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热泵空调组件,包括压缩机1、液体源的第一换热器2、液体源的第二换热器13和相关联的第一电子膨胀阀12、气液分离器14,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一电子膨胀阀12、第二换热器13和气液分离器14构成第一制冷剂回路,在电池包加热模式下,制冷剂经由第一制冷剂回路循环,第一换热器2中冷却液吸收制冷剂热量后对电池包20加热。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管理系统,集成了车内电池包冷却系统和电机冷却系统,取消了电池包冷却系统中的PTC水暖加热器,三个系统联合工作,整车热管理效率更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换热单元和空调换热单元,电池换热单元包括设置在电池组内的电池冷却板,板式换热器以及电子水泵;空调换热单元包括压缩机和集成有电磁阀的电磁热膨胀阀,电磁热膨胀阀通过管道连接至板式换热器;压缩机的出口依次连接有车外换热器、节流孔管以及闪蒸器,闪蒸器的汽出口连接至压缩机的中压输入口,闪蒸器的出口分别连接有电子膨胀阀和电磁热膨胀阀,电磁热膨胀阀与压缩机之间连接有气液分离器;电子膨胀阀的出口连接至空调的内蒸发器,内蒸发器的出口连接至气液分离器。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能够对电池组进行制冷或加热,有利于使电池组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内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理设备及电源装置,热管理设备包括具有容纳空间以容纳多个电芯的壳体结构,设置于壳体结构的冷媒流通通道,设置于电芯的表面的受热膨胀层,设置于电芯与受热膨胀层之间以检测压力值的压力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以接收所述压力值的控制器,所述控制装置中预存有第一预设值,所述控制装置在存在所述压力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控制所述进口和出口与所述储存设备连通。通过上述设置以对各电芯起到有效可靠的热管理作用。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热管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冷发动机智能热管理系统,包括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汽车车速数据、所述水冷发动机外部风速数据以及所述水冷发动机内冷却液的温度数据;冷却液温度参数设定模块,用于设定冷却液的温度参数并与数据接收模块传输的数据进行对比;冷却液温度调节模块,用于调节所述水泵控制器和所述冷却风扇控制器或所述水泵控制器和所述水加热控制器使所述冷却液温度与所述冷却液温度参数设定模块设定的冷却液温度参数相匹配,解决了现有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均没有考虑水泵流量及加热器加热功率对冷却液温度变化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热管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冷发动机智能热管理系统,包括采集汽车车速数据的车速采集装置、采集水冷发动机外部风速数据风速传感器、采集水冷发动机内冷却液温度数据的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以及冷却液温度智能调节装置,车速采集装置、风速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以及冷却液温度智能调节装置采用CAN总线连接;冷却液温度智能调节装置包括主控制器,以及与主控制器电连接的冷却风扇控制器、水加热控制器、水泵控制器和进气格栅控制器;主控制器包括数据接收模块、冷却液温度参数设定模块、和冷却液温度调节模块,解决了现有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均没有考虑水泵流量及加热器加热功率对冷却液温度变化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和电池模组,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多个液冷结构,每个所述液冷结构包括进液口、出液口和螺旋式液冷管;所述进液口设置于所述螺旋式液冷管的一端,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述螺旋式液冷管的另一端,所述热管理装置通过多个所述螺旋式液冷管安装于所述电池模组中的电芯之间,所述螺旋式液冷管能够在位于该螺旋式液冷管两侧的电芯的挤压下发生形变。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吸收电池模组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提高电池模组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及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所述热管理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中,并与每个所述单体电池接触,用于对每个所述单体电池进行散热;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塑料液冷管以及铝塑膜,所述塑料液冷管表面设置有导流槽,所述铝塑膜设置在所述导流槽中并与所述塑料液冷管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铝塑膜防止外部水汽渗入到位于所述热管理装置中的单体电池中,并通过所述导流槽将渗出的水汽凝结的水导出至外部环境中。由此,能够对电池模组进行有效散热,有效降低电池模组的重量,提高电池模组的密度,同时能够防止外部水汽渗入到位于热管理装置中的单体电池中,有效保护电池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电池模组及电动车。热管理装置包括:液冷管、液冷管接头以及连接在液冷管和液冷管接头之间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面、与第一支撑面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面以及位于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之间的两个侧面。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以及两个侧面之间形成一热管理空腔。热管理空腔中包括有多个导流结构,每个导流结构分别与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连接,相邻的两个导流结构之间形成热管理通道。由此,通过连接在液冷管和液冷管接头之间的该支撑结构,在热管理装置的组装过程中能够提高热管理装置的耐受强度,进而有效提高热管理装置的良产率,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和电池模组,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所述热管理装置应用于电池模组,包括液冷扁管、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液冷扁管包括一端开口的进液管、一端开口的出液管以及多个并行设置的子扁管;所述子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的侧壁连接以使得所述子扁管与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连通,所述进液口设置于所述进液管的开口端,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述出液管的开口端,多个并行设置的所述子扁管迂回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中。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电池模组中的电池散热效率,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温控组件及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层子模组,所述温控组件包括液冷管及弯折仿行件;所述液冷管包括多个子扁管及至少一个弯折连接部,所述多个子扁管相互间隔设置,并在相邻两个子扁管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至少一层子模组的容纳空间,相邻两个子扁管通过一个弯折连接部连通;所述弯折仿行件套设在所述液冷管的弯折连接部上,以使所述弯折连接部在对应套设的弯折仿行件的作用下保持在弯折状态。所述温控组件折断概率低,对应弯折部分不易变形,可在降低折断概率的情况下对电池模组进行温控管理,降低电池模组热管理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热管理模组,电池包中包括多个电芯,模组包括模组壳体,设置于电池包内,包覆地设置于电芯模组外部,其内部注入有绝缘冷却液,其上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电芯模组由至少一个电芯电连接后组成;管路,设置于电池包外,其第一端穿过电池包的壳体与电池包内首端电芯模组的进液口连接,其第二端穿过电池包的壳体与电池包内尾端电芯模组的出液口连接;内连接管,设置于电池包内,依次连接于相邻模组壳体的出液口和进液口之间;内连接管、模组壳体和管路组成供绝缘冷却液流动的通路;冷却组件,设置于管路的外壁上,用于降低管路内绝缘冷却液的温度。上述方案能够实现高效率冷却电芯,延长电芯使用寿命,确保行车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管理组件及电池模组,涉及电池模组技术领域。本方案中,热管理组件包括由发泡材料形成的固定架,以及设置于固定架中的散热扁管。其中,固定架具有与单体电池相匹配的呈阵列设置的容纳孔;散热扁管往复弯折地设置于固定架中,并与每层容纳孔相配合以对位于每层容纳孔中的单体电池进行热交换。本方案中的热管理组件可与电池组进行热交换,且可直接对电池组进行固定,以组成电池模组。该方案有助于减少形成电池模组的部件,简化电池模组成型的工序,从而有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