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热管理装置具备加热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的加热用热交换器,能够抑制在切换流入加热用热交换器的热介质时向车室内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变动。其具备:供热介质流动的第一热介质路径部(12a)及第二热介质路径部(11a);对流经第二热介质路径部(11a)的热介质供给废热的废热供给设备(21);使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与热介质热交换而加热空气的加热器芯(22);切换热介质在加热器芯(22)与第一热介质路径部(12a)间循环的状态、和热介质在加热器芯(22)与第二热介质路径部(11a)间循环的状态的切换阀(40);调整第一热介质路径部(12a)的热介质温度的调整部(31);及在切换阀(40)使热介质在加热器芯(22)与第二热介质路径部(11a)间循环的情况下以使第一热介质路径部(12a)的热介质的温度变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方式控制调整部(31)的工作的控制装置(60)。
车辆用热管理装置具有多个热介质回路(11、12、13、14)、储存罐(47)以及连通部(51A、51B、51C、51D、52A、52B、52C、52D、41、42、43、44、45)。在多个热介质回路的内部,热介质彼此独立地循环。储存罐对混入到热介质中的气泡进行分离。连通部使储存罐与多个热介质回路中的任意的热介质回路连通。由此,在具有多个热介质回路的车辆用热管理装置中,抑制在由储存罐进行排气时产生热损失的情况。
制冷循环装置具有:高压侧热交换器(15),该高压侧热交换器(15)使从压缩机(22)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低压侧热交换器(14),该低压侧热交换器(14)使减压后的低压的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车载设备(81A、81B、81C),该车载设备(81A、81B、81C)供热介质循环,向热介质供给热量;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3),该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3)使热介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切换部(18、19),该切换部(18、19)对于车载设备切换如下状态:使热介质在车载设备与高压侧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状态、使热介质在车载设备与低压侧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状态,该切换部(18、19)对于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切换如下状态:使热介质在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与高压侧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状态、使热介质在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与低压侧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状态;以及控制部(60),该控制部(60)在判定为需要对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进行除霜的情况下,控制切换部的动作以成为除霜模式,并且使压缩机驱动,除霜模式使热介质在低压侧热交换器与车载设备之间循环并且使热介质在高压侧热交换器与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之间循环。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热管理装置,具备热介质回路(11)、热源部(23)和设备(24)。在热介质回路中,冷却发动机(21)的热介质进行循环。热源部加热热介质。当流入设备的热介质为规定温度(To)以上时,设备能够发挥功能并且加热热介质。在发动机的预热时,由热源部生成的热与向发动机提供相比优先提供给设备。由此,在发动机的预热时,由热源部生成的热与向发动机提供相比优先提供给设备,因此能够提前预热发动机。
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具备:切换部(21、22),对热介质外部气体热交换器(13)、发动机用热传递部(18)及逆变器(19)等发热设备各自在如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热介质在与热介质冷却用热交换器(14)之间循环的状态;热介质在与热介质加热用热交换器(15)之间循环的状态;流量调整部(21、22),对热介质外部气体热交换器(13)及发动机用热传递部(18)各自调整热介质的流量;空调请求部(88),进行由空气冷却用热交换器(16)冷却送风空气的冷却请求及由空气加热用热交换器(17)加热送风空气的加热请求;控制装置(70),基于有无来自空调请求部(88)的冷却请求及有无来自空调请求部(88)的加热请求,来控制切换部(21、22)、压缩机(32)及流量调整部(21、22)中的至少一个的动作。
具有:泵(11、12),吸入并排出热介质;第1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使通过泵(11、12)循环的热介质与向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显热交换而调整送风空气的温度;第1热传递设备(13、81),具有供热介质流通的流路,在与通过泵(11、12)循环的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传递;热介质温度调整部(14、15),对通过泵(11、12)循环的热介质的温度进行调整;以及热交换器用调整部(60a、60b、60c、60f、60g、60k),调整与第1热传递设备(13、81)中的热介质的热传递量、或者第1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的热交换能力以使与由第1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温度调整后的送风空气的温度(TC、TH)相关联的温度接近第1目标温度(TCO、THO)。因此,能够适当地控制使向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的温度。
本发明具备载热体进行循环的第1载热体回路(C1)、吸入制冷剂并排出的压缩机(23)、使压缩机(23)排出了的制冷剂与在第1载热体回路(C1)中循环的载热体进行换热而对载热体进行加热的高压侧换热器(16)、使在高压侧换热器(16)中加热了的载热体与被输送往车室内的空气进行换热而对被输送往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空气加热用换热器(18)、使在高压侧换热器(16)中进行了换热的制冷剂减压膨胀的减压部(24、25、27)、以及使在减压部(24、25、27)中进行了减压膨胀的制冷剂与载热体进行换热的第1冷却水冷却用换热器(14),能够将在高压侧换热器(16)中加热了的载热体导入到第1冷却水冷却用换热器(14)中。
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阀芯(211)、第二阀芯(212)、第三阀芯(221)和第四阀芯(222)。第一阀芯(211)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从第一泵(11)排出的热媒流入的状态和未流入的状态。第二阀芯(212)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从第二泵(12)排出的热媒流入的状态和未流入的状态。第三阀芯(221)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热媒向第一泵(11)流出的状态和未流出的状态。第四阀芯(222)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热媒向第二泵(12)流出的状态和未流出的状态。
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压缩机(23)、热介质加热用热交换器(15)及流动调整部(50b,60)。压缩机(23)吸入并排出制冷剂。热介质加热用热交换器(15)使从压缩机(23)排出的制冷剂与不同于空气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加热热介质。流动调整部(50b,60)在压缩机(23)停止的情况下使用于冷却制冷剂的冷却流体流动。车辆用空调装置还具备制冷循环单元(40)及部件(66,67)。制冷循环单元(40)由构成制冷循环(22)的多个设备(14,15,23,24)构成。部件(66,67)配置于空气温度比配置有制冷循环单元(40)的区域低的低温区域,且制冷剂在内部流动。
本发明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媒回路(20);第1热媒回路(C1),与冷媒回路的低压侧冷媒进行换热的热媒在第1热媒回路循环;第2热媒回路(C2),与冷媒回路的高压侧冷媒进行换热的热媒在第2热媒回路循环;以及切换装置(35、36、37、38、45、46、50i、61、62),根据第1热媒回路的热媒的温度对第1热媒回路与第2热媒回路连结的连结模式与第1热媒回路与第2热媒回路未连结的非连结模式进行切换。还设置有热媒温度调整装置(50),判定为使第1热媒回路的热媒吸热的吸热用换热器(13)上附着有霜的情况下提升第2热媒回路的热媒的温度。由此可抑制热媒温度降低至所需程度以上,从而可靠地获得用以融化附着在吸热用换热器上的霜的热量。
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热交换器用调节部(60b),其调节流经热媒外部空气热交换器(13)的热媒以及外部空气中至少一方的流量,以使得与空气冷却用热交换器(16)的表面温度(TC)相关联的温度接近于第1目标温度(TCO);以及制冷剂流量调节部(60d),其调节从压缩机(22)排出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量,以使得与在空气冷却用热交换器(16)以及空气加热用热交换器(17)中的至少一方的热交换器被温度调节而朝向车室内吹出的送风空气的温度(TAV)相关联的温度接近于第2目标温度(TAO)。由此,能够恰当地控制空气冷却用热交换器(13)的表面温度以及朝向车室内吹出的送风空气的温度。
具备使由第1泵(11)及第2泵(12)吸入、排出的第1热介质与在发动机冷却回路(40)循环的第2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热介质热介质热交换器(18),第1切换阀(19)对于多台设备(14、15、16、17、44、70、71、74、75、76)及热介质热介质热交换器(18),分别切换从第1泵(11)排出的热介质流入的情况与从第2泵(12)排出的第1热介质流入的情况,第2切换阀(20)对于多台设备(14、15、16、17、44、70、71、74、75、76)及热介质热介质热交换器(18),分别切换第1热介质流向第1泵(11)的情况与热介质流向第2泵(12)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