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箱体、吸收箱、冷凝器和连接管路,其电池箱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冷却板、电池单体容纳腔和蒸发箱,电池箱体上蒸发箱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蒸气管路,所述蒸气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进入的蒸气在冷凝器的作用后,通过冷流管路连接至冷却板处;吸收箱内设置有制冷液,吸收箱的一端通过第一溶液管道与蒸发箱的出液口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溶液管道与蒸发箱的进液口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利用冷凝器的散热作用以及冷却板的蒸发作用,在电池单体容纳腔底部形成冷却区域,利用蒸发箱的蒸发作用以及吸收箱的散热作用,在电池单体容纳腔四周和顶部形成散热区域。本公开能够大幅提高散热效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工况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控制方法,包括流体泵、冷却液膨胀箱、车载空调、PTC加热器、电子三通阀、电池管理系统、整车控制器、空调控制器和动力电池,所述冷却液膨胀箱对应与动力电池和流体泵相连,流体泵与电子三通阀的一阀口相连,电子三通阀的另两阀口对应与PTC加热器和车载空调相连,电池管理系统与整车控制器相连,整车控制器与空调控制器相连,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相连,车载空调通过电器线束与空调控制器相连,PTC加热器、流体泵以及电子三通阀通过电器线束与整车控制器相连。本发明述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控制策略可以实现不同温度下的电池以不同倍率的充电、放电过程中电池冷却、加热和电芯温度均衡。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模块包含燃料电池及热交换组件,热交换组件的两连通端连通有主流通管路;第一段主流通管路的第一连通端连通热交换组件的第一连通端,第二连通端连通第一电磁阀的第一连通端,第二段主交流通管路的第一连通端连通热交换组件的第二连通端,第二连通端连通一电子节温器的第一连通端;第一电磁阀的第一连通端与电子节温器的第二连通端之间连通第一支路,第一支路上设置有暖风加热器;第一电磁阀的第二连通端与电子节温器的第三连通端之间连通第二支路,第二支路上设置有ATS风扇;主流通管路上连通有水温传感器、去离子装置、过滤器以及电子水泵,水温传感器连接一中央控制模块以传输温度数据。
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池模组、热管单元、加热单元、主冷却系统和副冷却系统;其中热管单元包括若干热管,其中每一热管包括热管热端和热管冷端;电池模组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热管热端的一表面热耦合;加热单元与热管热端背对电池模组的表面热耦合;热管冷端分别与所述主冷却系统和副冷却系统的表面热耦合。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灵活启动其中一个冷却系统实现对电池模组的冷却,从而尽可能多的节省用于冷却电池所耗的电能,且整个热管理系统内可以避免使用防冻液,能最大程度降低循环水泵或制冷压缩机的开启功耗,使新能源汽车的电量最小程度的消耗于给电池模组降温。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集成化PDU系统,主要集成高压分配子系统PDU、DC DC转换子系统和整车热管理子系统,具体包括IPDU模块,其内包括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高压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充及高压回路、EMC滤波器以及高压分配模块,其输入端连接高压电输入接口,高压分配模块上设有高压输出DC DC接口和若干高压输出接口;低压模块包括CPU及相关控制 检测电路,CPU分别连接高压输出DC DC接口和预充及高压回路与EMC滤波器间的高压线路以监视高压模块,CPU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各种车载低压负载以控制其启动和停止,且将整车热管理系统中的输入采集模块、输出控制模块集成在IPDU模块中,使输入输出都由同一个控制器实现,有效降低PDU的成本和体积,并提高零部件能量密度。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准备用车模式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车主通过移动终端下载APP客户端,在使用车辆前可通过APP端选择准备用车模式,整车控制器即对车辆进行控制;一定时间内,未使用车辆,APP端将提示车主进行下一步操作;若车辆显示故障,将该故障上报至APP端,车主在到达车辆附近前即可获知车辆故障,以便更换其他交通方式出行,本发明采用了一键式操作,可操作性强。车主提前将有效信息输入APP,有效避免了每次重复性设置的繁琐操作,更加智能化,人性化,适应当代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生活。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汽车ECU、蓄电池组、液冷系统、风冷器和发动机,在汽车运行时蓄电池散热组件和风冷器保持对蓄电池组的散热,蒸发箱能够降低大部分的汽车发动机温度,汽车ECU通过蓄电池温度传感器和发动机温度传感器判断蓄电池组和发动机运行状态,再通过调节流量控制电机对蓄电池组合发动机进行更精准的热量控制,整个液冷系统对蓄电池和发动机进行综合散热处理,简化了散热装置,节约了汽车内部空间,汽车在低温下启动前先进性预热,保证蓄电池组电解液温度在最佳温度下运行,增加蓄电池使用寿命,提高蓄电池能量使用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余热回收的间接热泵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设置有余热回收线路,以将余热回收线路中收集到的充电器的热量经双层板式换热器一方面加热双层板式换热器收集到的制冷剂,一方面将余热回收线路中收集到的充电器的热量传输至电动压缩机,从而提高电动压缩机接收到的低温低压气体的温度,进一步降低电动压缩机的工作负荷,提高换热效率、有效地对整车进行热量管理。
本实用新型能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池提供预热和冷却的充电站,含有工作室、配电系统、充电机、热管理系统、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设施和充电单元,可根据需求和设计规模设置若干个充电机和充电单元并由热管理系统对所述充电机和充电单元进行管控;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回路Ⅰ和回路Ⅱ,具有四种工作模式:⑴充电单元和工作室内均需大冷量冷却模式;⑵充电单元单独大冷量冷却模式;⑶充电单元单独少冷量冷却模式;⑷充电单元和工作室内加热模式;本实用新型不仅能为充电站本身提供制冷或供热,还能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池在充电之前提供冷量或预热,能降低新能源汽车整车的热管理成本,有利于节约能源、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前端模块的布置架构,包括发动机散热器和空调冷凝器,还包括电机控制器散热器和油冷器,所述发动机散热器位于空调冷凝器的正上方,所述电机控制器散热器位于油冷器的正上方,所述电机控制器散热器和发动机散热器前后并排设置。该混合动力汽车前端模块的布置架构集成化和模块化设计,从热管理的角度综合考虑发动机冷却系统、空调冷凝系统、电驱动冷却系统需求,可适用于其他车型,降低了开发成本及开发风险、缩短开发周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和包含该热管理系统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第三循环回路和第四循环回路,其中,第一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换热器和吸热组件,吸热组件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电子膨胀阀和蒸发器,第二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二电子膨胀阀和冷却器的冷介质通道;第二循环支路包括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的热介质通道、第三电子膨胀阀和换热器;第三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冷凝器的冷介质通道、第一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和第一泵;第四循环回路包括冷却器的热介质通道、电池包和第二泵。本实用新型的热管理系统,集成度高,能效比高且结构紧凑。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有磁致冷装置、系统控制装置、动力电池模组、第一制冷循环泵、第二制冷循环泵、第一加热循环泵、第二加热循环泵、相变蓄热装置以及相变蓄冷装置。本发明把磁致冷技术应用于电池热管理,基于磁致冷材料的热磁效应,达到制冷加热的目的;与传统制冷相比,磁致冷单位制冷效率高、能耗小、运动部件少、噪音小、体积小、工作频率低、可靠性高以及无环境污染,同时还克服了一般热管理系统无法实现兼具加热和制冷的功能以及系统繁重、易泄漏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