却室之间通过半透薄膜隔开;上层PCB冷却室和下层PCB蒸发室均布设有贯通PCB的金属柱体阵列。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电子设备散热技术中遇到的问题,改善了电子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循环水热管理控制系统,包括电堆、储液箱、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整车暖风热管理系统及电机热管理系统;所述电堆的出水口与储液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储液箱的出水口连接有一个开关总阀,所述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整车暖风热管理系统及电机热管理系统并联连接且出水口分别连接有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及第三开关阀,其进水口汇总连接至开关总阀的出水口,所述第一开关阀与第二开关阀的出水口汇总连接至第一单向阀的进水口,所述第一单向阀与第三开关阀的出水口汇总连接至第二单向阀的进水口,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水口又与储液箱的进水口连接。该系统能合理利用电堆排放水并将其作为整车热管理系统一部分,节水又节能。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氢气循环热管理系统,包括高压电磁阀、比例调节阀、板式换热器、第一氢气缓冲罐、第二氢气缓冲罐、电堆、氢水分离器、回流泵及加热电磁阀,加热电磁阀的出水口还连接有一段可加热的尾排气管,燃料电池发动机冷却液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液经过PTC加热组件加热后流入板式换热器、第一氢气缓冲罐、电堆及氢水分离器,再流回到燃料电池发动机冷却液循环系统系统。该热循环系统使氢气进入电堆前处于合适的反应温度,能够有效提高电堆的反应效率,进而实现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氢循环热管理系统,改善发动机的低温适应性,提高发动机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由阳极单板和阴极单板组合而成,阳极单板外侧设置有阳极流场,阴极单板外侧设置有阴极流场,所述阳极单板和所述阴极单板之间的空腔形成冷却剂流场。阳极入口和阳极出口设置在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左右两侧,阴极入口和阴极出口设置在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左右两侧;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在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上下两侧;以及所述阳极入口和所述阴极入口位于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左右两侧。实现了冷却剂与阴极气体和阳极气体的垂直交叉流动,进而提高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电化学反应活性,且实现了更好的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