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用于液冷型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软包铝塑复合膜,依次包括改性ETFE层、尼龙层、铝箔层和PP层,所述改性ETFE层和所述尼龙层之间通过接着树脂层连接,所述尼龙层与所述铝箔层之间、所述铝箔层与所述PP层之间分别通过粘合剂层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液冷型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软包铝塑复合膜,对铝塑膜外层材料进行改性,使其具有抗水解的功能,以保证电池能在液冷系统中长期正常工作,可应用于具有特殊要求的动力汽车电池pack,即采用液冷的方式进行电池热管理,双层铝箔结构使得该铝塑膜的阻隔性极为优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部件技术领域的双层动力电池结构,所述的双层动力电池结构的动力电池的多个上层电池模组(1)和多个下层电池模组(2)之间设置上层温控部件(5),多个下层电池模组(2)底部位置设置下层温控部件(6),上层温控部件(5)固定夹装在上层模组支架(3)和下层模组支架(4)之间,下层温控部件(6)固定夹装在下层模组支架(4)和箱体横梁(7)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动力电池结构,结构简单,在不增加电池模组整体高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两层电池模组之间安全的电气间隙来布置温控部件,使得新能源乘用车电池系统得以采用水冷散热或热水加热,提高新能源乘用车的热管理系统性能和效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膨胀罐,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呈长方体,且竖向设置的罐体,所述罐体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罐体的底部具有用于给燃料电池冷却系统补充冷却液的补水管,所述罐体的顶部具有突出设置的加水口,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加水口上的盖子,所述盖子上具有与大气相通的溢流管口,所述溢流管口上连接有溢流管。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保证冷却液压力可控,并能与空气、氢气两侧压力均衡;能够有效解决水泵急停时,冷却液逆冲进膨胀罐溢出的问题,确保燃料电池冷却液不被污染,保证燃料电池运行安全等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包电芯小模组及其成组方法,通过设置分隔板将电芯分离散热,壳体和分隔板均能为电芯散热,可有效增大电芯的散热面积,提高了小模组的体积能量密度,对其热管理更易实现,同时也简化了小模组的生产安装等工序,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方法及电池模组,该热管理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导热隔板,每两个相邻的导热隔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芯的空间。每个导热隔板内设置有金属管道,该金属管道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并贯穿该导热隔板,该多个导热隔板被贯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板。端板开设有与各金属管道连通的腔体及与该腔体连通的通道口,流体可通过该通道口进入或流出热管理装置。端板包括与各金属管道接触的导电部及用于隔离该导电部的绝缘部,每个端板的导电部分别与电源电性连接,以使金属管道在电源开启时导电发热,为设置在导热隔板之间的电芯加热。如此,可以对热管理装置中的各个电芯均匀地进行加热。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热管理模块,所述热管理模块包括:运行数据计算模块、数据获取模块、控制模块;该电池热管理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网络连接的热管理监控单元,该热管理监控单元包括温度监测模块、网络模块和设备接口模块,所述设备接口模块与网络模块电路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向换向阀,包括阀体外壳,内部设有柱状的腔体,还设有连通内壁至外壁的第一和第二介质源端通道、以及第一和第二散热器端通道;阀芯,能在腔体内沿轴向位移,其上设有第一和第二流入通道、以及第一和第二流出通道,当阀芯关于阀芯外壳位于第一相对位置时,第一介质源端通道和第一散热器端通道在内壁上的出口与第一流入通道相接,以及第二介质源端通道和第二散热器端通道在内壁上的出口与第一流出通道相接,以及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介质源端通道和第二散热器端通道在内壁上的出口与第二流入通道相接,以及第二介质源端通道和第一散热器端通道在内壁上的出口与第二流出通道相接。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该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箱、调温装置、控制器、电源开关和多个半导体制冷片。调温装置与电池箱连接,多个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调温装置上,并通过电源开关与电池箱的电源端连接,控制器与电源开关连接,用于控制电源开关以使多个半导体制冷片制冷。电池箱内设置有多个相变组件和多个电池组件,每个相变组件内设置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调温装置包括:中空板和多个热管,中空板在真空状态下用冷却液填充,每个热管的一端均与所述中空板连通,另一端封闭且镶嵌于电池箱内部。本发明具备结构简单、散热效率高、易于控制、重量轻、成本低、性能优良等优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离子风散热单体,包括多级电极对,每级所述电极对均包括接收电极,以及设置于所述接收电极上,发射源相对于所述接收电极朝向外侧的发射电极;所述电极对按预定间隔依次排列,且发射源朝向一致,产生由所述发射电极到下一电极对的接收电极的离子风。该离子风散热单体将离子风的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式结构,有效解决了离子风散热单体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离子风散热单体的离子风散热系统,一种离子风散热温控系统,以及一种包括上述离子风散热系统和离子风散热温控系统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基于整车热管理的汽车水源式热泵空调系统,具有制冷、制热、电池冷却、电池加热等多种功能模式,通过回收冷却系统余热提高现有技术中低温下热泵运行蒸发过热度,从而提高热泵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辆,包括:动力总成、悬置总成、车身和热管理系统,动力总成包括增压发动机、与增压发动机相连的发电机、与发电机电连接的驱动电机及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的减速器总成,且增压发动机与发电机之间的动力传递机构集成在减速器总成的壳体内;动力总成通过悬置总成安装在车身上;热管理系统安装在车身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能源车辆,采用增压发动机与减速器及双电机集成作为动力总成,采用四点悬置,解决了增程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布置分散的问题,而又比混动车型简单;采用增压中冷增程器保证整车在增程工作模式动力性能,同时满足有限空间布置要求。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机组件冷却流路,所述电机组件冷却流路用于冷却电机组件,且所述电机组件冷却流路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电池组件冷却流路,所述电池组件冷却流路用于冷却电池组件,且所述电池组件冷却流路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散热器冷却流路,所述散热器冷却流路上串联有散热器,且所述散热器冷却流路具有第五端和第六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工况自动选择对应的冷却方式,使得热管理更加高效,且可以在特殊工况下,充分利用电机组件产生的热量对电池组件进行加热,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