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蓄热-冷却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船舶氨-电混合动力系统,包括氨燃料发动机、可逆电机、柴发机组、蓄电池、电容、燃料电池、螺旋桨、液氨存储供给装置、变电装置变压装置、船舶主流电网、船舶负载、整船冷却系统、余热系统。本发明能够实现氨燃料发动机与电机的混合推进与柴发机组与储能单元的协调供电,同时实现储能单元与发动机冷能的多级利用,余热系统能够实现多级热能利用并且与冷却系统集成。
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电池模组热管理方法及装置,电池包箱体内部,由电池模组-导热体-半导体热电组件-液体导热通道形成的导热通路内,所述电池模组热管理方法包括两种工作模式:在高温环境下执行制冷模式,半导体热电组件上部温度下降至环境温度以下,成为制冷面,半导体热电组件下部温度上升,成为散热面,产生的热量通过液体导热通道携带排出;在低温环境下执行加热模式,半导体热电组件上部温度上升,成为加热面,通过导热体热传导将电池模组温度加热以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同时半导体热电组件下部温度下降,成为吸热面。本方法及装置集制冷、加热于一体,结构紧凑、换热高效,能够保证电池始终在最佳温度环境中工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客车空调与电池热管理集成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车内空调系统与电池热管理系统,所述车内空调系统包括构成回路的全直流变频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蒸发器、干燥过滤器、电子膨胀阀和气液分离器,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与车内空调系统共用蒸发器,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载冷剂系统。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一个机组内满足两种功能,并共用了大部分的零部件,降低了机组尺寸,降低整车热管理成本;本实用新型设有两种车内散热器的布置方式,改善车内温度的均匀性,满足了头凉脚暖的需求,提高车内温度的舒适性要求。
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在电池包箱体内部,由上至下顺次紧贴配置电池模组,导热支撑板,半导体热电组件和液体导热通道,并在电池模组内匀布多个导热体,导热体下部紧贴导热支撑板,其中:导热支撑板横置,其四周边缘紧贴电池包箱体内壁;半导体热电组件包括横置的第一热交换板和第二热交换板,以及立置紧贴在两者之间的若干个热电单元,半导体热电组件的电流方向能够切换;液体导热通道位于电池包箱体底部,液体导热通道内盛装导热液体,液体导热通道通过电池包箱体外部配置的泵机与外部换热器连通。本装置集制冷、加热于一体,结构紧凑、换热高效,能够保证电池始终在最佳温度环境中工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电池模组热管理方法及装置,电池包箱体内部,由电池模组 导热体 半导体热电组件 液体导热通道形成的导热通路内,所述电池模组热管理方法包括两种工作模式:在高温环境下执行制冷模式,半导体热电组件上部温度下降至环境温度以下,成为制冷面,半导体热电组件下部温度上升,成为散热面,产生的热量通过液体导热通道携带排出;在低温环境下执行加热模式,半导体热电组件上部温度上升,成为加热面,通过导热体热传导将电池模组温度加热以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同时半导体热电组件下部温度下降,成为吸热面。本方法及装置集制冷、加热于一体,结构紧凑、换热高效,能够保证电池始终在最佳温度环境中工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属于动力电池领域。一种基于换热系统的汽车电池包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管路和与导热管路固接的导热套筒,所述导热套筒包裹在电池包的电池单体外,导热套筒的内部和电池的外部尺寸配合,导热套筒外侧固接在导热管路上,所述导热管路通过热传输将电池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去,对电池包的电池实现热交换。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温度调节的效果,又加强了电池和热管理装置的机械性能,还轻便易组装。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属于动力电池领域。一种电池包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池包的电池单体外设置有包裹电池的导热套筒,所述导热套筒和具有热传输功能的导热管路相连接,通过导热管路的热传输,对电池包的电池实现热交换。应用本电池包热管理方法进行热管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管路和与导热管路固接的导热套筒,所述导热套筒包裹在电池包的电池单体外,导热套筒的内部和电池的外部尺寸配合,导热套筒外侧固接在导热管路上,所述导热管路通过热传输将电池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去,对电池包的电池实现热交换。本发明提高了温度调节的效果,又加强了电池和热管理装置的机械性能,还轻便易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