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商务网-热传散热产品智能制造信息平台
信息列表
  • 用于确定机动车的续航里程的方法和机动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确定机动车(10)的续航里程的方法。首先接收机动车外部数据,其中机动车外部数据包括至少一个天气参数值。根据机动车外部数据确定依赖于机动车的参数值。根据依赖于机动车的参数值确定机动车(10)的续航里程。该机动车外部数据由至少一个其他机动车(18)提供。

  • 冷却管路、整车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本公开涉及一种冷却管路、整车热管理系统和汽车,其中,该冷却管路包括用于冷却液体通过的管路(1),所述冷却管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管路(1)外侧的镂空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改变了冷却管路的截面形状,提高了冷却管的散热面积,因此能够更有效快速的对管道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散热器或其他冷却装置的散热功率,节省了整车的电能或燃油消耗。

  • 用于空燃比控制的汽缸内EGR

    空燃比管理包含感测发动机的功率输出请求,和确定燃料高效的空燃比。感测连接到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中的一个或两个中的当前空燃比。基于所述燃料高效的空燃比和基于所述当前空燃比确定空燃比调整。选择汽缸内排气再循环技术。所述汽缸内排气再循环技术调整由燃烧产生的排气的氧气和微粒含量。选择多缸发动机的多个汽缸来实施所述汽缸内排气再循环技术。控制进气阀和排气阀以通过向所述排气施加对应的往复式活塞的第二压缩冲程来调整所述排气的氧气和微粒含量。

  • 用于车辆的电池包换热总成、电池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包换热总成、电池热管理系统和车辆,所述电池包上设置有电池包水循环管路,所述电池包换热总成包括:壳体;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与暖风系统水循环管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可选择地与所述电池包水循环管路相连;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三换热管路和第四换热管路,所述第三换热管路与制冷系统的制冷剂管路相连,所述第四管路可选择地与所述电池包水循环管路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换热总成具有管路少、装配简单,布置空间小的特点。

  • 一种电池箱、动力电池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箱、动力电池及车辆。车辆包括车体,车体上设置有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包括电池箱以及设置在电池箱内的电池模组,电池箱包括箱体,箱体上设置有半导体热管理装置,半导体热管理装置包括嵌装在箱体壁面上的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外侧连接有外热交换结构,内侧连接有内热交换结构,外热交换结构和内热交换结构至少一个的面积大于半导体制冷片的面积,超出部分构成换热增加面,箱体的箱壁与换热增加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层。所述半导体热管理装置,箱体箱壁与换热增加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层,阻止换热增加面与箱体之间的热量传递,从而避免热量通过箱体传递至箱体内部或外部,进而提高半导体热管理装置的工作效率。

  • 温控组件及电池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温控组件及电池模组。温控组件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及扁管。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分别设置在扁管两端。扁管包括液流通道,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与液流通道连通。扁管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隔板沿扁管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扁管内,以将液流通道分为多个子通道。扁管包括相对的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隔板与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连接且不垂直,其中,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位于扁管的宽度方向。在扁管受到外力作用时,由于隔板以倾斜方式设置在扁管内,子通道的截面近似平行四边形,扁管可以发生一定的形变以吸收受到的作用力,从而保证通道不会被阻塞,并且延长温控组件的使用寿命。

  • 电池模块及电池热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块及电池热管理系统。该电池模块包括:电池芯组件,电池芯组件具有侧面、底面和顶面;至少一个侧面具有导热面;与电池芯组件固定连接的均热板组件,均热板组件包括均热部和导热部;均热部与导热面热接触;导热部位于电池芯组件的顶面上,且导热部在顶面的投影位于顶面内;和 或,导热部位于电池芯组件的底面上,且导热部在底面的投影位于底面内;导热部与外部的热源或冷源热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均热板组件的导热部将外部的热量传递给电池芯组件或者将电池芯组件的热量向外导出,由于导热部全部位于均热板组件的顶部和 或底部内,使得该电池模块具有较小的体积,从而便于在电池箱体内布置更多的电池模块。

  • 包括被动热管理功能的电感电路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感电路,所述电感电路包括:a)由磁性材料制成的整体磁芯(20),该磁芯包括框架(21)和杆(30),所述杆布置在所述框架(21)的中心,从而形成两个矩形磁环,矩形磁环相对于所述杆(30)对称并在所述杆(30)的对称平面处相邻,矩形磁环还具有有效磁长度l,所述磁环的直线部分具有表面积为A的横截面;b)匝数为N的线圈(40);c)暴露在外部空气中的用于散热的散热片(50),所述电感电路的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50)被包含在所述框架(21)的至少一个体积区域(24a,24b)中,形成所述杆(30)的至少一个端部的延长部分。

  • 包括含有被动热管理装置的至少一个感应器的电子设备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载体(2)、至少一个有源元件(4)和至少一个感应器(6),所述感应器(6)包括芯(10)和围绕芯的至少一部分的绕组(12),芯(10)界定磁路的至少一部分,磁通线旨在沿着磁路行进。芯(10)包括本体(14),本体包括限定磁路的两个连续区域的至少两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厚度相对于其长度和宽度而言较小,每个部分包括相对于磁路的方向在侧面的表面,一个部分通过其侧表面的一部分与载体直接接触,另一个部分相对于载体(2)定位成使得其侧表面不与载体(2)接触。

  • 一种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热失控抑制效能的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热失控抑制效能的测试装置,包括测试部、电池热失控触发部、电池状态监测部、紧急灭火部、烟气检测系统以及智能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对配置或未配置热管理系统的锂离子电池组采用多种方式触发热失控,可模拟电动车辆中电池组遭受的多种极端、滥用情况,通过获取电池组在配置热管理系统前后的温度、电压、电流、产热特性以及产生烟气的组分与毒性,系统地测试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对热失控发生与蔓延的抑制效能,并实现对热失控测试可能引发起火的高效扑灭,保证人员与设备安全;同时能够为评估热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对提高电动车辆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和优异的实用价值。

  • 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电池组热管理方法及汽车

    本发明是一种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电池组热管理方法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而设计。该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包括用于容纳电池组的封闭空间,封闭空间连通有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进风管道与驾驶舱连通,用于将驾驶舱内的冷风或热风引入封闭空间中,封闭空间与出风管道之间设置有风机,风机能够将封闭空间中的气流经出风管道排出至外环境。该电池组热管理方法利用上述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对电池组进行热管理。该汽车包括上述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本发明提供的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电池组热管理方法及汽车用于对电动汽车的电池组进行热管理。

  • 一种动力电池包热管理总成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热管理总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包均采用冷媒介质调温的技术问题。该热管理总成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中设置有并排的若干组单体电池,与每一组所述单体电池相邻设置有导热板进行传热,所述导热板端部设置有折弯延伸的热传导部,所述热传导部与均热板接触进行传热;所述电池模组中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两个导热面,内侧的导热面和所述均热板接触进行传热,外侧的导热面和散热板接触进行传热。本发明可有效提升电池包热管理水平,保证电池包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工作,提升电池包性能,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同时也可大幅提升储能系统轻量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