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功率固体激光器热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却腔、第一充液腔、第二充液腔和第二冷却腔;其中,第一制冷单元、第一冷却腔、第一充液腔与第二制冷单元、第二冷却腔、第二充液腔为以激光增益介质为中心轴的对称结构,对称结构任意一侧的充液腔内填充有液态金属,激光增益介质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给液态金属;冷却腔内填充有制冷工质,制冷工质在冷却腔内发生相变以吸收通过液态金属传导至冷却腔内的热量;制冷单元将发生相变的制冷工质冷却到沸点以下并再次进入冷却腔中。本发明消除了传统焊接工艺中焊料与增益介质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的问题,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将激光增益介质的热量散失到外界环境中。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板型电池组,属于电池热管理领域。电池组由多个电池集成块均匀排布集合而成,在冷板型电池组上还安装有导热装置;所述电池集成块包括翅片、承重板和绝缘板,所述翅片上开设有按矩形阵列排布的电池芯插孔,单体电池能插入所述电池芯插孔中;翅片的左右两侧分布有承重板,在所述承重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电池芯插孔相对应的电池芯承重孔;所述导热装置包括分布于所述电池组前后两侧的中空的冷板,在所述冷板上布置有进、出口流道。所述电池芯插孔呈圆形或方形。所述电池芯插孔的外侧分布有导热层和绝缘层,所述导热层由导热材料制成。其具有工艺简单、稳定性较高、散热效率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包括加热回路、冷却回路、电池包回路以及换热器;电池包回路包括供电池包回路液体循环流动的电池包循环通道以及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循环通道上;所述加热回路包括供加热介质循环流动的加热循环通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加热循环通道上并为所述加热介质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冷却回路包括供冷却介质循环流动的冷却循环通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却循环通道上并为所述冷却介质冷却降温的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换热器,加热回路和冷却回路共同使用一个换热器,降低成本、节省了空间。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具有上述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电池热管理功能的热泵式汽车空调,包括:主制冷剂循环回路,其被配置成使得制冷剂按压缩机、车外换热器、膨胀阀、车内换热器的顺序流动,或者被配置成使得制冷剂按压缩机、车内换热器、膨胀阀、车外换热器的顺序流动;除霜回路,其被配置成使得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依次流经除霜节流阀、车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再回到压缩机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电池热管理功能的热泵式汽车空调,具有良好的除霜效果,除霜时间短,车内温度波动小,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加热系统和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该电池加热系统包括加注液壶、水泵、加热器、电池加热管路、热管理模块控制器。该电池加热控制方法包括:热管理模块控制器接收VCU发送的工作模式信息,判断是否可以开启电池加热循环回路;如果可以开启,则通过VCU从BCU获取电池内部多个检测点取平均值得到的平均温度信息,并判断平均温度是否低于第一规定温度TI,若否,则令电池加热循环回路保持关闭,若是,则开启并控制电池加热循环回路中的加热器的加热功率,开启并控制电池加热循环回路中的水泵的转速。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和加热管理的目的,可以保证电动汽车电池在低温环境中可以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有磁致冷装置、系统控制装置、动力电池模组、第一制冷循环泵、第二制冷循环泵、第一加热循环泵、第二加热循环泵、相变蓄热装置以及相变蓄冷装置。本实用新型把磁致冷技术应用于电池热管理,基于磁致冷材料的热磁效应,达到制冷加热的目的;与传统制冷相比,磁致冷单位制冷效率高、能耗小、运动部件少、噪音小、体积小、工作频率低、可靠性高以及无环境污染,同时还克服了一般热管理系统无法实现兼具加热和制冷的功能以及系统繁重、易泄漏等问题。
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在电池包箱体内部,由上至下顺次紧贴配置电池模组,导热支撑板,半导体热电组件和液体导热通道,并在电池模组内匀布多个导热体,导热体下部紧贴导热支撑板,其中:导热支撑板横置,其四周边缘紧贴电池包箱体内壁;半导体热电组件包括横置的第一热交换板和第二热交换板,以及立置紧贴在两者之间的若干个热电单元,半导体热电组件的电流方向能够切换;液体导热通道位于电池包箱体底部,液体导热通道内盛装导热液体,液体导热通道通过电池包箱体外部配置的泵机与外部换热器连通。本装置集制冷、加热于一体,结构紧凑、换热高效,能够保证电池始终在最佳温度环境中工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锂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包括与锂电池组内部相通的氮气冷却装置,氮气冷却装置包括氮气罐,氮气罐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且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与锂电池组内部相通,出气管上安装有循环气泵,本实用新型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氮气罐内的氮气温度,这样操作者可以准确的根据温度来控制制冷装置的开关闭,从而使得降温效果更出色,冷干的氮气可以对锂电池组内部持续降温,同时氮气罐内的水汽含量少,因此可以避免锂电池组内部出现冷凝水的情况,而且氮气又可以防止锂电池组出现燃烧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低速新能源电动汽车的BMS安全管理系统装置,包括动力电池、水冷兼加热的热管理系统和BMS控制器,水冷兼加热的热管理系统包括有水泵、冷却隔板、加热器片和热交换器,冷却隔板与动力电池接触换热,冷却隔板分布在动力电池的四周且紧贴动力电池设置,冷却隔板内设置有用于冷却液流通的冷却通道,加热器片紧贴在动力电池的底部;水泵和加热器片均与BMS控制器相连接,BMS控制器根据电池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控制水泵和加热器片的工作,能够很好实施监控电池的温度,并对动力电池进行有效的散热处理,可以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防止水泄露造成短路的发生且这样的冷却隔板的散热均匀,冷却速度快。
一种相变材料 空气耦合的阶级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属于电池热管理技术。管理系统主要由底座、罩盖、外肋片、内肋片、上相变材料箱、中相变材料箱、下相变材料箱构成。在电池之间分别装有内部填充不同相变材料的多个相变材料箱,每个相变材料箱的前后两侧面上间隔布有不同密度和长度的多排外肋片,相变材料箱的内部侧板上间隔排列有多排内肋片;远离电池极柱内肋片的密度高于靠近电池极柱附近密度。将相变材料冷却和空气冷却两种热管理技术有机耦合,高效带走电池所产生的热量,利用相变材料、肋片的阶级式布置,有效减小单体电池内 电池间的温差,增加单体电池 电池组的温度均匀性。具有控温和均温效果明显,结构紧凑,安装和维护方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接触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组、循环泵、换热器、导热块、金属管道、进口集液箱,出口集液箱以及固定支架;所述导热块与电池紧密贴合,宽度沿冷却液流动方向递增;所述金属管道穿过小孔将各个导热块连接在一起,所述进口集液箱和出口集液箱分别安装在金属管道两侧。本发明利用导热块宽度的变化,减小了冷却液流动方向上存在的温度梯度带来的影响,有效解决了动力电池在运行过程中的控温和均温问题。整个系统结构简单,紧凑,散热效果好,性能稳定。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用于电池模组的存放腔体设有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进风管和出风管均通过具有气门的管道分别连通车外和驾驶室内,所述进风管或出风管上设有风扇,所述存放腔体内和车外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输出温度信号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至风扇和气门的驱动单元。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解决热管理系统多功能需求和低成本、小体积的产业化要求的矛盾。对电池进行控制和管理,整车成本增加很少,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