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原位热温调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极材料技术领域。为微胶囊,外壳层为具有纳米花、纳米片及海胆形多维度纳米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二氧化锰,内壳层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或氧化锆无机材料,胶囊芯为有机相变材料。制备方法是:首先通过界面聚合方法合成出无机壁材包覆的相变材料微胶囊,然后在表面活性剂和还原剂的作用下,将高锰酸根离子在微胶囊表面自组装并还原。该微胶囊可作为具有热调节功能的电极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在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通过其相变材料芯材对电容器和电池实施原位热管理,可有效控制充放电过程中的系统发热,提高超级电容器及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效率和循环稳定性。
一种使用喷雾冷却和吸附式制冷的机载高热流密度设备热管理系统,属于机载设备冷却领域。主要包括储水箱(1)、第一水泵(2)、蒸发器(3)、流量调节阀(4)、第一截止阀(5)、流量计(6)、喷雾室(7)、喷嘴(8)、待冷却表面(9)、热回收器(10)、吸附床(11)、阵列热管箱(12)、外界环境接口(13)、冷凝器(14)、节流阀(15)、第二截止阀(16)、第二水泵(17)。本实用新型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在使用喷雾冷却带走热量的基础上,采取吸附式制冷的方式回收水中余热,并将冷量应用至喷雾冷却中水的预冷过程。该热管理系统结构简单,系统可重复使用,节约了机载能源和机载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纯电动物流车热管理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电动物流车,包括水箱、调速风扇、温度传感器、车载充电机、驱动电机和组合电控单元,水箱的出水管处设有调速水泵,调速水泵的出水端连接在组合电控单元上的进水口端,组合电控单元的出水口端与驱动电机的进水口端连接,驱动电机的回水口端与车载充电机进水口端连接,车载充电机的回水口端连通到水箱的回水端,在水箱的回水端还设有温度传感器;还包括VCU,VCU与调速风扇、调速水泵、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管理系统能对重要部件起到良好的冷却,确保各个部件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保证了车辆安全可靠,实现了热的智能控制与管理。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空气和相变材料冷却的蓄电池模块,包括若干蓄电池单体以及设置在两个蓄电池单体之间的平行流铝扁管。所述平行流铝扁管上开设有若干微通道;所述微通道包括若干个作为空气流道的微通道和若干个填充有相变材料的微通道;相邻两个填充有相变材料的微通道之间间隔有至少一个作为空气流道的微通道。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相变材料应用于电池热管理中,在蓄电池模块在放电过程中温度达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依靠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来吸收蓄电池模块放出的热量并以潜热的形式储存起来,从而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减小电池组内的温度差异,降低局部热区的形成,有效地防止电池热失控,提高蓄电池模块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全天候有效热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池盒、放置于电池盒内由锂离子电池组成的锂离子电池组、电池盒内壁填充的保温材料、锂离子电池间设置的导热套管,所述导热套管内填充相变材料或热管,填充相变材料的导热套管和填充热管的导热套管交替均匀排列,所述热管顶部设有翅片。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使用方便、适应性好,能够有效改善锂离子电池组在低温环境下的充放电性能以及高温环境下的热安全性并能更好地保证单体电池温度的一致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性能测试方法,包括动力电池系统低温工作性能、动力电池系统高温工作性能及动力电池系统温度均匀性性能的测试,并进行综合评价。本发明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性能测试方法简单,可以预测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适应性,测试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性能,为评估动力电池系统环境适应性提供了可靠的评估依据;测试方法从热管理性能和能耗等最重要的方面进行综合测评,达到对动力电池系统温度适应性客观、科学评价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方便对车辆的使用便捷性、续驶里程、使用寿命等作出评估。
在金刚石膜、基材或窗的形成方法中,提供一种硅基材,并且金刚石膜、基材或窗CVD生长在硅该基材的表面。生长的金刚石膜、基材或窗具有≥100的长径比,其中所述长径比是金刚石膜、基材或窗的最大尺寸除以金刚石膜的厚度所得的比值。可任选地从金刚石膜、基材或窗上除去或分离该硅基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内燃发动机的热能管理系统,该热能管理系统包括具有内燃发动机和第一热交换器的冷却剂回路。冷却剂回路配置成使冷却剂传送通过其中。热能管理系统包括气体回路,该气体回路包括内燃发动机、第一热交换器和排放管线,该排放管线配置成从气体回路传送由发动机产生的排放气体。第一热交换器使热能在流动通过冷却剂回路的冷却剂与流动通过气体回路的排放气体之间进行交换。
一种汽车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建模及控制方法,属于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及水温控制方法。在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中,建立了精确的气缸对内壁的加热功率模型、水套与冷却液的换热系数模型及散热器的散热功率模型。本发明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可测量的信号,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从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机理出发,推导出动力学模型中三个中间变量;根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推导出系统的逆动力学模型;根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设计史密斯预估器;设计PD反馈控制器。本发明精确的建立了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使控制精度得以提高。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电池模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热管理装置,与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连接,具有相对的顶部安装面及底部安装面;第一模组单元,包括依次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单体电池;第二模组单元,包括依次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单体电池;第一模组单元及第二模组单元在第二方向上层叠设置并分布在热管理装置的两侧,以使第一模组单元及第二模组单元的其中一者与底部安装面进行热交换,另一者与顶部安装面进行热交换,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能量密度及冷却效率高,且成本较低。
一种电池包的热管理结构,包括电池包、壳体、冷却管和冷却板,电池包、冷却管和冷却板安装在壳体内,电池包由若干个电池模组构成,电池模组由若干个电池组构成,电池组由若干个电池并排在一起构成,冷却管与冷却板相连通,电池在安装后的轴线呈水平放置,若干个电池组沿着电池的轴向排布,若干个电池模组沿着电池的轴向方向布置,并通过连接板连接在一起,冷却板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电池模组在竖直方向的上方,冷却管位于电池模组在竖直方向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可以更有效的降低电池温度,并适合电池模组的垂直布置,在高度方向上不受尺寸约束,有利于对整个电池模组冷却系统的管理布置,适应性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加热冷却系统、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涉及整车结构技术领域,电池加热冷却系统包括:加热器、水泵、制冷器、第一液体管路、第一气体管路和第一阀门;其中,所述第一液体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泵连接,形成一闭合回路,所述第一液体管路经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依次穿过所述制冷器、动力电池、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还与动力系统冷却系统连通;所述第一气体管路穿过所述制冷器,与空调制冷系统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满足了对电池冷却的需求,且充分利用了动力系统冷却系统的余热为电池加热,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电池的续驶里程和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