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TCC工艺的大尺度微流道制作方法,属于元器件技术领域,其步骤包括:制作牺牲材料预制块粗坯和支撑材料预制块粗坯,加工复合牺牲预制块,在LTCC基板叠层工艺时将复合牺牲预制块放入LTCC基板生瓷中,将复合牺牲预制块、LTCC生瓷基板压合并烧结,进一步加工成形;本发明的基于LTCC工艺的大尺度微流道制作技术,其优点是材料简单,工艺兼容性好,易于加工,能够制作截面积为20*0 35mm的大尺度微流道,从而大大降低了微流道LTCC产品设计和加工难度;也大大增强了LTCC基板的冷却能力,从而满足高热流密度热管理需求,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翅片复合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模组热管理系统,涉及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领域,包括铝制电池盒,铝制电池盒内固定有若干相间隔排布的方形磷酸铁锂电池模组和散热结构,所述磷酸铁锂电池模组上表面固定有磷酸铁锂电池极耳,所述散热结构由一对基板和整列排布在一对基板之间的若干个散热翅片构成,相邻两个散热翅片之间填充有相变材料。整个热管理系统克服了传统热管理系统传热面积小,相变材料导热率低,相变材料和电池之间换热效率低等弊端,通过翅片结构改善相变材料的热传导与热对流,使得电池升温速率降低,电池模组温度梯度减小,提高电池安全性、工作性能和耐用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相变材料热仿真分析方法,包含:步骤1,建立小球状相变材料热仿真分析模型;步骤2,基于非线性1阶球坐标热传导基础方程式和有限差分法解析;步骤3,针对相变过程,导入热焓与温度关系式;步骤4,针对小球状相变材料定义热仿真分析所需的材料属性、边界条件、初始温度;步骤5,采用EXCEL2010宏功能进行方程式运算,实现相变材料的热仿真分析;步骤6,试验验证。本发明能够在没有专业软件的条件下,通过EXCEL平台实现相变材料的热仿真分析,判断相变过程中物质变化状态、温度,为潜热散热 加热设计提供有力参考,可扩展至其他相变材料的热仿真分析,应用广泛。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动力域控制器系统架构。包括:运算单元、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内集成有PWM驱动模块、车辆控制模块、充放电管理模块,控制单元上设置有与PWM驱动模块、车辆控制模块、充放电管理模块相对应的数模信号输入端、控制信号输出端。PWM驱动模块、车辆控制模块、充放电管理模块通过通信总线与运算单元双向通信以将数模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数模信号输出至运算单元,依据运算单元的处理结果通过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将电机、车辆、电池控制集成至一起,一方面只需一组运算单元,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无需CAN线通信,缩短通信距离与延时,使通信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底盘布置结构,包括安装在驾驶室侧下部的电动转向油泵,驾驶室下部的主控箱、电机控制器、低压电源逆变器、散热水箱;车架纵梁外侧的动力电池、反应堆散热组件;车架纵梁内侧的驱动电机、高压逆变器、热管理机组和油泵控制器;车架纵梁上方的车载储氢系统组件、燃料电池反应堆及其附件系统;通过此底盘布置结构,即给予了车载储氢系统、燃料反应堆及其组件的安全布置空间,又提供了合理的动力电池布置空间。不仅提高了整车储氢系统及燃料反应堆的布置安全性,同时使得振动噪声源远离驾驶室室内乘员,改善了整车的舒适性;而且便于维护关键总成,提高了售后的便利性。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磁制冷技术的温度控制系统、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散热箱与容纳箱的一侧通过热流管路连接,另一侧通过冷流管路连接,形成回路,散热箱包括散热箱体,外沿依次套设有多个散热片,内表面设置有电磁体和加热管路;容纳箱包括外部的隔热箱体和内部的微通道隔板箱,微通道隔板箱包括多个用微通道隔板相隔的容纳室,箱体前、后壁面内部设置有横向和纵向的若干连接管路,微通道隔板内部均设置有多个连接支管,连接支管与连接管路连通,利用磁制冷材料的磁热效应导致磁流体冷却液流出散热箱时产生温降,能够有效降低从冷流管道进入容纳箱中的磁流体冷却液的温度,保持被作用对象的内部温度的一致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验电池热管理系统冷却能力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测试系统包括:环境试验箱,待检测的动力电池系统处于环境试验箱的内部,其中动力电池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和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上设置有液体循环管路;液冷试验机组与液体循环管路连通,通过液冷试验机组向液体循环管路的内部输入不同温度的液体;充放电试验机,通过高压连接线与动力电池系统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动力电池的电芯温度。通过将动力电池系统置于环境试验箱,模拟高温环境并进行多次充放电操作,监控动力电池的最高温度以及最大温差,从而判断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冷却能力及均温能力。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预加热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预加热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户所需最小剩余里程;获取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的当前剩余电量,并根据当前剩余电量计算得到第一行驶里程,其中所述第一行驶里程为所述电动汽车通过当前剩余电量所能行驶的距离;在所述第一行驶里程大于所述最小剩余里程时,控制所述电动汽车的加热模块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加热。本发明将车辆的剩余里程作为能否对电动汽车进行加热的衡量标准,可以避免在动力电池的剩余电量不足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时,还要对电动汽车进行加热,从而影响整车的正常使用。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箱体、吸收箱、冷凝器和连接管路,其电池箱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冷却板、电池单体容纳腔和蒸发箱,电池箱体上蒸发箱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蒸气管路,所述蒸气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进入的蒸气在冷凝器的作用后,通过冷流管路连接至冷却板处;吸收箱内设置有制冷液,吸收箱的一端通过第一溶液管道与蒸发箱的出液口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溶液管道与蒸发箱的进液口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利用冷凝器的散热作用以及冷却板的蒸发作用,在电池单体容纳腔底部形成冷却区域,利用蒸发箱的蒸发作用以及吸收箱的散热作用,在电池单体容纳腔四周和顶部形成散热区域。本公开能够大幅提高散热效率。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软包电池热管理装置。主要包括软包电池以及包裹在其侧周边的安装支架,在软包电池的两个侧面分别安装有两个散热板,置于软包电池同一侧的两个散热板的相对侧均冲压有相配合的凸起,两个散热板的凸起共同组成循环介质流通管路,通过在循环介质流通管路中通入低温或高温的液体介质,从而使软包电池在需要冷却或加热时,对其进行冷却或加热;散热板的厚度一般为0 5mm,在软包电池同一侧的两个散热板中,循环介质流通管路成“几”字形往返排布,并通过转接通道使液体循环介质从软包电池的一侧进入另一侧,从而对软包电池的两侧彻底、均匀地冷却或加热,提高电池工作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石墨膜叠层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板材包括多个石墨膜层和改性酚醛树脂层,它们交替层叠在一起,石墨膜层数不少于3,改性酚醛树脂层数不少于2。该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包括高导热石墨膜预处理、改性酚醛树脂液制备、半固化片制备、高导热石墨膜与半固化片组装、热压固化成型和高温热压成型等工艺环节。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过程简单、容易规模化生产、成本低。该复合板材在X、Y、Z轴方向上均有较高的导热系数,能把集中于一点上的热量快速传导到散热器上,有效地防止电子终端局部过热现象,同时具有低密度、低膨胀、耐高温和耐腐蚀等特点,在电子元器件热管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磁制冷技术的温度控制系统、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及方法,散热箱与容纳箱的一侧通过热流管路连接,另一侧通过冷流管路连接,形成回路,散热箱包括散热箱体,外沿依次套设有多个散热片,内表面设置有电磁体和加热管路;容纳箱包括外部的隔热箱体和内部的微通道隔板箱,微通道隔板箱包括多个用微通道隔板相隔的容纳室,箱体前、后壁面内部设置有横向和纵向的若干连接管路,微通道隔板内部均设置有多个连接支管,连接支管与连接管路连通,利用磁制冷材料的磁热效应导致磁流体冷却液流出散热箱时产生温降,能够有效降低从冷流管道进入容纳箱中的磁流体冷却液的温度,保持被作用对象的内部温度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