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商务网-热传散热产品智能制造信息平台
热门标签列表
#胡 标签下的所有信息 所有标签列表
  • 一种电动车储能式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储能式热管理系统,设置有系统传感器、系统控制器、电控部件;系统传感器与系统控制器连接,用于实时监测整个储能式热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将检测的信号传输给系统控制器;系统控制器与电控部件连接,用于接收系统传感器传输的信号,并对接受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实时控制电控部件;电控部件用于执行系统控制器传输的信号。本发明利用所述热能储能灌对电动车运行过程中动力电机、动力蓄电池等电控部件产生的热能进行回收、存储和再利用,由此有效地节约了电动车的能源,增加了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本发明对车内的供暖功能即可通过PTC进行热风功能,又可通过热能储能灌中的液体热能进行辅助供暖。

    2016-11-09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属于动力电池的热量管理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动力电池使用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对动力电池使用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它包括电池箱、散热器、控制器,所述电池箱为长方体腔体,所述电池箱由一根导热管围成,所述散热器位于电池箱左侧,所述散热器上端与导热管进水端相连,所述散热器下端与导热管出水端相连,所述散热器下端与导热管出水端之间设有水泵,所述导热管、散热器、水泵之间构成封闭水道,所述散热器左侧设有风扇,所述控制器与水泵、风扇之间电连接。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对动力电池使用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处理,还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加温。

    2016-11-09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电子设备液冷源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液冷源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及电气控制箱,所述电子设备的输入端连接有形成冷却液出口的电磁阀Ⅱ、输出端连接有形成回液口的闸阀Ⅲ,回液口连通至水箱,所述水箱与电磁阀Ⅱ之间设有可对回液进行降温、并输出至冷却液出口的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包括在水箱出口顺次设置的循环泵Ⅰ、安全阀Ⅰ、流量计Ⅰ、闸阀Ⅰ、单向阀Ⅰ、过滤器、电磁阀Ⅰ、温度传感器Ⅰ、半导体水冷模组Ⅰ、温度传感器Ⅱ,所述温度传感器Ⅱ连接至电磁阀Ⅱ;且温度传感器Ⅱ通过电磁阀Ⅲ回连至水箱。所述半导体水冷模组设为串联的多个;所述水箱上设有排气阀,水箱内设有液位计及电加热丝。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可靠性高、易于调控。

    2016-08-17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基于Lab VIEW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一种基于Lab VIEW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电池的过充电,过放电,过热,过流因素可能导致电池寿命的衰减,甚至出现电池着火爆炸的问题;以及在电池使用过程,单体之间的差异也会逐步扩大,影响电池组整体性能,导致寿命大为减少的问题。串联电池组分别连接系统供电单元、单体电池电压测量单元、充放电电流测量单元、温度测量单元和均衡充电单元;微处理器连接系统供电单元、单体电池电压测量单元、充放电电流测量单元、温度测量单元、均衡充电单元、风扇模块和上位机Lab VIEW平台;上位机Lab VIEW平台连接系统供电单元,风扇模块连接风扇。本实用新型用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中。

    2016-03-02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电子设备恒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恒温装置,包括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内设有温湿度传感器,该装置包括对电子设备构成降温或升温配合的恒温系统,以及将恒温系统固定密封在内的整机外壳。恒温系统包括与电子设备对应连接的半导体制冷片、微槽道均热板以及散热器,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与电子设备接触,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面与微槽道均热板的蒸发段接触,微槽道均热板的冷凝段与散热器表面接触,散热器上连接有将热量排放到空气中的风扇;该系统还包括与电子设备内温湿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片以及风扇相连的控制板。整机外壳设为封闭的立方体状,风扇穿设于整机外壳的底部。本装置结构紧凑的、小型轻量化、防水性能好、且电磁屏蔽性能优良。

    2015-12-23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电子设备恒温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恒温系统,包括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内设有温湿度传感器,该系统还包括与电子设备对应连接的半导体制冷片、微槽道均热板以及散热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与电子设备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面与微槽道均热板的蒸发段接触,所述微槽道均热板的冷凝段与散热器表面接触,所述散热器上连接有将热量排放到空气中的风扇;该系统还包括与电子设备内温湿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片以及风扇相连的控制板。所述电子设备设为一个或多个,与任一电子设备对应相连的半导体制冷片、微槽道均热板以及散热器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降温配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小型轻量化、为防水和电磁屏蔽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2015-11-11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电子设备两级恒温自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两级恒温自动控制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TEC模块,TEC模块的一端固定在经真空钎焊的电子设备上,另一端固定在散热器上,温湿度传感器焊接在电子设备内的电路板上,散热器的下方布置风扇,散热器、风扇以及安装在出风口处的散热装置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且三者共同组成内循环空气风道,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主控制器的输出端与TEC模块的输入端相连,主控制器分别与风扇、上位机双向通讯。通过调节TEC模块的输入电压和风扇转速可以使需要恒温的电子设备内环境温度各异,满足不同电子设备的热设计要求;采用TEC模块作为控温元件,该恒温装置的控温精度能够达到±0 1℃,控温精度更高。

    2015-08-19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高功率微型后备电源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功率微型后备电源,包括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输入端口接入服务器自带电源,所述输出端口连接服务器负载,市电经过服务器自带电源降压和滤波后,通过输出端口直接给服务器负载供电;该后备电源还包括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动力型锂电池组和电压传感器,所述动力型锂电池组包括多个高倍率放电锂电池,每个锂电池外均包覆有热管理材料,在锂电池温度超过设定值后时,所述热管理材料开始吸收锂电池产生的热量,并在锂电池完成放电过程,停止发热后缓慢释放热量并恢复常态。

    2015-05-13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集中式动力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中式动力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风扇,控制器,及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电池包内部,第一、第二风扇安装在位于电池包内部的中央通道上,第一、第二风扇的出风口在中央通道的长度方向上沿相反方位布置;控制器从各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温度信号中获取对应位置的当前温度值,并计算不同位置的当前温度值间的最大温差;控制器在最大温差大于预设的温差阈值时,驱动第一、第二风扇交替工作,直至检测到最大温差小于或者等于温差阈值为止。本发明的系统通过使两个风扇交替工作的方式,分时形成方向相反的空气循环路径,因此可以提高电池包内空气的融合率和热传导效率,进而可以有效提高电池包的热均衡性。

    2015-04-29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用于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的热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塔、蒸发器和内循环风机,冷却塔与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的变流器柜连成一体,蒸发器和内循环风机安装于变流器柜中;冷却塔安装有压缩机和冷凝器,压缩机通过管路与冷凝器相连并将管路内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蒸汽经冷凝器将热量散到环境中;制冷剂变成常温高压液体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到变流器柜内功率器件的散热装置内,变成低温低压气液混合态吸收热量;另一路进入到蒸发器中,内循环风机朝向蒸发器以对变流器柜内吹冷风。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变流器整体换热效率、工作温度得到降低且稳定、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优点。

    2015-03-04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用于动车牵引变流器的热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动车牵引变流器的热管理系统,包括主冷凝器、压缩机、变流器蒸发器和变流器内循环风机,主冷凝器和压缩机安装于动车顶部的空调柜内,变流器蒸发器和变流器内循环风机安装于动车底部的变流器柜体内;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蒸汽经主冷凝器后送入变流器柜体,通过管路接入变流器中各功率模块上;流经各功率模块后的制冷剂通过管路送入变流器蒸发器,经变流器蒸发器后送回至压缩机中;变流器内循环风机朝向变流器蒸发器布置,用来对变流器柜体内腔吹冷风。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布局更加紧凑、能够提高动车上变流器整体换热效率、降低外界环境温度影响等优点。

    2015-02-25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用于动车牵引变流器的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动车牵引变流器的热管理系统,包括主冷凝器、压缩机、变流器蒸发器和变流器内循环风机,主冷凝器和压缩机安装于动车顶部的空调柜内,变流器蒸发器和变流器内循环风机安装于动车底部的变流器柜体内;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蒸汽经主冷凝器后送入变流器柜体,通过管路接入变流器中各功率模块上;流经各功率模块后的制冷剂通过管路送入变流器蒸发器,经变流器蒸发器后送回至压缩机中;变流器内循环风机朝向变流器蒸发器布置,用来对变流器柜体内腔吹冷风。本发明具有结构布局更加紧凑、能够提高动车上变流器整体换热效率、降低外界环境温度影响等优点。

    2015-02-18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