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及其管理方法,属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动力电池包的实时温度T,并对实时温度T预先设定四个温度等级,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差电池模块的高低温端的温差 T,电压传感器检测温差电池模块的温差电压U;控制器预设温差电池模块的临界温度为Th,临界电压为Uh,低温端温度T1,高温端温度T2,若判断 T>Th且U>Uh,则控制温度继电器模块驱动温差电池模块动作;控制器基于预设的温度等级,对动力电池包的实时温度T进行判断。优点:通过优化控制策略将风冷和水冷有机结合,实现对动力电池高效的热管理,可以提高电池寿命和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芯组件及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芯组件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电池芯体、设置在相邻两电池芯体之间的框架和导热板体,所述电池芯体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导热板体包括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位于所述框架的内部且与相邻的两电池芯体热接触,所述第二导热部位于所述框架的外部,提高了电池芯体的均热效率,避免使用其他的结构固定电池芯体时,导致的电池芯体结构复杂的问题,进而简化了电池芯体结构复杂,减小了电池芯体的质量和体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所述电池系统包括:BDU模块、BMS模块、液冷管路及电池模组;所述液冷管路与所述电池模组设置的液冷扁管连接形成热管理回路,用于对所述电池模组进行热管理;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一电芯夹板和第二电芯夹板依次首尾相连,并且通过电池模组错位连接构成用于安装所述BDU模块和BMS模块的BDU安装区域和BMS安装区域。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模组错位连接形成BDU安装区域和BMS安装区域并将BDU模块和BMS模块分别设置于其中,减少了安装BDU模块和BMS模块所占用的空间,使电池系统布局更加紧凑,从而提高了电池系统的空间利用率。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池状态监测系统,由软、硬件核核心包括:智能电池、智能网关、云管理系统,以及跨平台客户端管理软件与移动端APP应用,系统基于智能传输、云计算、大数据管理、可视化数据管理等技术,电信数据回传定位等新型网络服务,本系统提供精准的电压、电流、温度、SOC、SOH等实时工况信息,使用智能电池系统,电池的内部工作状态可以一目了然。具有智能预警、智能预测、智能位置服务等诸多的实用功能与服务,通过浏览器、移动APP应用等操作终端,相关运维团队与人员可以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对电池进行监测与管理,帮助客户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远程巡检与运维。智能电池系统能够对电池组或单支电池进行全寿命期的精细化管理,保障电池总是工作在最健康状态。
披露了一种流体装置,该流体装置包括适于输送循环流体的封闭通路。该封闭通路包括流动单元,该流动单元具有第一电极和在该循环流体的流动的下游方向上与第一电极偏移的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形成为网格结构并且被布置成允许该循环流体流过该第一电极。该流体装置可以用于控制或调节在该封闭通路中循环的流体的流动,由此充当打开、减小或甚至关闭通路的阀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机余热利用装置,包括连通的第一三通管、第一水泵、三通阀、散热器、双流道冷却器和第二三通管,第一水泵和三通阀之间的管路流经电机及电机控制总成吸收余热,第一水泵与三通阀之间设置第一水温传感器,散热器与双流道冷却器并联,散热器连通三通阀和第二三通管;双流道冷却器的一条流道连通三通阀和第二三通管,另一条流道连通电加热器、暖通空调、第三三通管和第二水泵,电加热器与暖通空调之间设置第二水温传感器,第三三通管连通暖通系统加注水壶,控制装置与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一水温传感器、第二水温传感器、三通阀、暖通空调和电加热器通信连接,利用电机余热。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电动汽车电机余热利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的方法和系统。本申请提供用于估算行程的传动系统温度的方法和系统。在一个示例中,方法包括请求车辆操作者输入行程的一个或多个行进参数、预测车辆操作者省略输入的行进参数,以及显示行程的经估算的燃料经济性,其中经估算的燃料经济性基于经估算的传动系统温度,经估算的传动系统温度基于行进参数。
本发明公开一种有助于柴油机快速升温的控制方法,柴油机设置增压前进气管、增压后进气管、增压器、涡前排气管、涡后排气管、后处理箱、后处理排气管、控制装置;后处理排气管通过连通管与增压前进气管连通,连通管上设置阀门;控制装置与用于检测后处理排气管的排气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通信连接,柴油机启动后,当后处理排气管的排气温度低于第一温度120℃ 150℃时,控制装置开启阀门。尾气通过连通管进入到增压前进气管中,将冷态NRTC的提温过程缩短,让SCR系统尽快进入尿素喷射状态,将该阶段的NOx排放进一步降低,提高低温情况下SCR后处理系统NOx的排放物转化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有助于柴油机快速升温的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及汽车。其中,该装置包括:缸体水套(10),缸盖水套(12),散热器(14)、以及冷却液管路(16),其中,冷却液管路(16)中的冷却液从汽车发动机吸收热量后通过散热器(14)将吸收的热量传到大气中,其中,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一温控器(18)、第二温控器(19),其中,第一温控器(18),连接于冷却液管路(16)中并与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电连接,用于根据ECU发出的第一ECU信号,通过缸体水套(10)控制缸体的温度;第二温控器(19),连接于冷却液管路(16)中并与ECU电连接,用于根据ECU发出的第二ECU信号,通过缸盖水套(12)控制缸盖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包括上盖、下盖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两端开口筒状的陶瓷基体和固定在所述陶瓷基体表面的纳米电热膜,在所述下盖上设有两个与所述纳米电热膜连接的电极。本申请中的加热装置采用陶瓷基体高温烧结而成,耐高温,导热快,相对强度高,比重小,重量轻;同时在陶瓷基体的表面设置纳米电热膜,通过纳米薄膜加热技术取代传统的电阻丝或PTC加热方式,纳米薄膜加热的响应速度更快,加热速度更快,加热效率高,水电分离设计,可靠性高,安全性强,寿命长,相对成本低。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能源商用车电池包及电动车。该新能源商用车电池包包括箱体、具有多个液冷板的液冷组件、密封圈、封闭件、多个汇流件和多个电池模组,箱体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置腔,液冷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各电池模组固定贴合于各液冷板,各汇流件交错设置于多个电池模组之间,每个汇流件与每两个电池模组电性连接以形成具有两个自由端的模组结构,密封圈设置于开口边缘,封闭件扣合于密封圈远离开口边缘的位置。该新能源商用车电池包能对电池进行局部针对性热管理,提高热管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式冷却保温电池系统,包括设下箱体的电池箱体,下箱体自下而上顺次设下箱盖、隔热层和导热板,下箱盖上设槽体,槽体与隔热层和导热板配合为封闭流道,流道出口和流道入口分别设于下箱体侧边;导热板上设电池模组块,电池模组块外的下箱体上配合设上箱体;电池模组块配合设分别连接至控制器的若干温度传感器,控制器连接两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流道出口和流道入口的外部温控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热路径的建立 阻隔技术,利用冷却液和真空作为媒介,轻松调和保温、自然冷却和液冷之间的矛盾,热管理能在三种热管理模式中自如切换,在保证良好热管理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热管理能耗,应用于车辆时,提升整车续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