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供电系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光伏供电系统,包括后壳体,所述后壳体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池储能总成,所述后壳体内壁底部位于电池储能总成正面固定安装有SMU,所述后壳体内壁位于电池储能总成上方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顶端固定安装有逆变器,所述安装架顶端位于逆变器正面固定安装有工控一体机,所述后壳体正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该便携式光伏供电系统,通过第一光伏板、电池储能总成、SMU、和逆变器的配合使用,实现了该装置充电的功能,通过拉杆、转杆和第一矩形槽的配合使用,实现了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和第三光伏板可折叠的功能,方便了该装置的移动和安装。
本发明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控制系统。属于电动汽车控制技术领域。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整车模式管理模块、能量管理模块、电池包热管理模块,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扭矩管理模块、电机回路热管理模块。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将三个控制器减为两个,节省了整车成本,扭矩控制部分不再需要VCU和MCU之间通讯实现,只需要MCU内部控制,提高了扭矩控制的安全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的分区热管理控制方法,本发明方法通过对电池包内部的水套进行划分,在不同区域的水套入水口处设置相应的水阀,根据不同区域电芯温度的差异,计算出每个区域电芯的平均温度,利用水阀对通过水套的水流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电池包的分区热管控。本发明方法将电池包水套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用一个水阀进行温度控制,使电池包不同区域的温度差异减小,有效解决了电池包使用过程中因不同区域电芯温差过大而导致电池包故障和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汽车空调系统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换热器、制冷循环管路、制热循环管路、电池换热循环管路,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介质通道、第二介质通道、第三介质通道;所述制冷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相连,所述制热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相连;所述电池换热循环管路包括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入口与所述第三介质通道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二水泵的出口与电池组的入口相连,所述电池组的出口与所述第三介质通道的入口相连。该电池热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车载空调系统,在电池温度较高时进行散热,防止产生热失控事故;在电池温度较低时进行预热,提升电池温度,确保低温下的充电、放电性能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换热器、冷却液循环管路、制冷剂循环管路,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介质通道、第二介质通道;所述冷却液循环管路包括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出口与水泵的入口相连,所述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出口与PTC加热器的入口相连,所述PTC加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电池组的入口相连;所述PTC加热器内设置有折弯结构的管道。该电池热管理系统,在电池温度较高时进行散热,防止产生热失控事故;在电池温度较低时进行预热,提升电池温度,确保低温下的充电、放电性能和安全性;环绕在PTC陶瓷加热片的U形管道使得冷却液在加热时受热混合均匀,从而充分地利用了热量。
一种车载交换机,属于轨道交通车载以太网通信技术及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机壳和内部电路,内部电路包括接口板、核心板、电源板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上端面与电源板连接,下端面与机壳的底板相接触;接口板、核心板、电源板采用从上至下的顺序连接在机壳的内腔。具有便于安装、生产、装配,设计美观,良好的电磁兼容设计及热设计特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液体介质的电池组热管理装置,拥有完善的电池组热管理功能,能够完成电池组的加热和散热,使电池组始终工作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且能够实现对各单体电池温度的精确管理,显著缩短电池组加热所需的时间,从而更好地保证电池组的一致性和良好的性能表现。本发明提供的采用液体介质的电池组热管理装置主要包括液体冷却箱、电子扇、液体介质、节温器、副液罐、半导体与温度传感器单元、电池箱温度传感器、电池单体、电池箱外壳、电池箱保温层、电池箱内壳、电动泵、电池管理单元、加热模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