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商务网-热传散热产品智能制造信息平台
信息列表
  • 一种机载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载热管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电子舱、滑油系统、座舱和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温度传感器、控制器、位于电子舱的用于对电子舱降温的冷凝器和位于滑油系统的用于对滑油系统降温的换热器;第一冲压空气依次经过第一阀门、冷凝器和换热器后,通过第二阀门与座舱连通;第二冲压空气通过第三阀门与座舱连通,第一冲压气和第二冲压空气均为来自机体外部的气体,温度传感器用于对座舱内的温度进行监测,控制器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监测得到的数据对各阀门的开度进行调节。本发明提供的机载热管理系统及方法在满足座舱对引气温度和流量需求的基础上,提高了燃油利用率,减少了发动机引气和代偿损失。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汽车ECU、蓄电池组、液冷系统、风冷器和发动机,在汽车运行时蓄电池散热组件和风冷器保持对蓄电池组的散热,蒸发箱能够降低大部分的汽车发动机温度,汽车ECU通过蓄电池温度传感器和发动机温度传感器判断蓄电池组和发动机运行状态,再通过调节流量控制电机对蓄电池组合发动机进行更精准的热量控制,整个液冷系统对蓄电池和发动机进行综合散热处理,简化了散热装置,节约了汽车内部空间,汽车在低温下启动前先进性预热,保证蓄电池组电解液温度在最佳温度下运行,增加蓄电池使用寿命,提高蓄电池能量使用效率。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正温度系数加热器和新能源汽车

    本实用新型公布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正温度系数(PTC)加热器和新能源汽车。PTC加热器包含壳体(51)及布置在所述壳体(51)中的腔室(52);所述腔室(52)内布置有PTC加热元件(80);所述PTC加热器还包括第一进水口(53)、第二进水口(54)、第一出水口(55)和第二出水口(56);所述第一进水口(53)、第二进水口(54)、第一出水口(55)和第二出水口(56)分别与所述腔室(52)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53)和第一出水口(55)适配于与所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水路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54)和第二出水口(56)适配于与所述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水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降低PTC加热器的能耗,减少PTC加热器的结构体积和质量,成本相应降低。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系统和电驱动冷却系统,电驱动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路中布置有电加热器、电机、电池和电控;电池和电控所在的冷却液回路串联,电机所在的冷却液回路与电池和电控所在的冷却液回路并联,电加热器所在的冷却液回路分别与电机所在的冷却液回路以及电池和电控所在的冷却液回路串联;空调系统的室内换热器和 或室外换热器与电驱动冷却系统的经过电机和 或经过电加热器和 或经过电池和电控的冷却液回路连通。当乘员舱采暖或室外换热器除霜时,利用电机的废热和 或电加热器的热量和 或电池和电控的废热对空调系统进行辅助制热,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 复合式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电动汽车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式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电动汽车。该复合式热管理系统,用于电动汽车中,包括用于调节电池箱温度的第一子系统以及用于调节车内温度的第二子系统,第一子系统具有冷凝蒸发器,第一子系统中循环有第一冷媒,且第一冷媒流经冷凝蒸发器中具有的第一流道,第二子系统中循环有第二冷媒,且第二冷媒流经冷凝蒸发器中具有的第二流道,第一冷媒与第二冷媒在冷凝蒸发器中进行热交换。根据本发明的复合式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电动汽车,具有多种工作模式,通过冷凝蒸发器的复叠作用,使系统在低温环境下具有更高的制热量及制热能耗比,在高温环境下具有更高的制冷量和制冷能耗比,有效提高系统能效。

  • 电动汽车准备用车模式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准备用车模式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车主通过移动终端下载APP客户端,在使用车辆前可通过APP端选择准备用车模式,整车控制器即对车辆进行控制;一定时间内,未使用车辆,APP端将提示车主进行下一步操作;若车辆显示故障,将该故障上报至APP端,车主在到达车辆附近前即可获知车辆故障,以便更换其他交通方式出行,本发明采用了一键式操作,可操作性强。车主提前将有效信息输入APP,有效避免了每次重复性设置的繁琐操作,更加智能化,人性化,适应当代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生活。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集成化PDU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集成化PDU系统,主要集成高压分配子系统PDU、DC DC转换子系统和整车热管理子系统,具体包括IPDU模块,其内包括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高压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充及高压回路、EMC滤波器以及高压分配模块,其输入端连接高压电输入接口,高压分配模块上设有高压输出DC DC接口和若干高压输出接口;低压模块包括CPU及相关控制 检测电路,CPU分别连接高压输出DC DC接口和预充及高压回路与EMC滤波器间的高压线路以监视高压模块,CPU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各种车载低压负载以控制其启动和停止,且将整车热管理系统中的输入采集模块、输出控制模块集成在IPDU模块中,使输入输出都由同一个控制器实现,有效降低PDU的成本和体积,并提高零部件能量密度。

  • 一种带有热管理的小型化的DPF系统

    本发明为一种带有热管理的小型化的DPF系统,包括质量流量计、空气调控装置、加热装置、控制核心和DPF主体再生段以及冷却装置,所述空气调控装置为实验室装置或车载装置;所述DPF冷却装置采用“水冷缸套式”结构,包括冷却水腔、冷却水箱、水泵、冷却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冷却水腔套在DPF主体再生段上,冷却水腔中填充冷却液;所述DPF主体的过滤体包括两端开口中间设有隔板的开放通道及两端堵住的封闭通道;所述隔板将开放通道分隔成两个空间,封闭通道具有过滤腔,过滤腔的横跨开放通道的两个空间;多个封闭通道以开放通道为中心沿长度方向围绕开放通道布置,开放通道的壁面均为过滤面。该系统采用迷宫式过滤,保证DPF能及时再生,实现DPF系统的小型化。

  • 混合动力车辆冷却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冷却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属于整车冷却领域,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回路、变速器冷却回路和电池模块冷却回路;各冷却回路能够通过热管理模块相互连通;并通过热管理模块与散热器相连;热管理模块通过监测电池模块、发动机和变速器的状态信号,判断整车行驶状态,确定预置信号,然后根据各个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进行修正,确定输出信号,调节各冷却回路的冷却水流量。本发明将发动机冷却回路、变速器冷却回路和电池模块冷却回路集成进行统一控制,有效地利用了电池模块的热负荷,提供了发动机和变速器起动时的温度,降低了整车的排放及油耗,同时,通过独立控制各冷却回路,降低了整车热损,提高了整车可靠性。

    2019-02-15 00:00:00 #石家庄铁道大学 #王云泽
  • 一种具有热管装置的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热管装置的电池包,包括至少两列电池单元,每列电池单元中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之间均具有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的正反两个板面为冷却面,所述电池单元贴靠在所述冷却面上;在不同列但位于同一排的电池单元共用同一块冷却板并贴靠在同一个冷却面上;相邻的两列电池单元之间设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具有连接部、自连接部向着相同方向延伸出的若干隔断部分,贴靠在同一个冷却面上的两个电池单元被一个隔断部分隔开,相邻两个隔断部分之间具有用于所述冷却板穿过的缝隙。该电池包在满足电池单元散热的需求的同时还满足了电池单元固定的要求,具有结构紧凑、加工简单、节能高效的优点。

    2019-02-15 00:00:00 #南京林业大学 #马哲树 #蒋涛
  • 软包电池膨胀吸收装置及电池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膨胀吸收装置及电池模组,涉及电池技术领域。通过可以设置在电池模组中的可以发生形变的膨胀吸收结构,吸收软包电池因为膨胀产生的形变,同时通过设置在膨胀吸收腔体内部的膨胀吸收结构的形变实现对软包电池膨胀的吸收。此外,还通过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使膨胀吸收腔体可以流通液体,实现对软包电池的热量管理,提高软包电池模组的热量管理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膨胀吸收装置整体结构简单,能够吸收软包电池模组中出现电池膨胀时的形变,使软包电池膨胀时不会因为电池模组的其他结构造成损坏,保证软包电池模组的成组安全。

  • 液冷电池模组及新能源汽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电池模组及新能源汽车,液冷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固定板、电芯、液冷扁管,所述液冷扁管绕设于相互平行的相邻两排电芯之间,用于对电芯进行热管理;所述电芯与所述液冷扁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电芯与所述液冷扁管的灌胶,所述灌胶还用于实现所述电芯与所述液冷扁管之间的热传递;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固定所述电芯的发泡胶。所述液冷电池模组散热性好,比能密度大,同时灌胶和发泡材料填充也能提升电池使用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分散电池爆炸的热量,同时也能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