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装置包括限定内部容积的外壳、定位在内部容积内并且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电路板、安装在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上的一个或更多个有源构件,以及用以向有源构件提供冷却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包括与有源构件热接触的第一散热器、与电路板的第二表面热接触的第二散热器、联接于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以从其除去热能的热载体,以及联接于热载体以从其接收热能和消散热能的换热器,其中一个热载体在第一散热器与换热器之间定路线,而另一个热载体在第二散热器与换热器之间定路线。
公开了一种向电子装置提供冷却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包括具有热联接于表面的多个延伸元件的表面、构造成生成横跨表面的冷却流的多个振动器组件,以及设置在表面的多个延伸元件的顶部上以关于表面定位多个振动器组件的安装结构。安装结构构造成使多个振动器组件中的各个与表面成角定向,使得由多个振动器组件生成的冷却流成角地冲击延伸元件。
本发明揭示了电池包及车内温度调控系统,包括车载空调和电池包,车载空调的控制器与空调面板、压缩机、冷凝风扇和鼓风机连接,电池包中的温度传感器与电池热管理系统连接,电池热管理系统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池包与鼓风机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出风口与外部空气及储热装置连通,出风口处设置有双向风扇,双向风扇与电池热管理系统连接;鼓风机通过第一风道连接车内空间及储热装置,调整进入电池包、车内空间及储热装置的风量比例,储热装置通过第二风道连接车内空间和外部空气。本发明巧妙的将电池冷却和电池加热技术有效的结合,形成一套有效的电池包冷却、加热及车内温度调节系统,避免热能源浪费,降低对电池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热管理组件,其包括冷却机构、加热膜片以及隔热层。冷却机构包括:多个多通道管组,并排布置,各多通道管组具有至少一个多通道管,多通道管组的数量与电池组排数相同,各多通道管组对应一排电池组,各排电池组具有至少一个电池组,各多通道管组从下方接触对应一排电池组的底部;第一集流体及第二集流体,与外部冷却流体回路连通,分别设置于多通道管组的两端,多通道管组的两端分别连通于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以使外部冷却流体回路与多通道管组、第一集流体及第二集流体连通,以对各排电池组进行冷却。加热膜片设置于相应一个多通道管组的下方并用于对该多通道管组进行加热。隔热层设置于相应一个加热膜片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节温器结构,包括节温器座;所述节温器座包括进液口,以及位于进液口下部的出液口;在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设置有节温器腔室,而所述节温器腔室内设置有外表面布置有蜡丸的推杆,以及位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推杆之间的导流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节温器结构通过优化腔室结构让节温器快速、准确的开启阀门,使得发动机热管理更加高效。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的一种蓄电池系统包括蓄电池组、在蓄电池组的进口的第一传感器和在蓄电池组的出口的第二传感器以及其他。
一些实现提供了用于执行电子设备的热管理的方法。该方法基于(i)电子设备的温度和(ii)电子设备的温度变化率来确定感知值。该方法基于所确定的感知值将来自多个不舒适度中的不舒适度与该电子设备相关联。至少一个不舒适度是可动态调整的。该不舒适度指定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单元的最大允许活动。在一些实现中,该不舒适度指定对于电子设备的用户而言该电子设备如何热得不舒适。在一些实现中,来自若干不舒适度中的每个不舒适度与特定范围的感知值相关联。该感知值基于用户可调整的感知模型。该用户可调整的感知模型基于若干热系数常数中的一个。
公开的实施例包括经配置以加热和 或冷却电气设备的基于热电的热管理系统和方法。热管理系统能够包括与电气设备的温度敏感区域电连通和热连通的至少一个电导体和与至少一个电导体热连通的至少一个热电设备。电力能够由相同的电导体或外部电源引导到热电设备,从而使得热电设备经由至少一个电导体为电气设备提供受控的加热和 或冷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组液冷的热管理结构,属于锂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拼装式的管道框架(5)和锂电池单体(6)组成的锂电池组,在管道框架(5)内部设置液体通道(11),温度传感器(2)、控制器(1)、水泵(4)和加热装置(3)之间形成温度闭环控制回路。本实用新型不仅能使电池组在高温条件下有效散热,在低温条件下对电池有效加热,使电池组工作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保证电池组温度均匀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采用可拆卸式的管道框架结构,锂电池单体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安装空间的大小和需要的数量进行拼接组装,拼装过程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挡泥罩,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前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相连构成,其特征是:在所述前板的左部设有左网状格栅、中部设有纵向加强筋、右部设有右网状格栅,在所述前板的左边设有左楔型封闭板、右边设有右楔型封闭板;在所述左侧板上设有进风格栅,在所述右侧板上设有排气管避让缺口;在所述底板上设有左横向加强筋和右横向加强筋,在所述底板的前边的左部设有油底壳避让缺口。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泥沙进入,保护发动机轮系;改善中置发动机底盘热管理性能,同时能够避免引起局部气流流动不畅,造成机舱部件散热不足的热害风险。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恒温系统,包括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内设有温湿度传感器,该系统还包括与电子设备对应连接的半导体制冷片、微槽道均热板以及散热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与电子设备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面与微槽道均热板的蒸发段接触,所述微槽道均热板的冷凝段与散热器表面接触,所述散热器上连接有将热量排放到空气中的风扇;该系统还包括与电子设备内温湿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片以及风扇相连的控制板。所述电子设备设为一个或多个,与任一电子设备对应相连的半导体制冷片、微槽道均热板以及散热器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降温配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小型轻量化、为防水和电磁屏蔽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管理控制模块,其包括:热管理控制组件,包括:散热组件、容置腔及第一上盖。第一上盖与散热组件容置腔电连接,第一上盖上设有若干出风孔,出风孔的孔径为2mm~4mm。安装框架,包括:两由金属材料制造而成并呈相对设置的以夹持固定热管理控制组件的侧轨,由金属材料制造而成并呈中空且上部开口状设置以容置外部接头的外部接头容置腔,第二上盖。外部接头容置腔位于两侧轨之间并与两侧轨连接;且第二上盖、外部结构容置腔及两侧轨均电连接。两侧轨远离外部接头容置腔的端部分别设有挂耳,挂耳的第一侧板与侧轨可拆卸连接,挂耳的第二侧板与机柜可拆卸连接;两侧轨远离外部接头容置腔的端部还设有可与插箱固定连接的螺纹通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