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商务网-热传散热产品智能制造信息平台
信息列表
  • 一种充分利用废热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分利用废热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依次串联连接并形成循环回路的水泵、水暖PTC、暖风芯体、回热器、冷却器、动力电池、CDU、电动机冷却器、水冷冷凝器、散热器和膨胀水箱,所述水暖PTC和散热器的两端连接旁通水管,所述冷却器与水冷冷凝器之间设有制冷换热单元,所述制冷换热单元内与所述冷却器并联设置空调蒸发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系统可以有效利用电池废热、电机废热、压缩机耗功产生的废热,把这些热量用于乘员舱空调制热、除霜、除雾和电池加热,有效降低了水热PTC的功率需求,从而减少热管理系统的能耗,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 一种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能量回收方法

    本发明涉及纯电动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能量回收方法,行驶模式下,电池包允许的最大充电功率为以下两种情况下的最小值:其一、BMS允许的最大充电瞬时功率;其二、BMS允许的最大充电持续功率。TMM能量分配,具体地,其一、在有除霜除雾请求的情况下,优先响应除霜除雾功能;其二、无除霜除雾请求,VCU首先需要根据电池包允许的最大放电功率来判断电池热管理功率和行驶功率分配的优先级。整车行驶和热管理过程中,VCU控制电池根据需求优先给DCDC分配功率,并分配车辆行驶和热管理间的能量消耗。并且所有的控制器都保持协调工作状态,提高了电动车辆的能量使用效率,增加了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

  • 电动汽车的驱动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驱动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当前电机本体温度;如果所述当前电机本体温度大于冷却温度值且小于保护温度值,且车辆的当前车速大于第一预设车速,则根据峰值扭矩限制系数控制所述驱动功率输出;如果所述当前电机本体温度大于所述保护温度值,则根据需求扭矩限制值控制所述驱动功率输出。该方法使得车辆电机系统在不出现明显过温情况下,满足驾驶员的各项驾驶需求,并在车辆运行情况超出热管理冷却能力时,可以有效防止电机本体过温情况发生,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控制的准确性,提升车辆的可靠性,简单易实现。

  • 使用储热器的混合动力和全电动车辆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本公开内容涉及使用储热器的混合动力和全电动车辆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组、与电池组流体连通的热交换器、置于热交换器与电池组之间以使热交换流体在热交换器与电池组之间的冷却剂回路中流动的泵。储热器相对于通过冷却剂回路的热交换流体的流动方向设置在电池组的下游并且沿通过冷却剂回路的热交换流体的流动方向设置在热交换器的上游。阀沿通过冷却剂回路的冷却剂的流动方向设置在储热器上游的冷却剂回路中。阀控制通过储热器和热交换器中至少之一的冷却剂的流动的至少一部分。

  • 一种超高温集成式电池热管理客车空调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高温集成式电池热管理客车空调,其特征在于:空调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共用压缩机、冷凝芯体和冷凝风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比于空调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分开安装的装置,该装置采用高度集成方案,在原空调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板式换热器和水路膨胀阀,减低产品的重量和成本,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便于产品的空间布置,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客户体验;满足了高温环境下用户对空调的降温要求和电池的降温要求,值得在客车空调领域推广使用。

  • 一种电池模组的温度采集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的温度采集结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圆柱型电池单体、电芯支架下盖、电芯支架上盖和多个汇流排,所述多个圆柱型电池单体的两端分别卡固在电芯支架下盖和电芯支架上盖上;所述多个汇流排与电芯支架下盖和电芯支架上盖贴合并与多个圆柱型电池单体的端面焊接;所述温度采集结构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安装在电芯支架下盖的多个预留安装孔内,用于检测电池模组的内部温度。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温度采集结构可精确获取电池模组内部各个位置处的温度数据,为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热管理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保障电池工作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下。

  • 一种液冷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电池包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液冷换热器。包括由散热板叠合形成的散热组件,散热组件的背部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处于最顶部的散热板的上侧通过上边板封装,处于最底部的散热板的底侧通过下边板封装。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换热器,作为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体由铝质散热板层层叠合而成,每层之间形成空腔作为冷却液和制冷剂的流通通道。制冷剂进、出管接口和散热板之间形成的第一、三、五等奇数个空腔为制冷剂通道;冷却液进、出管和散热板之间形成的第二、四、六等偶数个空腔为冷却液通道。因此,利用散热板可将冷却液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已达到冷却电池包的作用。

  • 一种铒玻璃板条激光器的冷却方法

    本发明属于固体激光器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需循环水冷或TEC冷却的LD双侧面泵浦铒玻璃板条激光器冷却方法。该冷却方法包括将铒玻璃板条激光器中的Bar条、铒玻璃、调Q晶体和快轴准直镜全部浸在冷却液中。本方法使得板条晶体的散热更均匀,能够有效地减少增益介质的温度梯度,有利于高光束质量的激光输出,同时也能够避免传统的庞大的冷却系统,大副度减小整个激光器的结构尺寸。

  • 稳固的永磁电机和方法

    用于增强具有转子、定子和壳体的电机的鲁棒性和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转子包括径向安装的永久磁体阵列,并且定子包括围绕转子径向定位的多个电磁体。通过提供与相邻的永久磁体接触的第一导热介电密封剂来稳定转子。通过提供与相邻的电磁体接触的第二导热介电密封剂来稳定定子。

  • 电机定子冷却系统和方法

    一种电机,其具有转子、定子和壳体。转子包括径向安装的永久磁体阵列,并且定子包括围绕转子径向定位的多个电磁体。定子封装成使得定子密封剂与壳体结构,例如壳体端板,热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整个周边部分与定子或定子密封剂热接触。定子密封剂提供了从定子到壳体的装置鲁棒性和热传递。可以通过将添加剂混合到密封剂中以增加导热率来增强密封剂的导热率。

  • 电机转子冷却系统和方法

    一种电机,其具有转子、定子和壳体。转子包括径向安装的永久磁体阵列,并且定子包括围绕转子径向定位的多个电磁体。该电机包括流体通路,该流体通路包括由定子包围并定位在所述转子和壳体之间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流体通路还包括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以及延伸穿过所示转子的多个通风通道。所述气隙和通风通道与第一空腔和第二腔体流体连通。所述转子还包括延伸到第一空腔或第二空腔中的内部风扇。当使转子相对于定子旋转时,所述风扇使空气或其他流体流通通过所述流体通路以冷却转子。

  • 一种基于发动机壳体热源的机翼前缘防冰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发动机壳体热源的机翼前缘防冰结构,包括机翼前缘、发动机、热交换器、液泵、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机翼前缘内部有空腔,所述空腔、液泵和热交换器通过管路串联为流体回路;热交换器固定在发动机壳体上,将发动机壳体的热交换给流体回路中的流体介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流体介质和 或发动机壳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信息控制液泵工作。本发明对机翼前缘进行防冰,保证飞机飞行安全;减少飞机热管理系统的负担;不需要从发动机压气机引气,使得发动机实际工作效率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