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量获取、热管理、多重效果的治疗服装,所述治疗服装确定了内表面和外表面,使用预定数量的纱线来无缝编织。用于构造治疗服装的纱线从以下选择:用于通过相变来吸收、储存和释放热能的纱线;用于将热能和紫外线辐射能量转换成远红外辐射能量以及将所述远红外辐射能量辐射至另外的纱线和穿戴者的身体部分的纱线;用于从穿戴者的身体部分和 或周围环境吸收水分以及通过放热反应而产生热能的纱线;绝热和憎水的纱线;以及热传导纱线,所述热传导纱线保持在纱线内的均匀温度。治疗服装的纱线进行捻绞和编织,以便产生纱线的均匀表面区域分布,所述纱线相互接触和覆盖穿戴者的身体部分。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车辆用热管理模块及其工作方法。该车辆用热管理模块包括柱塞机构,柱塞机构对应出口管道配置。柱塞机构包括伸入对应的出口管道的内部的柱塞,柱塞被设置成能够沿着该出口管道的轴线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在第一极限位置时柱塞使得出口管道完全关闭且与出口管道之间实现静态密封,在第二极限位置时出口管道完全打开且介质经由出口管道流出的流量最大。这样,该车辆用热管理模块的柱塞实现对介质经由出口管道的流量的控制并且该柱塞能够与出口管道静态密封。这样,该车辆用热管理模块所实现的静态密封对振动的敏感程度较小、对材料的性能和加工参数要求较低、泄漏风险也较小。
一种用于冷却发热部件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和第二板各自具有由第一金属构成的芯层和由较低熔点的第二金属构成的内覆层,该第二金属对热交换器的流体室中包含的工作流体呈惰性。第一板和第二板的外周向密封表面通过焊接结合,其中,在与焊接接头相邻的区域中,焊接接头通过第二金属层与流体室流体隔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器包括液体流动通道以及主气体流动通道和副气体流动通道,每个副通道提供主气体流动通道之间的连通。可以通过具有亲水区域的厚度减小的非芯吸区域的芯吸材料来限定气体和液体流动通道。还公开了一种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热管理组件和包括热管理组件的装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热管理组件包括至少一种柔性散热材料,所述至少一种柔性散热材料包括围绕部件的相应部分在不同的非平行方向上卷绕的部分,部件的相应部分可构造成联接到装置壳体的侧面和 或沿着装置壳体的侧面。散热材料可操作用于限定围绕部件的相应部分的导热热路径的至少一部分。
本公开提供了“电池热管理总成和方法”。一种示例性车辆总成,尤其包括管理牵引电池的热能水平的热交换模块。入口导管被配置为将空气从车辆下方的区域吸入到所述热交换模块。出口导管被配置为将空气从所述热交换模块分送到所述车辆下方的所述区域。一种示例性热管理方法尤其包括为了管理车辆的牵引电池内的热能,在热交换模块处在流体和空气之间交换热能。将空气从所述车辆下方的区域吸入到所述热交换模块。将空气从所述热交换模块分送到所述车辆下方的所述区域。
本公开提供“电池热管理总成和方法”。一种示例性车辆总成尤其包括货厢的内板和外板,以及管理牵引电池的热能水平的热交换模块。所述热交换模块设置在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之间的腔室内。一种示例性热管理方法尤其包括通过在热交换模块处在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交换热能来管理牵引电池内的热能。所述热交换模块设置在货厢的内板和外板之间的腔室内。
本公开提供了用于对储能装置和电缆的温度进行调节的方法和系统。用于对储能装置和电缆的温度进行调节的系统可以包括冷却单元、隔离单元、蒸发器和微通道蒸发器中的一个或多个。该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冷凝器和一条或多条流体流动管线。在使用过程中,液体冷却剂可以被引导至可以与储能装置或电缆热连通的冷却单元、隔离单元、蒸发器或微通道蒸发器。热能可以从储能装置或电缆传导到液体冷却剂,并且液体冷却剂可以经历向蒸汽冷却剂的相变。蒸汽冷却剂可被引导至冷凝器并经历另一个相变以使液体冷却剂再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带有辅助阀单元的装置。其中介绍了用于机动车、优选商用车的内燃机的装置(10),该装置具有多个换气阀(16),用于把燃烧空气输送至所述内燃机的燃烧室(14),并把废气从所述燃烧室(14)中排出。该装置(10)具有第一流体系统和第二流体系统。该装置(10)具有辅助阀单元(18),借助该辅助阀单元可在所述燃烧室(14)与所述第一流体系统之间建立流体连接,且可在所述燃烧室(14)与所述第二流体系统之间建立流体连接。该装置(10)提供了如下优点:所述辅助阀单元(18)可多功能地使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具有改进的热管理的二次电池组,其可用于全电动交通工具(EV),插电式混合动力交通工具(PHEV),混合动力交通工具(HEV),或者用于其他交通工具电池的电池组,和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特殊材料用于热绝缘二次电池组和进一步使得电池组内的散热传播最小化的用途。
公开了一种用于牵引电池总成的倾斜的电池单元结构的支撑结构。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单元阵列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可包括一对三棱柱形的端板,所述端板具有相对的平行的内表面和平行的外表面,所述内表面被构造为将压紧力施加到设置在端板之间的电池单元,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内表面不平行。支撑结构还可包括跨越在端板之间的一对相对的保持支撑件。端板和保持支撑件可被布置为使得外表面和保持支撑件限定矩形棱柱。内表面可相对于至少一个保持支撑件按锐角定向,该锐角可具有滑动角度值。每个保持支撑件可限定定向电池单元和单元间隔件的保持特征,使得电池单元和间隔件与内表面平行。
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冷却系统(400,500,600)包括燃气涡轮发动机(100)。燃气涡轮发动机包括核心发动机(102)、冷却散热器(602,202,316,302,702)、核心罩下空间(131)和核心罩(130),核心罩(130)至少部分地包围核心发动机且限定核心罩下空间的径向外壁。燃气涡轮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定位在核心罩下空间中的罩下构件(402)。燃气涡轮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包含第一端(416)、第二端(418)和在它们之间延伸的管道(420)的热管(414)。第一端热联接至罩下构件,且第二端热联接至冷却散热器。热管有助于将一定量的热量从罩下构件传递至冷却散热器。
一种车辆推进系统,该车辆推进系统包括:原动机,该原动机具有冷却剂进口和冷却剂出口;冷却剂控制阀,该冷却剂控制阀具有与原动机冷却剂出口连通的阀进口、第一阀出口、以及第二阀出口;旁通流路,该旁通流路与第一阀出口和原动机冷却剂进口连通;热交换流路,该热交换流路与第二阀出口和原动机进口连通;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处于热交换流路中;第一温度传感器,该第一温度传感器处于旁通流路中以用于生成第一温度信号;第二温度传感器,该第二温度传感器处于热交换流路中以用于生成第二温度信号;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使用标准化增益系数来向冷却剂控制阀提供冷却剂控制阀命令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