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商务网-热传散热产品智能制造信息平台
热门标签列表
#山 标签下的所有信息 所有标签列表
  • 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车的温度控制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车的温度控制系统,属于氢燃料电池车的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车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乘员舱制热及循环系统、电池制热循环系统和电池包冷却循环系统;所述乘员舱制热循环系统包括冷却液回路Ι和冷却液回路ΙΙ,二者之间通过水热交换器相互并联;所述电池制热循环系统包括冷却液回路ΙIΙ,其两端分别通过水阀和三通阀并联在冷却液回路ΙΙ上。所述乘员舱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I,所述电池包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II,并分别通过一号电子膨胀阀和二号电子膨胀阀控制回路闭合。通过将各温控系统进行回路连接,使得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以及功能齐全等优点。

    2021-01-01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基于超临界介质的闭式循环热管理集成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超临界介质的闭式循环热管理集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子系统、冷却介质压缩子系统、功率输出子系统、回热子系统和燃油换热子系统。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超临界介质的闭式循环热管理集成系统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介质采用微通道高效换热器可将热端壁面温度降低的同时输出功率。相比于燃油直接冷却方案,可降低燃油温升,避免了燃油的气化结焦风险,解决燃油热沉不足等问题。经过吸热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可利用涡轮膨胀输出功率或发电。可将约30%-40%热量(目前国内闭式循环效率约30%)转化为轴功或电加以利用,可解决综合能源系统的功率提取问题。

    2021-01-01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电池系统高压控制盒及电池系统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系统高压控制盒,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池管理系统BMS、预充回路LOAD、电池包连接切换回路DCchange、保险丝FU、电流传感器和高低压线束及连接器BDU,电池管理系统BMS通过多个对应的继电器K与多个电池包Pack相连接,每个电池包Pack与电池管理系统BMS还共同连接有一个电流传感器;本发明通过特殊的高压回路布局和控制方法可以方便实现多个电池包组成的系统进行多个电池包连接,电池系统先通过BMS检测电池包的工作状态,再结合充电机和BMS的指令控制高压盒内部继电器的开闭状态,实现对电池系统的快速充电,并可结合优化电池包电量的实际情况做调整,以近可能发挥电池包的最佳性能。

    2020-12-29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负模板构造式超薄热管理材料的生产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模板构造式超薄热管理材料的生产设备,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的上端左部固定连接有挤料器,所述挤料器的右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挤料头,所述挤料器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混合桶,所述混合桶的上端中部穿插活动连接搅拌装置,所述加工台的上端右部固定连接有挤压装置,所述加工台的上端中部设置有传送带,所述加工台的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负模板构造式超薄热管理材料的生产设备,通过设置混合桶和搅拌装置,提高了混合效果,加块了融化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设置挤压装置,便于对材料进行挤压,提高了材料的薄度,保证了材料生产的均匀性,加强了材料的生产品质。

    2020-12-25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用于5G高功耗模块中的超薄热管理材料的吸附装置及其吸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5G高功耗模块中的超薄热管理材料的吸附装置及其吸附方法,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左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右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盒,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左边和上端右部边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相对面上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左侧所述支撑板的左端上部穿插活动连接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吸取装置,所述工作台的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5G高功耗模块中的超薄热管理材料的吸附装置及其吸附方法,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可对模块进行定位固定,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质量,通过设置移动装置,方便于对材料进行移动,通过设置吸取装置,加强了吸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0-12-25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冲压式水室的电池热管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压式水室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箱体底板、第一水室、第二水室、板连接座、口琴管液冷板、弹性泡棉、导热垫和电池模组,其中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根据电池包的具体外型,采用冲压工艺的方式成型异形水室,以此来适应不同箱体及不同厚度大小的电池包,利用该方式加工成型的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能够大大压缩水室的高度,同时降低了口琴管液冷板底部与箱体底板之间的高度,从而使间隔填充弹性泡棉的高度降低,有效节约了弹性泡棉的成本,该设备能够适应不同种类的异形箱体的设计要求,有效提高了电池包安装的兼容性,同时减少使用材料的数量,在有效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满足电池包的设计要求。

    2020-12-15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空气冷却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性能的实验研究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空气冷却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性能的实验研究系统,包括总控制端、电池充放电控制测试装置、温度采集装置、送风装置、第一可视化流道、第二可视化流道、以及电池包;其中,所述电池包内设有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由至少两个单体电池以一种排列方式所排列组成;所述电池包与所述第一可视化流道的后端、所述第二可视化流道的前端对接连接并形成空气流道;所述温度采集装置分别与所述总控制端、所述电池包连接;所述电池充放电控制测试装置分别与所述总控制端、所述电池包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研究系统操作简单,可测试风冷系统对锂离子电池组的热管理性能。

    2020-12-15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超薄热管理材料散热性能对比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热管理材料散热性能对比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前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工作台上端后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器,所述工作台上端前部开有检测槽,所述检测槽内下槽壁左部与下槽壁右部均固定连接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槽内下槽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上端左部与上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装置,所述基座上端中部活动穿插连接有驱动装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超薄热管理材料散热性能对比装置,通过操作控制面板,使电加热丝加热,并通过将热量导入两组超薄热管理材料内,通过检测板的检测,使检测到的数据导入显示器内进行记录,从而使材料可快速进行散热对比。

    2020-12-11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新型热管理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新型热管理装置,包括分流管道、中继管道、封堵机构和电磁铁;分流管道内设有外流道和内流道,外流道包围于内流道外,外流道与内流道密封分隔;中继管道与分流管道连接导通,中继管道内设有可被磁吸的封堵机构,中继管道相对的两端均设有电磁铁,电磁铁的开启用于控制封堵机构在中继管道内移动,封堵机构往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中继管道与外流道的导通,封堵机构往另一方向的移动用于单独封堵中继管道与内流道的导通;即水流在外流道内流动时,将能提高水流的散热效果,水流在内流道内流动时,将能提高水流的保温效果,切实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管道内部工况实时调控的问题。

    2020-12-08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燃料电池公交车中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公交车中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的出水口、冷凝器、水泵、燃料电池的入水口依次连通形成循环通道,散热风扇设置在冷凝器附近,整车控制器分别与燃料电池、散热风扇、冷凝器、水泵信号连接;整车控制器用于采集燃料电池入口温度、燃料电池出口温度、燃料电池电压、燃料电池电流和室外温度,并根据相关数据处理得到散热风扇的需求转速调节信号,同时将散热风扇的需求转速调节信号发送至散热风扇上并控制散热风扇相应工作与停止,用于控制冷凝器、水泵的工作与停止。还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公交车中的燃料电池热管理方法。本发明系统结构简单,使用其的热管理方法简单可行,燃料电池入口温度稳定。

    2020-12-01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模组热管理和能量回收系统及方法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模组热管理和能量回收系统及方法,包括温差发电模块、冷却加热模块和电子控制模块,所述温差发电模块与电池模组连接,用于实现电池模组散发热量的回收并向外部供电,所述冷却加热模块与温差发电模块连接,用于向温差发电模块提供冷却液以制造温差,还用于实现电池模组的降温或温度加热,所述电子控制模块与温差发电模块和冷却加热模块连接,用于实现温差发电和冷却加热的动态控制,当电池模组的温度较高、过高、较低和过低时,利用电子控制模块实现对温差发电模块和冷却加热模块的控制,极大的增强了电池模组的高温散热能力和低温保温能力。

    2020-11-27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
  • 一种工程车辆整机热管理系统及铰接式自卸车

    一种工程车辆整机热管理系统及铰接式自卸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发热元件、散热元件、受热元件和监测元件;发热元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分动箱、前桥、中桥和后桥;散热元件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一风扇、第二散热器、第二风扇、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冷却器和膨胀水箱;受热元件包括驾驶室、尿素箱;监测元件包括温度传感器Ⅰ、温度传感器Ⅱ、温度传感器Ⅲ和温度传感器Ⅳ;其中,发热元件、受热元件、散热元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多条相互关联的回路,在管道内流动冷却水或油构成多个冷却回路,并通过监测元件监测到的温度信号来调节系统散热能力,以此形成整机的热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管理,可有效降低能量消耗、降低噪声,提升冷却效率。

    2020-11-27 00:00:00 散热热传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