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包括箱盖和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连接有内衬,所述内衬中填充有相变材料。其中所述箱体是由铝合金材料挤压成型的,其密度较小,重量更轻,便于加工制造,加工成本低,同时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连接有内衬,所述内衬能够增加箱体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可以起到减震吸能的作用,提高箱体的防护能力,在所述内衬中填充有相变材料,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储热原理辅助热管理系统对电池箱进行温度调节,使电池箱内的温度能够满足动力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需求,确保动力电池在合适的温度下高效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包括上盖、下盖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两端开口筒状的陶瓷基体和固定在所述陶瓷基体表面的纳米电热膜,在所述下盖上设有两个与所述纳米电热膜连接的电极。本申请中的加热装置采用陶瓷基体高温烧结而成,耐高温,导热快,相对强度高,比重小,重量轻;同时在陶瓷基体的表面设置纳米电热膜,通过纳米薄膜加热技术取代传统的电阻丝或PTC加热方式,纳米薄膜加热的响应速度更快,加热速度更快,加热效率高,水电分离设计,可靠性高,安全性强,寿命长,相对成本低。
公开了一种电池箱及其热管理系统,用于电动汽车中。电池箱包括上盖,固定于下箱体上;下箱体,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侧底板、第二侧底板、流道堵板以及位于下箱体底部与之集成一体的流道系统,下箱体用于存放电池模组,所述下箱体的底部与模组之间涂抹高导热硅脂。所述流道系统包括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流道通孔、进水循环流道以及出水循环流道,水流经由第一进水口流至进水循环流道,通过流道通孔流入出水循环流道经由第一出水口流出。所述电池箱重量轻、无泄漏、导热快。热管理系统利用空调水冷热泵机组,还包括所述电池箱、液面控制装置,实现了电池系统中热管理系统的降温和加热功能集成一体化。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安装在电池箱内;包括至少两个芯体总成和水循环管路,至少两个所述芯体总成相互并联的设置在所述水循环管路上并与所述水循环管路连通;所述芯体总成包括至少两个相互串联设置的水冷板。本实用新型将至少两个芯体总成并联在水循环管路中,降低了整个热管理系统的复杂度和制造成本,并在每个芯体总成中包括串联设置的水冷板,通过先并联后串联的连接方式,使得整个芯体总成的流场和温度场均匀,换热效果好,避免了水循环路径过长,导致电池模块的前后热管理效果不一致。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本发明提供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包括上盖、下盖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两端开口筒状的陶瓷基体和固定在所述陶瓷基体表面的纳米电热膜,在所述下盖上设有两个与所述纳米电热膜连接的电极。本申请中的集热管采用陶瓷基体高温烧结而成,耐高温,导热快,相对强度高,比重小,重量轻;同时在陶瓷基体的表面设置纳米电热膜,通过纳米薄膜加热技术取代传统的电阻丝或PTC加热方式,纳米薄膜加热的响应速度更快,加热速度更快,加热效率高,水电分离设计,可靠性高,安全性强,寿命长,相对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设置在电芯模组内并与电芯之间留有间隙;包括半导体制冷片、两个固定连接的散热器、控制器以及将半导体制冷片产生的热量或冷量均布在散热器上的导热元件;两个散热器分别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和冷端,散热器和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或冷端之间各压接有若干导热元件;控制器与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导线连接并通过切换电压极性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加热或制冷。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导体电子技术,通过切换电压极性,实现加热和降温功能,并在半导体制冷片两侧面分别设置两个散热器,提高了热传递效率;通过在散热器和半导体制冷片之间压接导热元件,提高半导体制冷片和散热器之间的导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系统热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组件及汽车。包括吸风装置、排风装置和用于为驾驶室提供冷风 热风的空调,吸风装置与电源电连接,吸风装置与电池箱体入风口气路连接,排风装置与电池箱出风口气路连接,吸风装置与车厢内部连通设置,排风装置与外界空气连通。在空调开冷风时,车厢内空气温度降低冷空气对电池箱进行冷却,并从排风装置排出融合后的气体;同理,当需要对电池箱加热时,只需将空调打开至热风档即可,实现冬天为电池系统加热、夏天为电池系统散热;夏天引入车厢的空调风,冬天引入车厢的暖风,无需单独制冷和制热的系统,节省能源。
公开了一种电池箱及其热管理系统,用于电动汽车中。电池箱包括上盖,固定于下箱体上;下箱体,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侧底板、第二侧底板、流道堵板以及位于下箱体底部与之集成一体的流道系统,下箱体用于存放电池模组,所述下箱体的底部与模组之间涂抹高导热硅脂。所述流道系统包括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流道通孔、进水循环流道以及出水循环流道,水流经由第一进水口流至进水循环流道,通过流道通孔流入出水循环流道经由第一出水口流出。所述电池箱重量轻、无泄漏、导热快。热管理系统利用空调水冷热泵机组,还包括所述电池箱、液面控制装置,实现了电池系统中热管理系统的降温和加热功能集成一体化。
本发明涉及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设置在电芯模组内并与电芯之间留有间隙;包括半导体制冷片、两个固定连接的散热器、控制器以及将半导体制冷片产生的热量或冷量均布在散热器上的导热元件;两个散热器分别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和冷端,散热器和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或冷端之间各压接有若干导热元件;控制器与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导线连接并通过切换电压极性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加热或制冷。本发明采用半导体电子技术,通过切换电压极性,实现加热和降温功能,并在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侧面分别设置两个散热器,提高了热传递效率;通过在散热器和半导体制冷片之间压接导热元件,提高了半导体制冷片和散热器之间的导热效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安装在电池箱内;包括至少两个芯体总成和水循环管路,至少两个所述芯体总成相互并联的设置在所述水循环管路上并与所述水循环管路连通;所述芯体总成包括至少两个相互串联设置的水冷板。本发明将至少两个芯体总成并联在水循环管路中,降低了整个热管理系统的复杂度和制造成本,并在每个芯体总成中包括串联设置的水冷板,通过先并联后串联的连接方式,使得整个芯体总成的流场和温度场均匀,换热效果好,避免了水循环路径过长,导致电池模块的前后热管理效果不一致。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本发明提供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包括箱盖和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连接有内衬,所述内衬中填充有相变材料。其中所述箱体是由铝合金材料挤压成型的,其密度较小,重量更轻,便于加工制造,加工成本低,同时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连接有内衬,所述内衬能够增加箱体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可以起到减震吸能的作用,提高箱体的防护能力,在所述内衬中填充有相变材料,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储热原理辅助热管理系统对电池箱进行温度调节,使电池箱内的温度能够满足动力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需求,确保动力电池在合适的温度下高效的工作。
本发明涉及电池系统热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组件及汽车。包括吸风装置、排风装置和用于为驾驶室提供冷风 热风的空调,吸风装置与电源电连接,吸风装置与电池箱体入风口气路连接,排风装置与电池箱出风口气路连接,吸风装置与车厢内部连通设置,排风装置与外界空气连通。在空调开冷风时,车厢内空气温度降低冷空气对电池箱进行冷却,并从排风装置排出融合后的气体;同理,当需要对电池箱加热时,只需将空调打开至热风档即可,实现冬天为电池系统加热、夏天为电池系统散热;夏天引入车厢的空调风,冬天引入车厢的暖风,无需单独制冷和制热的系统,节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