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陶瓷热敏电阻的余热回收管理系统,其结构包括:热敏电阻板、反扣卡板、针管线插槽、隔架块、引线电板、引线束筒、配电支座、并行串口槽、热管滑刷机构,本发明实现了运用热敏电阻板与热管滑刷机构相配合,直观的对热管内芯进行降温,再配合外部包裹夹持方槽的上下对位格槽的换热液管阀折流换热,形成一个对等换热操作,给余热回收引入排气管消耗有害气体形成一个加持升温效果,避免了沸水滞留现象,保障了余热回收管理系统搭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陶瓷热敏电阻管运动达到热值负荷转移效果,给换热实现全新的刷架降温和对位液流换热隔衬效果,提高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效率。
一些实施例包括热管理平面。所述热管理平面可以包括:顶部壳体,其包括聚合物材料;顶部封装层,布置在顶部壳体上;底部壳体,其包括聚合物材料;底部封装层,布置在底部壳体上;将底部壳体与顶部壳体耦接的气密密封件;布置在底部壳体和顶部壳体之间的芯吸层;多个间隔物,其布置在顶部壳体和底部壳体之间、在真空芯内,其中,多个间隔物中的每个均具有低热导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平面的厚度小于约200微米。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冷电池包,其包括箱盖、线束支架、方形电芯、箱体侧板、高压接插件、电池箱体、液冷板、模组端、端板绝缘板、绝缘导热缓冲片。本发明首先针对电芯厚度方向的误差和电池模组需要再次与电池箱体固定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固定手段。采用去模组化的概念,将电池模组的固定件与电池箱体结合。保证结构设计适配同款电芯因生产误差导致的不一致的厚度尺寸,同时电池模组长度尺寸方向紧凑,没有过多的空间浪费。提升生产效率,减少系统成本。其次,本发明采用一种新型的液冷板,作为热管理的散热组件。新型液冷板保证电池包每个电芯有两个面直接与液冷板进行热交换。提高换热效率,使电池的温度一致性得到提升。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其中,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管路连接的泵体、发动机和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和燃料电池电堆并联后,通过第一三通阀与泵体的出水口串联,冷却液能够由泵体的出水口流经第一三通阀后流入发动机和 或燃料电池电堆,然后流回泵体。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既能够利用发动机的余热加热燃料电池电堆,实现燃料电池电堆的冷启动以及快速升温,又能够利用燃料电池电堆的余热帮助发动机快速暖机,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按键阵列,用于接收用户触发的测试指令;控制模块,用于将测试指令转换为相对应的热管理系统执行件操作命令;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 Area Network,CAN)通信模块,用于将热管理系统执行件操作命令封装为第一CAN报文,并经由车载自诊断系统(On Board Diagnostics,OBD)接口将第一CAN报文发送到电动汽车控制器,以由工作在测试模式下的电动汽车控制器从第一CAN报文中解析出热管理系统执行件操作命令并将热管理系统执行件操作命令发送到热管理系统执行件;并用于经由OBD接口从电动汽车控制器接收由热管理系统执行件提供的反馈结果;发光二极管阵列,用于展示反馈结果。本发明可以提高测试的方便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涉及整车控制技术领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动盘散热回路;通过电子三通阀与制动盘散热回路连接的保温装置;通过电子四通阀与所述保温装置连接的电池包加热回路;分别与所述制动盘散热回路、所述电子三通阀、所述电子四通阀、所述保温装置和所述电池包加热回路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制动盘散热回路的当前温度和当前压力控制所述保温装置与所述制动盘散热回路的连通或断开;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电池包的加热信号、所述保温装置的当前温度和当前压力,控制所述保温装置与所述电池包加热回路的连通或断开。本发明的方案实现了利用制动盘散热回路中的余热为电池包加热,节约了整车能耗。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功率边界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不同温度、荷电状态SOC时刻的持续放电功率、脉冲放电功率、持续充电功率和脉冲充电功率;根据所述持续放电功率、脉冲放电功率、持续充电功率和脉冲充电功率计算基于电芯功率特性的脉冲边界;对电芯进行评估,若判断获知当前电芯不满足当前状态的功率性能,则去除当前电芯;根据当前的故障状态调节所述基于电芯功率特性的脉冲边界,得到功率边界数学模型。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计算基于电芯功率特性的脉冲边界来建立功率边界数学模型,能够更精确评估系统的实时性能状态,对电池进行最优的管理,给予车辆最强劲的输出能力,最高效的制动能量回收,并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分利用废热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依次串联连接并形成循环回路的水泵、水暖PTC、暖风芯体、回热器、冷却器、动力电池、CDU、电动机冷却器、水冷冷凝器、散热器和膨胀水箱,所述水暖PTC和散热器的两端连接旁通水管,所述冷却器与水冷冷凝器之间设有制冷换热单元,所述制冷换热单元内与所述冷却器并联设置空调蒸发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系统可以有效利用电池废热、电机废热、压缩机耗功产生的废热,把这些热量用于乘员舱空调制热、除霜、除雾和电池加热,有效降低了水热PTC的功率需求,从而减少热管理系统的能耗,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和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含4个电池模块,每个所述电池模块电芯数量相同,所述电池模块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安装有所述电池包的车辆的前进方向。电池包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重量轻、能量密度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换热器以及车辆,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换热器和冷却流道,所述换热器形成有冷媒腔和冷却液腔,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媒腔串联连接,所述冷媒腔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使所述冷媒腔选择性地连通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却流道设置在动力电池内,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液腔与所述冷却流道串联连接,其中,所述控制阀在所述动力电池温度超过预定值时使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换热器的冷媒腔连通。由此,通过压缩机、冷凝器、换热器和冷却流道配合,能够有效解决动力电池快充过程中温升过快的问题,可以保证动力电池快充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包热管理装置,包括多个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冷却板和设置在冷却板上方的循环冷却积液箱,相邻两个冷却板之间、冷却板和循环冷却积液箱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冷却板的顶面设置有电池安装槽,所述冷却板为中空结构,各冷却板的中空腔相互连通形成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通道,该冷却通道的进出口分别与循环冷却积液箱连通,所述循环冷却积液箱内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循环冷却积液箱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冷却液循环的无动力引流装置。本发明的锂电池包热管理装置,结构紧凑,节省空间,电池直接与空气接触,利于快速散热,通过无动力引流装置使冷却液循环冷却,非常节能,电池与冷却板接触面积大,液冷效果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箱体和液冷装置,电池箱体上沿横向设置有多个安装腔和通风通道,安装腔和通风通道交替设置,安装腔为由内层和外层形成的中空结构,内层内部空间形成电池安装腔,内层和外层之间的中空腔形成液冷散热腔,液冷装置为多组,每组液冷装置包括冷却液支管、冷却液外部循环管道、冷却液循环动力装置和冷凝器。本发明的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箱体结构稳定可靠,冷却液支管设置在液冷散热腔内,既保证了液冷效果,又能防止冷却液支管与电池直接接触产生摩擦导致电池漏液,通风通道与安装腔交替并排设置,使风冷效果明显提高,快速有效的对电池进行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