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设有第一流体循环系统和第二流体循环系统,第一流体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车外换热器、车内换热器,第一中间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第三节流装置;第二流体循环系统包括暖风芯体、电池冷却器、第一中间换热器、第一泵、第二泵;第一中间换热器内形成有第一流体流路和第二流体流路,第一流体流路在第一中间换热器内放热给第二流体流路;第一流体流路连接在压缩机的排气侧,并被可控地与压缩机、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车内换热器、车外换热器流体连通形成不同的第一流体换热回路;第一中间换热器第二流体流路被可控地与暖风芯体、第一泵、电池冷却器流体连通形成不同的第二流体换热回路。
公开了用于在高过气体层的位置非接触式处理基材(例如玻璃基材)的设备和方法。支承设备包括定位在压力箱上的多个气体轴承,所述压力箱供应有加压气体。一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支承和运输软化玻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玻璃放置在具有支承表面的气体轴承装置附近,并且在所述支承表面中设置有多个出口端口。一些实施方式涉及玻璃处理设备,其包括被构造用于连续运输并支承玻璃流的空气台以及受支承结构支承并设置在空气台上方的多个模块化装置。一些实施方式涉及利用双侧气体轴承装置或单侧气体轴承装置来使粘性玻璃平坦化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汽车,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在制冷剂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换热器(710)和 或第二换热器(720);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电池热交换系统,所述电池热交换系统包括电池箱(14)和 或与所述电池箱(14)相连的第一水路(101)、以及与所述电池箱(14)相连的第二水路(102),所述第一水路(101)贯通所述第一换热器(710)并能在所述第一换热器(710)中与制冷剂进行换热、所述第二水路(102)贯通所述第二换热器(720)并能在所述第二换热器(720)中与制冷剂进行换热。通过本发明有效地将热泵空调系统和电池系统进行整合,充分回收利用系统热,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减少电能浪费,提高续航里程。
用于制造玻璃制品的方法和设备,其包括:在外壳中形成玻璃带,和在外壳的出口处向玻璃带的中心区域应用加热机制和向玻璃带的第一和第二珠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应用冷却机制。冷却机制可以构造成从流体源向第一和第二珠区域的至少一个表面引导流体流。
本文公开用于具有改进的热特性的有源光缆(AOC)组件的结构和方法。在一个实施方案中,AOC组件包括光纤电缆,所述光纤电缆具有附接至连接器的第一端,所述连接器具有附接至壳体以用于从所述连接器散热的热衬套。所述AOC组件可从所述连接器的有源部件耗散适合的传热率,如从所述连接器耗散0 75瓦特或更大的传热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热衬套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的引导罩下方。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器的至少一个部件具有多个散热片。其它AOC组件可包括具有用于从所述组件散热的拉片的连接器。
用于从处理气流捕获目标气体的高容积效率热集成系统包括整体式本体(10)和分配系统。该整体式本体(10)包括第一组多个通道(25)和第二组多个通道(35),所述第一组多个通道和第二组多个通道各具有可逆地吸收目标气体的吸附表面。各通道热连通,从而来自一组多个通道中的目标气体的放热吸附的热量被来自另一组多个通道的目标气体的吸热脱附使用。将目标气体从处理气流分离的方法包括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直接切换高容积效率热集成系统。第一状态中,第一组多个通道(25)经受脱附,同时第二组多个通道(35)经受吸附。第二状态中,第二组多个通道(35)经受脱附,同时第一组多个通道(25)经受吸附。
一种自由立膜,包括:i 基体层,其具有相对的表面,和ii 纳米棒阵列,其中纳米棒定向的穿过基体层并从基体层的一个或两个表面伸出至少1微米的距离。一种制备自由立膜的方法,包括:(a)在基底上提供纳米棒阵列,任选的,(b)用牺牲层渗透该阵列;(c)用基体层渗透该阵列,由此产生渗透的阵列;任选的,(d)当步骤(b)存在时,除去牺牲层,保留基体层;和(e)将渗透的阵列从基底平面上移除。根据所选用纳米棒的类型和密度,自由立膜可以用于作为滤光片、ACF、或TIM。
本发明涉及在LED安装电路板与散热器之间施加热管理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具有至少一个小孔(401)的沉积工具将热管理组合物的沉积物施加到所述LED安装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上或散热器的表面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孔具有被侧壁包围的周边,其中所述侧壁具有高度,其中所述沉积工具上的所述小孔的所述周边的至少一部分(402)周围的所述高度与所述沉积工具的平均高度相比有所减小,以及(b)固定所述LED安装电路板和散热器。
一种自由立膜,包括:i 基体层,其具有相对的表面,和ii 纳米棒 阵列,其中纳米棒定向的穿过基体层并从基体层的一个或两个表面伸出至 少1微米的距离。一种制备自由立膜的方法,包括:(a)在基底上提供纳米 棒阵列,任选的,(b)用牺牲层渗透该阵列;(c)用基体层渗透该阵列,由 此产生渗透的阵列;任选的,(d)当步骤(b)存在时,除去牺牲层,保留基 体层;和(e)将渗透的阵列从基底平面上移除。根据所选用纳米棒的类型和 密度,自由立膜可以用于作为滤光片、ACF、或T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