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用导热硅胶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导热硅胶和复合相变材料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导热硅胶质量分数占50%~80%;所述复合相变材料质量分数占20%~50%;所述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35℃~55℃。采用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应用于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发的电池组,不仅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稳固、防水防尘、防震等优点,同时还具有电池的散热和均温功能,充分对电池和连接片的产热进行有效的热管理,控制电池在最佳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及其热管理模块,热管理模块包括箱体、设在箱体内的电热耦合装置和温控模块,以及设在箱体箱盖上且用于产热和导热的半导体芯片,半导体芯片热端位于箱体内,冷端位于箱体外,半导体芯片和电热耦合装置均与温控模块相连,温控模块包括用于监测箱体内温度的温度探头,且温控模块用于根据箱体内温度来启闭半导体芯片和电热耦合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模块,结构简单,通过半导体芯片快速制冷和制热的能力,使电热耦合装置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温散热及低温加热的效果,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有磁致冷装置、系统控制装置、动力电池模组、第一制冷循环泵、第二制冷循环泵、第一加热循环泵、第二加热循环泵、相变蓄热装置以及相变蓄冷装置。本发明把磁致冷技术应用于电池热管理,基于磁致冷材料的热磁效应,达到制冷加热的目的;与传统制冷相比,磁致冷单位制冷效率高、能耗小、运动部件少、噪音小、体积小、工作频率低、可靠性高以及无环境污染,同时还克服了一般热管理系统无法实现兼具加热和制冷的功能以及系统繁重、易泄漏等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及其热管理模块,热管理模块包括箱体、设在箱体内的电热耦合装置和温控模块,以及设在箱体箱盖上且用于产热和导热的半导体芯片,半导体芯片热端位于箱体内,冷端位于箱体外,半导体芯片和电热耦合装置均与温控模块相连,温控模块包括用于监测箱体内温度的温度探头,且温控模块用于根据箱体内温度来启闭半导体芯片和电热耦合装置;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模块,结构简单,通过半导体芯片快速制冷和制热的能力,使电热耦合装置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温散热及低温加热的效果,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有磁致冷装置、系统控制装置、动力电池模组、第一制冷循环泵、第二制冷循环泵、第一加热循环泵、第二加热循环泵、相变蓄热装置以及相变蓄冷装置。本实用新型把磁致冷技术应用于电池热管理,基于磁致冷材料的热磁效应,达到制冷加热的目的;与传统制冷相比,磁致冷单位制冷效率高、能耗小、运动部件少、噪音小、体积小、工作频率低、可靠性高以及无环境污染,同时还克服了一般热管理系统无法实现兼具加热和制冷的功能以及系统繁重、易泄漏等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用导热硅胶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导热硅胶和复合相变材料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导热硅胶质量分数占50%~80%;所述复合相变材料质量分数占20%~50%;所述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35℃~55℃。采用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应用于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发的电池组,不仅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稳固、防水防尘、防震等优点,同时还具有电池的散热和均温功能,充分对电池和连接片的产热进行有效的热管理,控制电池在最佳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有磁致冷装置、系统控制装置、动力电池模组、第一制冷循环泵、第二制冷循环泵、第一加热循环泵、第二加热循环泵、相变蓄热装置以及相变蓄冷装置。本发明把磁致冷技术应用于电池热管理,基于磁致冷材料的热磁效应,达到制冷加热的目的;与传统制冷相比,磁致冷单位制冷效率高、能耗小、运动部件少、噪音小、体积小、工作频率低、可靠性高以及无环境污染,同时还克服了一般热管理系统无法实现兼具加热和制冷的功能以及系统繁重、易泄漏等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和加热功能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箱和热管理控制系统。若干电池单体相邻排列形成电池组置于电池箱壳体内,在相邻电池间隙和电池组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电池表面夹设有复合相变材料板;所述复合相变材料板与热管结合组成复合相变材料热管耦合组件并加设在电池组两侧;热管在电池模块外壳上的通孔伸出,伸出端连接有加热装置和散热风扇。可编程自动调温器通过编写程序对温度传感器传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决定是否启用风扇和加热装置。本发明具有整体结构简单稳固、效率高、运行稳定等优点;并且可以对电池组进行直接、统一、均匀降温和加热,使电池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完善了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一种具有强化散热功能的动力电池模块,包括电池模块箱体、箱体顶盖和高导热相变板材。其所述板材由若干片高导热石墨薄膜与复合相变材料 高导热塑料合成的复合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工艺压制而成。所述板材开有阵列排布的若干个孔,用于多个串联或并联方式实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个单体电池的表面都能与板材截面方向紧密接触,减小接触热阻。通过物理或化学工艺压制技术,使所述板材由石墨薄膜与复合材料通过三明治形式压制出来,实现石墨薄膜与复合材料融合后的一致性。该板材外包裹导热绝缘的薄膜,保证电池模组与外界电绝缘良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板式脉动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由若干个单片金属板式脉动热管构成的动力电池支架,支架放置有两个或以上串联或并联方式实现的单体电池,电池模块箱体和箱体顶盖。其特征在于每个单体电池的表面都能与金属板支架有紧密的贴合,金属板内部脉动热管呈来回弯折状,分为蒸发端和冷凝端,蒸发端为金属板与电池表面贴合部分,冷凝端为金属板往下伸出的部分,在电池表面之下,可起到支撑电池模块的作用。另外金属板与箱体下方开有相同尺寸相同位置的风口,能及时引风通过强制对流把脉动热管冷凝端的热量散走。该系统能高效及时解决动力电池高温散热,能量循环利用等技术问题。脉动热管与支架一体化,充分节省空间,适用于各种依靠电驱动的大中小型仪器设备,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具有强化散热功能的动力电池模块装置,包括电池模块箱体、箱体顶盖和高导热相变板材。其所述板材由若干片高导热石墨薄膜与复合相变材料 高导热塑料合成的复合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工艺压制而成。所述板材开有阵列排布的若干个孔,用于多个串联或并联方式实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个单体电池的表面都能与板材截面方向紧密接触,减小接触热阻。通过物理或化学工艺压制技术,使所述板材由石墨薄膜与复合材料通过三明治形式压制出来,实现石墨薄膜与复合材料融合后的一致性。该板材外包裹导热绝缘的薄膜,保证电池模组与外界电绝缘良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箱和热管理控制系统。若干单体电池相邻排列形成电池组置于电池箱壳体内,在相邻电池间隙和电池组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电池表面夹设有复合相变材料板;所述复合相变材料板与热管结合组成复合相变材料热管耦合组件并加设在电池组两侧;热管在电池模块外壳上的通孔伸出,伸出端连接有加热装置和散热风扇。可编程自动调温器通过编写程序对温度传感器传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决定是否启用风扇和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整体结构简单稳固、效率高、运行稳定等优点;并且可以对电池组进行直接、统一、均匀降温和加热,使电池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完善了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