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材料的集成电路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源系统、至少一个切换装置、至少一个温控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电流控制器;温控单元包括正电极、负电极以及多个P型石墨烯材料和N型石墨烯材料,P型石墨烯材料和N型石墨烯材料依次交替设置于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电源系统正极连接切换装置的一端,切换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温控单元的正电极,温控单元的负电极连接电流控制器的一端,电流控制器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系统负极。本发明是基于帕尔帖效应实现的主动可控散热,在切换装置作用下实现热场空间调制分布,在电流调节器作用下实现热量时域上的调制分布。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板式换热器、四通换向阀及第一三通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回路的两端分别与电池包和水泵连接,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回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截止阀连接,四通换向阀的第一阀口依次与压缩机和储液器连接;第二阀口与第一三通阀的进液口连接;第三阀口分别与储液器和截止阀连接;第四阀口与换热组件连接,截止阀和板式换热器的连接管路与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液口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液口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与第二电子膨胀阀连接,第二电子膨胀阀和储液器、截止阀之间连接有冷却组件,换热组件的周围设有风扇。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解决了电动汽车热管理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电动汽车电压平台确定方法,包括:确定电动汽车负载的需求功率;根据热管理条件分析出采用自然风冷条件下所述电池工作的最大电流;根据所述需求功率和所述最大电流计算所述电池的最小工作电压;根据用户选择的开关器件以及所述电池的单体电芯的额定电压确定所述电池的最大工作电压;根据所述最小工作电压和所述最大工作电压确定所述电池的电压平台。本发明实施例在满足电动汽车安全性、动力经济性的基础上可以保证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安全性高,并且降低成本,利于电动汽车的迅速推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新能源汽车。其中,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热管理循环回路、乘员舱加热循环回路和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电池热管理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冷却液泵、电池冷却器及电池组;所述乘员舱加热循环回路包括:第二冷却液泵、车内换热器及设置于HVAC单元内的加热器芯体;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所述车内换热器、第一减压装置、车外换热器、第二减压装置、所述电池冷却器、第三减压装置及设置于HVAC单元内的蒸发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热泵空调的原理,可以将电池组产生的热量作为热泵空调的一个热源,来满足在低温环境下乘员舱产生的加热需求,实现对低温环境下电池组产生的热量的有效利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驱动系统的热管理系统测试平台,包括水泵、电子控制单元、流量控制模块、上位机、过滤器、热交换器、加热器、温度控制模块、电机、电机控制器、测功机、第一三通电子阀、第二三通电子阀、第一阀门、第三阀门,水泵、加热器、所述热交换器依次循环连接,电机控制器与水泵、电机和上位机连接,第三阀门用于调节进入测试平台的冷却液的压力大小,上位机用于设定冷却液压力、温度、流量的目标值,冷却液从第一阀门进入测试平台,热交换器、温度控制模块、第一三通电子阀、以及第二三通电子阀共同实现温度控制。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全面地对电驱动热管理系统在变工况(不同压力、温度、流量)条件下性能的测试。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蓄电池及汽车,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蒸发机、电池模组及电池箱体;蒸发机及电池模组设置在电池箱体内,电池模组设置在蒸发机四周,电池模组与蒸发机之间形成有供气体流动的通道;蒸发机用于对气体进行升温或降温,并通过通道将升温或降温后的气体输送到电池模组,通过电池模组中的空隙,对安装于电池模组中的电池电芯进行热管理。本申请将蒸发机及电池模组集成在电池箱体内,通过蒸发机对电池模组进行热管理,使电池模组的耐候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设有可调节进风格栅,还包括电驱动系统、电池系统和空调系统。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第一水泵、第一三向阀、电驱动散热器。所述电池系统包括电池冷却器、电池、PTC电加热器和第二水泵。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加热芯、止回阀、第二三向阀。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将电驱动的热量导入到空调系统,在低温工况下辅助空调系统进行采暖,实现了热量循环利用。同时,通过对热管理系统各循环回路的智能控制,从而保证了电驱动、电池等均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内工作,实现电动汽车完整的冷热系统管理。
本发明为使用润滑油的智能缸套热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内燃机油冷却缸套、电控机油冷却器、补偿桶、油泵、电控阀、温控器、温度传感器和润滑油加热器,内燃机油冷却缸套回路出口端接连电控阀入口端;所述电控阀为基于一个温度传感器的电控阀,电控阀小循环出口端连接在补偿桶和油泵之间的回路中;电控阀大循环出口端连接电控机油冷却器入口端;在内燃机油冷却缸套的回路入口端和油泵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润滑油加热器,在靠近内燃机油冷却缸套的回路入口端附近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润滑油加热器均与温控器电连接。该系统将润滑油作为缸套热管理的流体介质,以实现能够达到200℃以上的缸套热管理,从而降低活塞组摩擦功耗。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热管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冷发动机智能热管理系统,包括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汽车车速数据、所述水冷发动机外部风速数据以及所述水冷发动机内冷却液的温度数据;冷却液温度参数设定模块,用于设定冷却液的温度参数并与数据接收模块传输的数据进行对比;冷却液温度调节模块,用于调节所述水泵控制器和所述冷却风扇控制器或所述水泵控制器和所述水加热控制器使所述冷却液温度与所述冷却液温度参数设定模块设定的冷却液温度参数相匹配,解决了现有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均没有考虑水泵流量及加热器加热功率对冷却液温度变化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热管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冷发动机智能热管理系统,包括采集汽车车速数据的车速采集装置、采集水冷发动机外部风速数据风速传感器、采集水冷发动机内冷却液温度数据的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以及冷却液温度智能调节装置,车速采集装置、风速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以及冷却液温度智能调节装置采用CAN总线连接;冷却液温度智能调节装置包括主控制器,以及与主控制器电连接的冷却风扇控制器、水加热控制器、水泵控制器和进气格栅控制器;主控制器包括数据接收模块、冷却液温度参数设定模块、和冷却液温度调节模块,解决了现有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均没有考虑水泵流量及加热器加热功率对冷却液温度变化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涉及车辆发动机技术领域。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循环冷却回路和第二循环冷却回路。第一循环冷却回路包括由管路串接的机械水泵、缸体阀、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其中,在缸体阀前,机械水泵还与缸盖水套通过管路直接相连,第二循环冷却回路包括由管路依次串接在缸盖水套后的节温器和散热器。本发明的发动机热管理系统集成化高,布置合理,分离式冷却、缸盖集成排气歧管可以实现发动机快速升温,暖机阶段加热机油,减小摩擦,满足整车采暖,高温冷却机油、增压器、缸体缸盖燃烧高温区域,极大提升了发动机的性能,降低了发动机油耗,优化了发动机排放。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板式换热器、四通换向阀及第一三通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回路的两端分别与电池包和水泵连接,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回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截止阀连接,四通换向阀的第一阀口依次与压缩机和储液器连接;第二阀口与第一三通阀的进液口连接;第三阀口分别与储液器和截止阀连接;第四阀口与换热组件连接,截止阀和板式换热器的连接管路与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液口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液口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与第二电子膨胀阀连接,第二电子膨胀阀和储液器、截止阀之间连接有冷却组件,换热组件的周围设有风扇。本发明中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解决了电动汽车热管理效率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