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新能源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商用车液冷装置及液冷系统。该电动商用车液冷装置包括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和管路装置,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内部为空腔,第一液冷板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与第一液冷板的内部连通,第二液冷板设置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与第二液冷板的内部连通,管路装置设置于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之间,并与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连通。该电动商用车液冷装置能提高热管理效率。
本发明涉及智能热源热管理技术系统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天候战车智能热源管理系统。本发明提供的全天候战车智能热源管理系统包括:以智能芯片为热源的加热系统,加热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后形成闭合冷却水循环回路的热源发生装置、换热器、发动机预热装置、恒温水箱及恒温油箱,且冷却水循环回路上设有与恒温水箱连接的变频泵;热媒控制系统;供电电源,分别与加热系统及热媒控制系统连接;智能芯片包括PTCR xthm芯片或PTCR smxhm芯片。采用智能热源,结构简单,且在寒冷条件下能将发动机冷却水即恒温水箱在最短时间内加热到十度以上,进而能有效保证战车启动,实现全天候作战,同时也能保证战车燃油效率在恶况下提高5 10%。
本发明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关电源开关器件开关损耗管理的控制算法。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控制思路,利用数字电源的灵活性,通过一种简单的控制算法,在不增加硬件资源与成本的前提下可将开关器件的开关损耗在不同的开关器件之间进行主动分配,实现对电源电路中各开关器件的损耗管理,达到电源内开关器件温度均衡、消除局部热点的目标,优化了电源的热设计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平板热管的内部设置蒸发工质,其平行于空气流动的方向,空气经过相邻的冷凝段形成的通道流过。单体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产生热量,由蒸发段吸收,因平板热管的内部设置蒸发工质,可将热量转移到蒸发段,两个平板热管的冷凝段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通道,在空气流过时热量随气体被带出,起到快速冷却的效果。本系统的结构简单,平板热管的质量小,有利于降低车身的整体重量。在一种具体的实质例中,在两个平板热管之间设置相变储热器,以吸收平板热管的热量,降低平板热管的负荷;相变储热器与单体电池接触,也可直接吸收电池的热量,从而加速整体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储能电池管理系统功耗的方法及系统,包括:将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工作状态划分为四种工作模式:初始化模式,等待模式,放电状态模式,充电状态模式;系统接收放电指令后进行放电操作,电池管理系统处于活动状态,各单元模块正常工作,当达到放电终止条件时,切换到等待模式;系统接收充电指令后进行充电操作,电池管理系统处于活动状态,各单元模块正常工作,当达到充电终止条件时,切换到等待模式。本发明对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划分,相对于连续采样或单片机处于休眠模式,这样的划分使储能系统更合理更高效地工作,有效降低电池管理系统整体功耗,同时能保证数据更新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热管理控制装置及系统,其中控制装置燃料电池系统热管理控制装置,包括机壳以及设于机壳中的控制器,热管理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接收整车控制器信号的整车CAN接口和用于连接散热器风扇的风扇控制接口,CAN接口和风扇控制接口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接收由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散热器风扇需求后,通过风扇控制接口向散热器风扇发送PWM信号以控制散热器风扇转速,并在散热器风扇故障时向整车控制器发送对应故障代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燃料电池进水温波动大、散热器散热量无法智能匹配燃料电池需求的难题,真正实现燃料电池出水温波动幅度控制在±1℃。燃料电池系统始终工作在50℃~70℃适宜温度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电池的热管理板,包括:一体拉伸成型的上板的表面具有两个调温单元,调温单元包括PTC加热槽和设置在PTC加热槽两侧的若干个散热翅片,若干个散热翅片的长度方向互相平行,散热翅片的长度方向与PTC加热槽的长度方向平行,相邻两个散热翅片之间以及散热翅片和PTC加热槽之间分别具有通风槽;下板的表面具有若干个流通管道,若干个流通管道相互连通,流通管道的长度方向与PTC加热槽的长度方向平行,PTC加热槽的正下方的下板上具有至少一个流通管道。此种设计,能够将多种调温方式相互结合形成较好的调温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装置以及车辆,电池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第一气体接口和第二气体接口;多个电池,多个电池设置在外壳内,多个电池分为多个电池组;换热风道,换热风道通过相邻的两个电池组之间间隔开且相错设置以在外壳内形成;其中,用于调节电池温度的气体介质适于从第一气体接口和第二气体接口中的一个流入换热风道以顺次流经每个电池组并从第一气体接口和第二气体接口中的另一个流出。由此,通过设置换热风道,可以使得每个电池均与换热风直接接触,从而可以提高热传导效率。而且换热风道既能兼顾电池的散热效果,使得电池散热良好,又可以减少电池之间的温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监控装置,安装于水冷结构电池包A水冷管进出口位置或直冷结构冷凝管与毛细管靠近蒸发管一侧,为电池包A热管理提供实时准确的流量压差温度等基础数据以此综合计算电池包A热管理系统工作状态,在次基础上对热管理系统热平衡循环状态进行判断,对其故障具有报警功能。同时所记录的数据为研发型实验提供了有效参考。为电池包A热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监控置,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热管理结构,加强了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注夹持装置及灌注系统,涉及电池组制造技术领域。该灌注夹持装置用于夹持热管理装置,该灌注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 或第二夹持部中设置有液体流通通道。通过在液体流通通道内通入一定温度的液体,可以实现对热管理装置灌注过程中的加热或制冷,保证灌注过程中储热物质不会提前凝固,可以使灌注过程更加顺利,提高灌注的效率和质量。并能在灌注完成后,加快储热物质的凝固,提高热管理装置的灌注制造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理装置及电池组,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热管理装置,可以通过内部储存的储热物质对电池组中的热量进行吸收,降低电池组中电芯的温升。并且通过在各个板体上设置多个膨胀结构,可以在容纳空腔内的储热物质的体积膨胀时,通过向容纳空腔外突起,使容纳空腔的容积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大,增大部分的容积就可以缓解储热物质体积膨胀带来的压力。使容纳空腔内的储热物质不会发生将热管理装置撑破的情况。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动汽车,其中,该系统包括:热泵空调子系统,用于向车厢内部空间提供制冷或制热服务;冷却液循环子系统,用于向所述电动汽车的至少部分电子部件提供冷却或加热服务;中间换热器,用于在所述热泵空调子系统和冷却液循环子系统之间需要换热时,进行热交换。通过本申请的方案,使得各个被管理区域间能够在需要时进行热交换,高效准确的对热量进行分配和利用,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率,优化了节能减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