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商务网-热传散热产品智能制造信息平台
信息列表
  • 包含集成流体通道的电池组壳体

    一种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电池组,除其他方面外包括:壳体,其包括整体式主体,所述整体式主体至少具有第一侧壁和连接到所述第一侧壁的基座;以及,在第一侧壁和基座中的至少一个中延伸的流体通道。

  • 一种双区电池热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区电池热管理系统。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区电池热管理系统,为最大限度的扩大电池包系统的温度适应范围,将电池包分为大容量电池A和小容量电池B两个区做动力源,分区热管理(加热或冷却),并通过BMS电源管理系统、冷却控制系统以及热管理回路系统产生热空气和冷空气,并通过BMS电源管理系统控制两个电子三通阀的位置,实现对大容量电池包和小容量电池包的加热或冷却。本实用新型包括BMS电源管理系统、冷却控制系统以及热管理回路系统等,通过形成冷空气或热空气回路,对双电池系统进行加热或冷却。

  • 用于电动车辆的实时电池热管理

    一种方法包括:针对多个电池单元中的给定电池单元估计内阻;针对给定电池单元估计开路电压;确定给定电池单元的目标输出电压;确定给定电池单元的目标放电电流;基于所估计出的给定电池单元的开路电压、给定电池单元的目标输出电压和给定电池单元的目标放电电流来确定给定电池单元的目标内阻;基于给定电池单元的目标内阻来确定给定电池单元的目标单元温度;以及基于给定电池单元的目标温度来控制与给定电池单元相邻的冷却剂流。

  • 一种气液冷却一体化散热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液冷却一体化散热装置及热管理系统,其中,该气液冷却一体化散热装置包括:动力电池散热器箱体、进气箱体、多孔通气管道、出气通道、进气口、进水通道和排水通道;所述进气箱体通过所述多孔通气管道与所述动力电池散热器箱体连接;所述进气箱体设置有所述出气通道、进气口;所述动力电池散热器箱体设置有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排水通道。对比传统液冷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冷却一体化散热装置通过进气箱体使得气体从多孔通气管道进入传热介质中,产生大量气泡,与动力电池组进行高热流密度换热,将冷凝器和蒸发器合为一体,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对比风冷,其散热效果更佳,散热效果类似液冷。

  • 一种动力电池的冷却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冷却系统,包括第一电池包、排风口设有第一排气扇的第二电池包和连接第一电池包与第二电池包的过渡风道,所述第一电池包设有带第二排气扇的第一排风口、第二排风口和与电动汽车乘员舱内连接的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与第一排风口连通,第二进风口与第二排风口连通,所述第二电池包的进风口与所述过渡风道的一端连接,所述过渡风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排风口连接。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保证各电池包的冷却引风都来源于电动汽车乘员舱,有效保证各电池包进风温度的一致性,方便对电池进行热管理。

    2017-02-22 00:00:00 #李明 #李明
  • 一种基于复合相变材料散热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一种基于复合相变材料散热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管壳式电池模块、温度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通风管道、空调;空调出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电池模块进风口相连,温度传感器贴在位于电池模块中心位置的电池表面,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电子控制单元相连,电子控制单元再通过信号线与空调的控制电路相连。在极端环境温度下,启动空调制冷加快相变材料的散热;电池快速充电时,利用电网电能启动空调制冷,让相变材料的温度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到初始温度。本发明能确保电池在安全温度范围内运行和各电池单体具有好的温度一致性,并克服了传统的相变材料热管理的缺点:相变材料融化后的散热效率低、循环使用容易引起热失控。

  • 一种结合热管冷却和热防护的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热管冷却和热防护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单体(1),各电池单体(1)设置在绝热层(13)下方,绝热层(13)上方为冷却层(12);每两个电池单体(1)组成一个电池对单元(14),每个电池对单元(14)的两个电池单体(1)之间均匀设有热管(3),热管(3)一端穿过绝热层(13)延伸至冷却层(12),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电池单体(1)的底部,用于传导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每个电池对单元(14)的两侧设有热隔离层(11),用于对热失控的电池单体(11)进行热隔离。本发明的系统,通过热管冷却和热隔离层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了电池热管理以及电池热管理失控后的应急措施,比普通的单纯热管理系统更具安全性。

  • 高效热管理功能的动力电池总成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热管理功能的动力电池总成,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模块及温度调节装置;电池模块固定在温度调节装置上,电池模块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中的多个电芯;温度调节装置包括:框架、液体介质管及压差测量单元;框架中的用于承托电池模块的托板呈空腔结构,液体介质管盘绕在空腔结构中;框架的边框上设置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压差测量单元设置于进液管及出液管处,压差测量单元与电池管理单元信号连接,压差测量单元向电池管理单元传输的压差信号用于电池管理单元对与进液管连通的泵的压差进行控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动力电池的性能,并能够使高效热管理功能的动力电池总成具有便于成组、抗震性好、强度高及安全可靠等特点。

  • 一种基于锂离子电池组分区域热管理的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锂离子电池组分区域热管理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箱体和箱体内多个并排竖直放置的方型锂离子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上方锂离子电池单体正极极耳外侧设有管截面呈扁平状的液体入口管,电池组上方锂离子电池单体负极极耳外侧设有管截面呈扁平状的液体出口管,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采用分区域热管理的方法,将相变材料和液体冷却相结合,主被动结合,同时具备散热、加热和保温功能,实现了对方型锂离子电池组内温度的精确控制,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保证电池组的热安全;能够有效提高电池安全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保证电池热管理系统长期高效的运行,同时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经济性。

  •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固定支架、串联汇流排、轴向导热结构、均温导热垫和换热板,电池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多个圆柱形电芯;串联汇流排设置在电池固定支架的一侧,串联汇流排用于将多个圆柱形电芯串联连接,串联汇流排相对圆柱形电芯的端面向外突出以在圆柱形电芯的端面与串联汇流排之间形成凹槽;轴向导热结构设置在凹槽内;均温导热垫贴设在串联汇流排上且与多个轴向导热结构贴合;以及换热板与均温导热垫贴合设置。根据本发明的电池模组,可实现电芯温度的高效均衡热管理。

  • 一种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热管理系统包括:在托盘内限定了第一通道,第一热交换管道与第一通道制成为一体;和在支架内限定了第二通道,第二热交换管道与第二通道制成为一体;其中,托盘和支架之间限定了一容纳空间,第一电池模组设置在该容纳空间;托盘与支架紧固连接,第一热交换管道与第二热交换管道在所述托盘与所述支架的连接处密封连通。由于将散热通道限定在了托盘和支架内部,因此托盘和支架既作为支撑结构又作为散热结构,提高了电池包空间的利用率,对系统结构进行了有效减重。而且第一热交换管道与第二热交换管道连接,这延伸了热交换通道的长度,有利于有效控制多组电池模组的温度。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属于电动汽车电池领域。所述系统包括:电池包壳体;在电池包壳体的底部连接的多个电池模组;在电池包壳体的上部的一端设置的电池包进风口,且在电池包壳体的上部的另外一端设置的电池包出风口;其中,电池模组底部设置有空腔;在电池包壳体的内部有散热风管,且散热风管的上端与电池包进风口连接,散热风管的下端与空腔相贯通;电池模组内部的电芯之间具有空隙。本发明通过将散热风管上端与电池包进风口连接、下端与位于电池模组底部的空腔贯通,使空气从电池模组底部进入,穿过电芯之间的缝隙,再从电池模组上部吹出,从而提高了空气与电芯之间的热交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