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式多级热管理装置及方法,涉及电子设备散热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流量可控的多通道散热阵列。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主动式多级热管理装置包括:被动分流单元,用于将冷却资源分成多个支路并送入多个主动分流单元中,以及用于回收多个主动分流单元输出的冷却资源;主动分流单元,用于根据控制信号调节冷却资源对其对应的热源元件进行冷却;流量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各个主动分流单元对应的热源元件的温度分别向各个主动分流单元发出所述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整车控制器及新能源汽车。其中,整车控制器包括:核心功能管理单元,设有第一CAN通信接口电路;辅助功能管理单元,设有第一CAN通信接口电路;第一CAN总线,所述核心功能管理单元和所述辅助功能管理单元分别通过所述第一CAN通信接口电路与所述第一CAN总线连接,通过所述第一CAN总线相互通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整车控制器划分为互相独立的功能单元,各功能单元之间相互通讯,可提升整车控制器对故障的应对能力,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定形相变材料的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组、循环泵、换热器、上储液箱和下储液箱,电池组包括包裹电池套筒的若干个电池单体,电池套筒为硅胶与高导热相变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相变材料,电池套筒设有散热微通道,上储液箱连接散热微通道一端,上储液箱上设有冷却液总出口,下储液箱连接散热微通道另一端,下储液箱上设有冷却液进口,冷却液进口与循环泵的一端连接,循环泵的另一端与换热器一端连接,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冷却总出口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利用相变材料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相变材料易泄露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动力电池在使用时的安全性,使电池在不同的放热速率下可以维持温度稳定。
本发明属于信息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高性能多核微处理器的动态热管理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温度与性能控制误差较大的问题;本发明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结合任务迁移及动态电压频率调节,利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根据用户定义的目标温度分布目标来计算出对应的所需功率输入分布,然后通过执行任务迁移与动态电压频率调节来对现有的功率分布进行校正,以匹配前部计算得出的所需输入功率分布。本发明成功综合了任务迁移,动态电压频率调节以及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优势,能够高效地最优化处理器性能的同时,最小化多核芯片核心间的温度差异,追踪用户定义的目标温度分布。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功率固体激光器热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却腔、第一充液腔、第二充液腔和第二冷却腔;其中,第一制冷单元、第一冷却腔、第一充液腔与第二制冷单元、第二冷却腔、第二充液腔为以激光增益介质为中心轴的对称结构,对称结构任意一侧的充液腔内填充有液态金属,激光增益介质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给液态金属;冷却腔内填充有制冷工质,制冷工质在冷却腔内发生相变以吸收通过液态金属传导至冷却腔内的热量;制冷单元将发生相变的制冷工质冷却到沸点以下并再次进入冷却腔中。本发明消除了传统焊接工艺中焊料与增益介质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的问题,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将激光增益介质的热量散失到外界环境中。
本发明涉及微处理器领域,涉及微处理器热分布估计,具体为一种微处理器快速瞬态热分布估计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温度估计计算延迟较大、温度估计误差较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高精度的微处理器瞬态热分布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微处理器上的性能计数器估计出微处理器各部件的功耗,通过微处理器紧凑热模型计算出微处理器的热分布,同时结合片上物理热传感器的读数以及微处理器各功能模块的功耗相关性,对热估计进行反馈校正,从而得到微处理器的精确热分布。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接触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组、循环泵、换热器、导热块、金属管道、进口集液箱,出口集液箱以及固定支架;所述导热块与电池紧密贴合,宽度沿冷却液流动方向递增;所述金属管道穿过小孔将各个导热块连接在一起,所述进口集液箱和出口集液箱分别安装在金属管道两侧。本发明利用导热块宽度的变化,减小了冷却液流动方向上存在的温度梯度带来的影响,有效解决了动力电池在运行过程中的控温和均温问题。整个系统结构简单,紧凑,散热效果好,性能稳定。
一种相变材料 空气耦合的阶级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属于电池热管理技术。管理系统主要由底座、罩盖、外肋片、内肋片、上相变材料箱、中相变材料箱、下相变材料箱构成。在电池之间分别装有内部填充不同相变材料的多个相变材料箱,每个相变材料箱的前后两侧面上间隔布有不同密度和长度的多排外肋片,相变材料箱的内部侧板上间隔排列有多排内肋片;远离电池极柱内肋片的密度高于靠近电池极柱附近密度。将相变材料冷却和空气冷却两种热管理技术有机耦合,高效带走电池所产生的热量,利用相变材料、肋片的阶级式布置,有效减小单体电池内 电池间的温差,增加单体电池 电池组的温度均匀性。具有控温和均温效果明显,结构紧凑,安装和维护方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锂离子电池组分区域热管理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箱体和箱体内多个并排竖直放置的方型锂离子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上方锂离子电池单体正极极耳外侧设有管截面呈扁平状的液体入口管,电池组上方锂离子电池单体负极极耳外侧设有管截面呈扁平状的液体出口管,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采用分区域热管理的方法,将相变材料和液体冷却相结合,主被动结合,同时具备散热、加热和保温功能,实现了对方型锂离子电池组内温度的精确控制,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保证电池组的热安全;能够有效提高电池安全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保证电池热管理系统长期高效的运行,同时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经济性。
内阻直接反映燃料电池电堆内部真实的水热管理状况,本发明基于内阻检测,提出了一种温度优化及控制方法,先通过对燃料电池内部机理分析,建立燃料电池内阻模型、温度模型,再对模型进行仿真,以仿真结论为指导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使模型根据符合燃料电池实际的工作状态。之后进行控制,以优化后的模型为控制基础,先通过EIS法测出电堆当前电流下总内阻与段内阻值,代入内阻模型计算出电堆内部温度大小,再将当前温度值与最优值对比,将差值代入温度模型计算出控制变量调节大小,通过对控制效果图分析,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将堆内温度控制在最优值附近,并明显提高控制的实时性和稳定性,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区域空冷散热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设有进风口、出风口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上下两块平行的带安装孔的隔板,竖直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锂离子电池单体,本发明结构简单,将箱体和锂离子电池单体之间的空间分成发热量基本相同的三个区域,根据锂离子电池单体不同区域发热量不同,采用不同流速的冷却风对各区域进行冷却,可以有效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最高温度,锂离子电池各个区域可以得到基本相同的温度,减小了锂离子电池组各区域的温度差,使电池保持更好的一致性,同时减小能耗、提高系统的经济性能。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水冷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模块正极支撑框架与模块负极支撑框架组成箱体结构,电芯交换支撑块位于模块正极支撑框架与模块负极支撑框架组成的箱体内部,电芯交换支撑块上排列有预留的电芯孔,电芯孔内插有18650电芯;模块负极支撑框架的外侧从内向外依次堆叠电芯防护板、负极绝缘内保护板、负极导线板、负极绝缘外保护板、负极防护板;模块正极支撑框架的外侧从内向外依次堆叠正极绝缘内保护板、正极导线板,其在满足新能源汽车常规使用工况下的充、放电性能前提下,提升了电芯的循环寿命,提高了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效率、安全性及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