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车,其包括:外部换热器、第一节流阀、气液分离器、压缩机、中间换热器、第一水泵和暖风芯体;中间换热器具有热源侧和冷源侧,热源侧与冷源侧进行热量交换;冷源侧内的冷却液经第一水泵抽至暖风芯体,暖风芯体内的冷却液排入冷源侧内;外部换热器的第一进液口与热源侧的第二排液口连接,外部换热器的第一排液口与气液分离器的第三进液口连接,热源侧的第二进液口通过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的第三排液口连接,第一节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液口与第二排液口的连接管路上。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提高供暖效率,降低供暖时的能量消耗,减小电动车耗电量,降低续航里程的衰减幅度,提高续航里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三电热管理的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热泵空调系统通过常闭电磁阀一和常开电磁阀二来切换热泵和空调模式,热泵空调系统通过连接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构成二次回路;电池热管理系统由依次连接的chiller、副水箱一、单向阀一、电池液冷板、水PTC、三通阀二、电子水泵一组成电池冷却单元回路;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由依次连接的电机液冷板、电控液冷板、三通阀一、低温水箱、副水箱二、电磁阀四、电池液冷板、电磁阀六、电子水泵二形成的电机、电控冷却单元回路。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综合了乘员舱热管理、电池、电机和电控热管理的功能,为汽车热管理系统开发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测试系统包括:第一模型搭建模块,用于搭建燃料电池模型;第二模型搭建模块,用于搭建初始控制策略模型;控制模块,用于连接第一、第二模型搭建模块实现模型在环仿真,优化后得第一控制策略模型;第一硬件仿真模块,用于运行燃料电池模型;第二硬件仿真模块,用于运行第一控制策略模型;控制模块还用于连接第一、第二硬件仿真模块实现硬件在环仿真,优化后得第二控制策略模型;第二硬件仿真模块还用于运行第二控制策略模型;控制模块还用于连接第二硬件仿真模块和燃料电池实现实物验证,优化后得目标控制策略模型。既能够实时仿真验证控制策略,又无需手动编写代码,实现控制策略的快速开发。
本发明涉及热管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低温工况下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乘员舱热管理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以及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乘员舱热管理系统包括乘员舱制冷回路和乘员舱制热回路。乘员舱制冷回路和乘员舱制热回路共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A D以及室外换热器HEX。乘员舱制冷回路还包括第一电磁阀、热力膨胀阀TXV以及室内蒸发器HEX。乘员舱制热回路还包括室内冷凝器HEX、电子膨胀阀EXV1以及第二电磁阀。乘员舱热管理系统与电池热管理系统共用室外换热器HEX。电池热管理系统采用二次回路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和冷却液回路。制冷剂回路与冷却液回路通过chiller进行热量交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压力温度集成薄膜阵列传感器敏感元及制备方法,利用柔性铁电薄膜具有的压电效应与热释电效应实现压力传感功能与温度传感功能的集成,敏感元包含柔性衬底、功能薄膜组合体和热管理薄膜组合体。该方法中,在柔性衬底上依次沉积绝热层、下电极,连接导线,沉积柔性铁电薄膜并刻蚀隔热槽,在柔性铁电薄膜上沉积上电极,连接导线,然后依次沉积热控层、导热层、红外反射层,最后通过导线对敏感元进行极化与测试。本发明的敏感元实现了单一敏感元上压力传感功能和温度传感功能的集成,集成度高,使用结构简单;适合大面积制备,适用于平面、曲面、异形面等结构上,适应性高;抗冲击、振动能力强,仿生度高,可靠性高等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轨遥感微纳卫星及其热设计方法。卫星包括卫星平台、体装帆板、光学载荷。热设计方法包括卫星平台热设计和光学载荷热设计;其中,卫星平台热设计进一步包括散热面设计、隔热设计、等温性设计;光学载荷热设计进一步包括调焦环与主次镜、矫正镜热控设计,主次镜支撑筒热控设计,以及,电子学热控设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对该型号低轨遥感卫星的研制,实现了小型微纳卫星在平台与载荷上的一体化热控设计,热控设计合理可行,满足各项指标要求,达到预期热控效果,并留有足够的余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增程器控制和发动机控制的增程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底座、控制器上盖,所述控制器底座、控制器上盖相对设置,所述控制器底座上设有电力机械复合传动控制装置,所述电力机械复合传动控制装置上设有控制接口,所述控制接口安装在控制器底座与控制器上盖之间,所述电力机械复合传动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器,所述发动机控制器通过动态调整器连接于整车控制器,所述发动机控制器通过动力分析器连接于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连接控制汽车起动发电一体机,本实用新型实现新能源增程器发动机控制系统,满足整车控制器系统的发电机转速和发电功率需求,同时进行排放控制,满足排放法规要求。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纯电动车的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排气口、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双向膨胀阀、室内换热器、四通阀、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吸气口依次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芯体分别与进水管、出水管连接,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通过电池热管理系统连接,室外换热器芯体内形成热水循环通道。本实用新型在室外换热器翅片增加了亲水材料,与传统的平行流芯体相比翅片排水更通畅、快捷;及时有效地除霜、除冰,防止定时除霜未彻底等问题发生,稳定在低温时热泵换热效率;彻底脱离PTC电加热模式,保障驾乘人员安全,降低空调能耗,提高电动汽车整体续航能力。
一种极寒环境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供电保障系统,包括:隔热装置、热管理模块和充放电控制与均衡模块,电池组设置于隔热装置内并与外部环境隔离;热管理模块设置于电池组上方的隔热装置内,通过与其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测量电池表面温度并控制与其连接的加热器以调节电池表面温度,热管理模块通过IO接口与充放电控制与均衡模块相连并输出电池表面温度数据;充放电控制与均衡模块设置于热管理模块与电池组之间的隔热装置内,通过与电池组相连以测量电池组的电压、电流信号并根据电池表面温度信号控制电池组的输入输出,充放电控制与均衡模块输出端通过DC-DC转换器与热管理模块相连并为热管理模块供电。本装置能够在0℃到-65℃低温环境下对锂离子电池组进行高效、可靠的热管理、充放电控制与均衡控制。
本发明具有分时冷却及加热功能的层叠式组合换热器,由冷却器芯体和加热器芯体经支架构成层叠式换热器,在冷却器芯体上盖板上连接热力膨胀阀、制冷剂进出口一体管和低温冷却液进口管;在加热器芯体上盖板上连接低温冷却液出口管、高温冷却液进口管和高温冷却液出口管;冷却器芯体主要由换热叠片及换向导流管组成,加热器芯体主要由换热叠片组成;采用低温冷却液为第一换热介质、制冷剂为第二换热介质,高温冷却液为第三换热介质;冷却时冷却器工作,加热器不工作;加热时加热器工作,冷却器不工作;换热介质的流程分有单流程及多流程结构。本发明进行了优化集成,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制造成本低;能在较多领域、尤为新能源汽车进行规模化应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包电池测试夹具,包括绝缘底板(1)、绝缘挡板(2)、若干个贯通孔(4)、若干个夹紧螺栓(5)、一对极耳与动力线连接排(8)及一对充放电设备动力线(10);软包电池(3)放置在绝缘底板和绝缘挡板间,夹紧螺栓通过贯通孔贯穿绝缘底板和绝缘挡板并使其夹紧软包电池;极耳与动力线连接排覆盖在极耳(6)表面并通过第一固定螺栓(7)固定,充放电设备动力线一端通过第二固定螺栓(9)连极耳与动力线连接排,使充放电设备动力线与极耳电连接,充放电设备动力线外接电压采样线;一对极耳与动力线连接排及一对充放电设备动力线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电池包开发阶段热管理和型式试验测试的难题,缩短开发周期。
一种车载电池冷却技术领域的两层板式电池冷却板,至少包括盖板、基板、二个连接短管,基板设置于所述盖板的下面,基板上设置安装孔,连接短管与基板固定连接;盖板上还设置有面向所述基板方向凸起的若干扰流部。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结构,可以与电池模组底部直接接触,有效增强换热,让电池模组底部温度均匀,并将电池使用温度控制在有利温度范围区间以内,有利于电池性能发挥,延长电池寿命。此外,还大大降低热管理系统自重,并缩小车内布置空间,且本发明可以根据电池模组大小调节尺寸,其通用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