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车辆。其中,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动力电池温度和冷却介质温度;根据所述动力电池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以及所述冷却介质温度的大小确定相应的温度控制模式,并根据确定的所述温度控制模式调节所述动力电池温度至目标温度,其中,不同的温度控制模式的能耗不同。本发明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对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的最优化,减少能量消耗的同时,将动力电池温度控制在最优工作温度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的热控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的热管理组件以及动力电池包。所述热管理组件包括传热件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刚性的支撑件以及柔性的缓冲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传热件的下方以用于支撑所述传热件,所述缓冲件夹设在所述支撑件和传热件之间并且设置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压缩变形。所述动力电池包的热管理组件通过设置刚性支撑件和柔性缓冲件,使得支撑件能够通过缓冲件支撑传热件,减小了缓冲件的所需厚度,减轻了缓冲件因老化而发生的收缩变形量,有利于动力电池包的结构更为稳定,而且支撑件为动力电池包的模组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显著增强了动力电池包的结构稳定性,降低了维护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方法、系统和车辆,该方法包括:热管理控制器根据动力电池和乘员舱的热管理请求确定车辆的至少一种热管理工况;热管理控制器根据各所述热管理工况,控制相应的热管理组件完成车辆在对应热管理工况下的热管理任务,所述热管理组件包括正温度系数PTC加热组件、第一空调热泵组件以及第二空调热泵组件。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采用空调热泵组件与PTC加热组件共同作用,根据动力电池和乘员舱不同的热管理请求确定不同的热管理策略,从而满足动力电池和乘员舱的加热或冷却需求。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车辆动力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及装置,所述车辆动力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包括:获取预配置的关于车辆动力电池包能够正常工作的正常温度区间;获取车辆动力电池包的电芯检测温度;比较电芯检测温度和正常温度区间,并根据该比较的结果热管理车辆动力电池包,包括:当电芯检测温度超过正常温度区间时,生成电池降温指令以降低车辆动力电池包的温度;以及当电芯检测温度低于正常温度区间时,生成电池升温指令以升高车辆动力电池包的温度。由此,实现了不论车辆动力电池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都能够将车辆动力电池的温度维持在正常温度区间内,保障了车辆动力电池模组在不同环境下都能够安全有效地运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车辆。其中,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动力电池温度和冷却介质温度;根据所述动力电池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以及所述冷却介质温度的大小确定相应的温度控制模式,并根据确定的所述温度控制模式调节所述动力电池温度至目标温度,其中,不同的温度控制模式的能耗不同。本发明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对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的最优化,减少能量消耗的同时,将动力电池温度控制在最优工作温度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热设计的实验教学装置,旨在提供一种高效可靠且能全面引入各散热性能影响因子的教学实验平台,包括实验控制台和多个实验平台;实验控制台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操控模块,其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建立操控模块与实验控制板的数据通信,操控模块用于调节实验参数、实时显示各测温点温度曲线图及总体温度分布云图、导出历史实验数据以及电子版实验报告单;实验平台包括实验箱、实验控制板和电源模块,其中:实验箱包括带有不同栅格孔的通风挡板和用于加热、散热、预紧及测温的功能模块,实验控制板用于控制上述功能模块,电源模块用于向实验控制板及上述功能模块提供电能。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热设计的实验教学装置,旨在提供一种高效可靠且能全面引入各散热性能影响因子的教学实验平台,包括实验控制台和多个实验平台;实验控制台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操控模块,其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建立操控模块与实验控制板的数据通信,操控模块用于调节实验参数、实时显示各测温点温度曲线图及总体温度分布云图、导出历史实验数据以及电子版实验报告单;实验平台包括实验箱、实验控制板和电源模块,其中:实验箱包括带有不同栅格孔的通风挡板和用于加热、散热、预紧及测温的功能模块,实验控制板用于控制上述功能模块,电源模块用于向实验控制板及上述功能模块提供电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自动化测试系统,其主要由燃料电池测试主控制器、电池巡检子系统、电池堆发电子系统和远程电子负载组成,所述燃料电池测试主控制器采用现场总线接收电池巡检子系统发送电池堆发电子系统的电压数据,通过数据采集 模拟量发送板卡来调节、监控电池堆发电子系统的电池堆状态和电池堆参数,使用通用接口总线控制器与远程电子负载通信。本发明通过对燃料电池堆的控制,测试和分析,实现燃料电池测试和分析自动化,对减小燃料电池测试工作量和提高测试精度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