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包括左右两端呈开口设置的长方体放置箱、防护罩和加热装置,所述长方体放置箱的底部内腔设有插接槽,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板插接在插接槽内,所述插接板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有加热丝,所述凹槽上端设有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的表面设有透气孔,所述长方体放置箱的中部上端设有锂电池放置槽,所述锂电池放置槽的底部设有透气网板,本实用新型主装夹板和副装夹板可共同将放置于锂电池放置槽内的锂电池固定住;当锂电池使用温度寒冷时,加热丝通电,保证锂电池的工作温度适宜;当锂电池使用温度较高时,通过设备安装箱内部安装有的风扇,当风扇工作后,给锂电池降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可选配热管理方式的动力电池系统,属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热管理领域,电池系统包括电池主箱体以及热管理模块;所述的电池主箱体包括上箱体以及下箱体;下箱体包括下箱体内底面以及下箱体外底面;下箱体外底面装有热管理模块,热管理模块是可选配的不同热管理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主箱体以及可选配的不同热管理模块,通过在结构形式上将电池储能器件与热管理器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解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很好的兼顾低温季节或低温气候区域实际使用的需求问题,提高了电池通用性和环境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新能源汽车乘员舱加热系统。其包括冷凝器、MCU高压附件、TEC加热器及乘员舱,所述冷凝器位于乘员舱的底部前方,所述MCU高压附件位于乘员舱的底部后方,所述TEC加热器贴合安装在乘员舱的底部,所述冷凝器、MCU高压附件和TEC加热器通过水路连接形成闭环回路;其中,所述冷凝器用于温度交换,所述MCU高压附件是由电机、电机控制器以及充电机组成的高压附件组合;MCU高压附件产生热量加热水路液体,TEC加热器利用帕尔贴效应产生热泵原理,将热量从水路转移到乘员舱中。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简单,高效地为乘员舱加热,降低整车能耗,具有高效合理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能力。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其包括冷凝器、MCU高压附件、电池包及TEC加热器,所述冷凝器以及MCU高压附件位于新能源汽车的前端,所述电池包以及TEC加热器安装在新能源汽车的后端,所述冷凝器、MCU高压附件和电池包通过水路连接形成闭环回路;其中,所述冷凝器用于温度交换,所述MCU高压附件是由电机、电机控制器以及充电机组成的高压附件组合,所述TEC加热器以贴合方式安装在电池包上;MCU高压附件产生热量加热水路液体,TEC加热器利用帕尔贴效应产生热泵原理,将热量从水路搬移到电池包中。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简单,能提升电池加热效率,降低整车能耗,具有高效合理的电池热管理能力。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包括冷凝器、MCU高压附件、乘员舱及电池包,所述冷凝器以及MCU高压附件位于乘员舱的底部前方,所述电池包安装在乘员舱的底部后方,所述电池包的表面贴合安装有第一TEC加热器,所述乘员舱的底部贴合安装有第二TEC加热器,所述冷凝器、MCU高压附件、第二TEC加热器以及第一TEC加热器通过水路连接形成闭环回路;MCU高压附件产生热量加热水路液体,第一TEC加热器和第二TEC加热器分别利用帕尔贴效应产生热泵原理,将热量从水路搬移到电池包和乘员舱中。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简单,实现热量在整车系统内进行调配,降低整车能耗,避免能源浪费,具有高效合理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能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与所述电机控制器连接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通过第一三通环分别与汽车的空调系统和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连接;正温度系数PTC加热器;所述PTC加热器通过第二三通环分别与汽车的空调系统和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连接;控制系统,用于获取所述空调系统以及动力电池的加热需求;根据所述加热需求控制所述第一三通环和所述第二三通环的开启状态。本发明的实施例,将整个车辆的热管理系统集成在一起,整车协同控制做到热量最优化分配,节约电量,有效减少车辆在行车过程当中PTC加热带来的能量损耗,增加车辆续航里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汽车,包括壳体、水泵和散热器,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池模组、半导体制冷片和水冷板管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一端与电池模组连接,另一端与水冷板管路连接,所述水冷板管路通过水管与水泵连接,所述水管管路与散热器连接;采用水冷的方式,相比于自然风冷和主动风冷,冷却的效果有了极大的提升,并且通过水管将水冷板管路内的水引出高温机体外,并通过水泵带动水循环,散热器给水管内的热水降温,从而可以使得水冷板管路内的水温得到快速的降低,此外,本结构未在电池包内部设置冷却液管路,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设有可调节进风格栅,还包括电驱动系统、电池系统和空调系统。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第一水泵、第一三向阀、电驱动散热器。所述电池系统包括电池冷却器、电池、PTC电加热器和第二水泵。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加热芯、止回阀、第二三向阀。本发明公开的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将电驱动的热量导入到空调系统,在低温工况下辅助空调系统进行采暖,实现了热量循环利用。同时,通过对热管理系统各循环回路的智能控制,从而保证了电驱动、电池等均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内工作,实现电动汽车完整的冷热系统管理。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自加热功能的固态电池,包括电芯和容纳电芯的外壳,所述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固态电解质层,所述正极片设置有正极耳,所述负极片设置有负极耳,所述电芯一侧设置有金属薄片,该固态电池利用短路时金属薄片上的热效应来实现其自加热功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在低温条件下将金属薄片与正极耳进行连接造成短路放电,瞬间有较大电流通过金属薄片后发热使固态电芯内部温度均匀上升,保证了固态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启动,降低了设计成本、热管理成本,同时提升了固态电池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柱形电池PACK结构的热管理系统,属于汽车动力电池及热管理领域,圆柱形电池中间设置有导热结构骨架;导热结构骨架与圆柱电芯接触面呈类半圆柱状弧度结构;导热结构骨架的端部成平面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热管理设计,导热结构骨架的类半圆柱状弧度结构可以与圆柱电芯接触面贴合的接触,增大了热传导面积;同时,导热结构骨架端部的平面状设计,通过自带的平面与冷板的平面有效接触,将电芯工作中产生的热量有效的带走,从而进一步达到降温散热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汽车,包括壳体、水管、水泵和散热器,壳体内设有电池模组、半导体制冷片和水冷板管路,半导体制冷片一端与电池模组连接,另一端与水冷板管路连接,水冷板管路通过水管与水泵连接,散热器包括散热壳,散热壳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水管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散热壳内开设有贯通的流道,流道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采用水冷的方式,相比于自然风冷和主动风冷,冷却的效果有了极大的提升,且通过水管将水冷板管路内的水引出高温机体外,水通过散热器进行散热,散热后的水重新进入水冷板管路内,实现循环,散热器的设置使得水冷板管路内的水温得到快速的降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包的热管理优化系统,包括功能管、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功能管用于对动力电池包进行冷却或加热,还包括液体流向控制系统,所述液体流向控制系统包括分布管、水阀和三通,所述分布管分别连接进液口及出液口,所述分布管通过三通和水阀连接到功能管,并控制功能管内的液体流向可逆。同时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上述热管理优化系统的热管理优化方法。本发明的热管理优化系统可实现液体在管道内的方向可变性,液体可顺时钟方向流动或逆时针方向流动。本发明的热管理优化系统可以有效的提升热管理系统的效率,提升整个电池包内部的温度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