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所述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加热回路和冷媒回路;所述电池加热回路中通过液体管道串联有动力电池、加热器和第一水泵;所述冷媒回路通过冷媒管道串联有冷凝器、空压机和所述动力电池,所述冷媒回路还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动力电池并联。本发明通过冷媒环路来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电镀冷水机来冷却动力电池,而电镀冷水机制造困难,成本较高的问题。达到了降低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制造难度与制造成本的效果。
本文公开一种石墨制品,所述石墨制品可在100KPa或更小的接触压力下被压缩超过百分之三(3%)而不会损坏所述石墨制品,从而减小所述制品所展示的热阻抗。本文还公开一种包含石墨化聚合物的石墨制品,所述石墨制品具有至少75微米的厚度。优选地,所述石墨具有小于1 50g cc的密度和在100KPa的接触压力下超过3%的压缩率。所述制品还具有大致片状的形状。这些制品可在热管理系统中用于消散来自热源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汽车中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系统,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每个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前后并排设置的矩形锂离子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该热管理系统包括翅片和相变材料,在每个所述锂离子电池单体的前后两个端面上各设有一个所述翅片,在每个所述锂离子电池单体的左右两侧各形成有一密封空间,所述密封空间由所述锂离子电池单体和与其对应的两个所述翅片以及一个挡板围成,所述挡板与两个所述翅片固接;在所述密封空间内填充有所述相变材料。本实用新型在自然对流下即可将电池的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达到好的冷却效果,不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需要太多设备。
公开了一种车辆牵引电池组件,所述车辆牵引电池组件可包括支撑结构、热界面部件和压板。支撑结构可包括中央条组件,并可被构造为支撑热板和电池单元阵列。热界面部件可设置在电池单元阵列与热板之间。压板可位于电池单元阵列的上表面上。所述车辆牵引电池组件可被构造为施加压抵压板的力,以压缩热板与电池单元阵列之间的热界面部件。中央条组件可包括沿着电池单元阵列延伸的中央条,并且中央条可成形为在所述上表面与中央条之间限定通道。压板可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通道中。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器、热管理方法和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包括:电池模组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电池模组温度;车内温度控制指令生成模块,用于生成车内温度控制指令;控制模块,用于基于采集的电池模组温度和车内温度控制指令,控制用于统一管理电池模组温度和车内温度的热传递子系统的工作模式。
本发明涉及电镀企业冷热量系统控制领域,尤其涉及自控热泵。特域冷热自控热泵,包括泵体外壳,泵体外壳内设有一制冷制热管理控制系统,制冷制热管理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第一缸体内设有一冷凝器,第一缸体通过第一ppr管与焦铜槽连接构成一制热回路;第二缸体内设有一蒸发器,第二缸体通过第二ppr管与酸铜槽连接构成一制冷回路;制冷制热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热泵系统。本发明制冷端直接将电解槽内液体按工艺温度的要求进行制冷,热泵系统中的冷凝器将回收蒸发器制冷产生的热量,来对需要高温的电解槽通过制热回路进行加热,特域冷热自控热泵制热效率是传统的电加热方式3至4倍。
本发明涉及用于热管理的背侧散热器的集成。一种微电子器件(100)包括半导体器件(102),其中,在该半导体器件(102)的前表面(104)处具有组件(108)并且在该半导体器件(102)的后表面(106)上具有背侧散热器层(110)。该背侧散热器层(110)的厚度为100纳米至3微米,具有至少150瓦特 (米·开尔文)的层内导热系数、以及小于100微欧姆厘米的电阻率。
本发明涉及用于BEOL热管理的散热器的集成。一种微电子装置(100),包括组件(104)的电极(114)和电极(116)上的散热器层(118)和散热器层(120)以及散热器层(118)和散热器层(120)上的金属互连件(122)和金属互连件(124)。散热器层(118)和散热器层(120)被布置在半导体装置(100)的基板(102)的顶表面上方。散热器层(118)和散热器层(120)的厚度为100纳米至3微米,具有至少150瓦 (米·开尔文)的面向热导率以及小于100微欧姆·厘米的电阻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车载蓄电池用数字化电源,所述充电电源的电流输出端与蓄电池组的正极连接,蓄电池组的负极与所述充电电源的电流输入端连接,蓄电池组的负极与充电电源的电流输入端连接的导线上设有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与所述BMS中心控制器电连接,BMS中心控制器通过CAN总线与充电电源电连接,蓄电池组的每个蓄电池上均设有电池状态传感器,电池状态传感器与BMS中心控制器电连接,BMS中心控制器的输出端对蓄电池组进行热管理和安全管理。本实用新型有效地防止浮充电流过大使正极板腐蚀,避免了蓄电池长期带电静置而对负极板造成的损害,延长了蓄电池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将蓄电池的电量有效地提供给了负载,能量利用率高。
一种电动汽车车载智能集成充电器,属于交通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其特征是:交流电源通过电缆连接到动力电池充电系统模块的输入端,采用隔离铠装电缆连接到动力电池组充电输入端;动力电池组输出端采用电缆输入到DC DC变换器,动力电池充电系统输出电缆连接到DC DC变换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变换器输出采用电缆连接到车载电子蓄电池;动力电池数据采用电缆进入热管理和充电管理模块。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对电动汽车充电器完成集成化小型化设计,实现智能化充电管理,因此提高了充电效率,热损失比较小。而且在充电过程同时提取电池电参数和热参数,实现集成化、智能化、高效率和高可靠性。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
电池组,多个单体电池之间设置导热管,导热管内部注入导热工质,还包括相变储热材料,相变储热材料填充在单体电池和导热管间的空隙内。电池使用过程产生的热量,先通过相变储热材料进行传导,再通过导热管内的导热工质将热量导出至电池组外部以便在环境中进行换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温度检测器设在单体电池外部,控制器的采集端连接温度检测器,控制器的执行端连接散热装置,实现对单体电池散热的实时控制。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内部的相变储热材料起到预先吸收电池热量,预先均匀电池组内温度的作用,在固定单体电池的同时还减轻了局部导热管的传热负担。
公开了一种牵引电池组件。一种用于车辆的牵引电池组件包括堆叠在托盘上的电池单元阵列。所述电池单元阵列限定相对的纵向侧和相对的横向侧。第一L型部件和第二L型部件连接到所述托盘。所述部件中的每个包括端壁和侧壁,所述端壁和侧壁一体地形成以限定大致90°的拐角。第一L型部件和第二L型部件连接在一起,使得侧壁中的每个被设置为邻近纵向侧中的一个,端壁中的每个被设置为邻近横向侧中的一个,以形成围绕所述阵列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敞开的顶部和敞开的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