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直插存储器模块的冷却模块排。冷却模块排可以包括定位在冷却模块排的同一端部的入口室和出口室。冷却模块排还可以包括与入口室和出口室流体连通的导管。导管的尺寸可以设计成适合装配在直插存储器模块附近。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直插存储器模块的热管理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将冷却模块排定位在直插存储器模块附近,冷却模块排具有定位在冷却模块排的同一端部的入口室和出口室。
本发明示出了热管理系统1,其包含带有用于接收由内燃发动机2产生的废气流4的邻接的废气系统3的内燃发动机2、设置在密闭容器5中的蓄热介质6、设置在废气系统3中用于直接热传递到容器5的热传递装置7以及经由另外的热传递装置8热耦接到容器5的热量提取介质9a、9b。此外,示出了具有这种热管理系统1的机动车辆。
一种排气热管理系统包括在内燃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中的催化转化器、封闭催化转化器的罩(以实现用于容纳潜热储存PCM的空腔)、在空腔和收集容器之间的至少两个流体连接,以及用于借助于流体连接来激活和停用在空腔和收集容器之间的PCM回路的泵装置。一种方法包含确定内燃发动机的工作状态、确定催化转化器温度、确定PCM温度、如果PCM温度高于PCM的相变温度并且内燃发动机处于接通工作状态或者内燃发动机处于关闭工作状态并且催化转化器温度低于催化转化器的起燃温度,则激活PCM回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包括:第一管芯,该第一管芯包括至少一个核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管芯热传感器;第二管芯,该第二管芯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管芯热传感器;以及热控制器,该热控制器用于: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第一管芯热传感器的第一热数据以及来自至少一个第二管芯热传感器的第二热数据,至少部分基于第一热数据和用于第一管芯的第一热负载线来为第一管芯计算第一热余量,以及至少部分基于第二热数据和用于第二管芯的第二热负载线来为第二管芯计算第二热余量。描述并要求保护其他实施例。
公开了卫星热管理系统、用于卫星热管理系统的方法及将卫星热管理系统安装到集成卫星中的方法。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用于卫星热管理系统的所公开的方法包括在蒸发器中加热液体以将液体转换成蒸汽。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使蒸汽在管道内从蒸发器被动地循环到未被太阳照射的第一散热器和被太阳照射的第二散热器。而且,该方法包括当蒸汽在未被太阳照射的第一散热器内时将蒸汽转换成液体。进一步地,该方法包括使液体在管道内从未被太阳照射的第一散热器被动地循环到蒸发器。
本公开总体涉及用于制造可以切换大电功率的MEMS开关的机构。采用额外的着陆电极,其提供沿着MEMS器件的增加的电接触,使得在接触时移除靠近最热点的MEMS结构中的电流和热量。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燃料喷嘴,所述燃料喷嘴限定径向方向、纵向方向、周向方向、上游端以及下游端。所述燃料喷嘴包括联接到至少一个燃料喷射器的后置主体。所述后置主体限定各自在所述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前壁和后壁,以及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多个侧壁。所述多个侧壁联接所述前壁与所述后壁。至少一个侧壁限定冲击流体出口,且所述后置主体限定与所述冲击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的冲击流体腔。
这里示出和描述了包括这种热管理组件的发光二极管组件。该发光二极管组件可以包括与散热器热接触的发光二极管。散热器可以包括芯体和 或翅片。芯体和 或翅片包括热解石墨材料。包括芯体和 或翅片的热管理组件可以消散来自发光二极管的热量。
一种用于飞行器(10)的推进系统(100),其包括构造成安装在飞行器(10)的后端部处的电推进发动机。电推进发动机包括电动机(334)和能够绕着中心轴线旋转的风扇(304),风扇(304)由电动机(334)驱动。电推进系统(100)附加地包括冷却系统(400),其能够在电推进系统(100)安装于飞行器(10)时利用飞行器(10)的后端部之上的气流操作。冷却系统(400)构造成在电推进发动机的操作期间冷却电动机(334)。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系统(1),所述通信系统具有至少—个壳体(2),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壳体部分和另一壳体部分(201、202),其中,在所述壳体(2)中布置有带有电子构件(11)的电路板(10),并且在所述壳体(2)之外布置有至少—个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设有能与所述壳体(2)连接的天线载体(7),其中,所述至少—个天线元件(14)布置在所述天线载体(7)的表面上和 或所述天线载体之内;或者设有能与所述壳体(2)连接的且具有导热特性的功能元件载体。
用于封装物料运输车辆的能量源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和方法包括:封装件,具有前壁、后壁和内舱室;入口通道,与前壁一体形成并与内舱室流体连通,入口通道由入口百叶窗和入口凸缘限定;出口通道,与后壁一体形成并与内舱室流体连通,出口通道由出口百叶窗和出口凸缘限定;定位在内舱室内的一个或多个能量源单体;以及与入口通道和内舱室流体连通的冷却风扇。冷却风扇运行以将空气经由入口通道引入内舱室,使得内舱室内的空气被排出出口通道。
一种电容器(100)包括第一缠绕 线圈构件(58),其中第一缠绕 线圈构件(58)包括第一介电层(56)和第一导电层(50)。第二缠绕 线圈构件(60)包括第二介电层(57)和第二导电层(52)。第一缠绕 线圈构件(58)与第二缠绕 线圈构件(60)部分地或全部地交错。介电外壳(24)或壳体适于至少径向地容纳或围界第一缠绕 线圈构件(58)和第二缠绕 线圈构件(60)。第一缠绕 线圈构件(58)电连接到第一导电端部(20)。第二缠绕 线圈构件(60)电连接到第二导电端部(21)。第二导电端部(21)与第一导电端部(20)相对。第一导电端部(20)形成第一引线;第二导电端部(21)形成第二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