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商务网-热传散热产品智能制造信息平台
信息列表
  • 双二次回路补气增焓电动汽车空调热泵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二次回路补气增焓电动汽车空调热泵系统,基于普通空调热泵系统,增设压缩机补气增焓模块、电池热管理模块、乘员舱模块;空调热泵系统分别与压缩机补气增焓模块、电池热管理模块和乘员舱热管理模块相连接。压缩机补气增焓模块中设置经济器,在制热模式时给压缩机进行补气,提高压缩式制热量;电池热管理模块设置冷板二次回路,通过制冷剂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冷却液与电池进行热量交换,可以在冬季对电池模块进行热启动,在夏季对电池模块进行冷却降温。本系统能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同时发挥乘员舱热管理与电池热管理的作用,增设补气增焓系统使热泵系统能够应用于低温工况,增设电池热启动使电池模块能够应用于低温工况。

  • 一种安全性高的电动汽车耦合热管理系统

    一种安全性高的电动汽车耦合热管理系统,主要利用控制芯片、电线、一类电池、电芯、二类电池、截止阀、冷凝器、空压机、蒸发器、加热器和电池散热器之间的配合使用形成的安全性高的电动汽车耦合热管理系统,控制芯片分别通过电线与一类电池、二类电池、冷凝器、空压机、蒸发器、加热器和电池散热器之间电信号连接,当一类电池内部温度高于35℃时,控制芯片将一类电池内部电流传输至二类电池内部,从而热管理系统能够快速传递并调节能量,避免电池内部温度较高活较低时,电池易损坏的情况,通过设置有气凝胶和石墨烯加热膜,可通过气凝胶和石墨烯加热膜在电芯出现热失控的情况下抑制热扩散。

  • 新能源电动叉车热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能源电动叉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电池、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控制器的上方,所述电池位于控制器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位于电池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第一支撑杆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固定块,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导风管和圆孔,导风管便于将马达吹的风导出外部一部分,对外部的零部件同时进行散热,当风经过导风管时,圆孔便于使一部分风集中吹在壳体的上下两端,对壳体上下两端的元器件加速散热,解决了装置不便于对叉车部件进行散热的问题。

  • 一种自吸湿水凝胶、制备方法以及基于其的热管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吸湿水凝胶、制备方法以及基于其的热管理方法,自吸湿水凝胶为耐盐水凝胶与一定浓度的吸湿盐溶液组成的可吸湿水凝胶。制备过程中首先制备耐盐水凝胶;然后将耐盐水凝胶加热烘干,之后将干燥后的水凝胶浸泡于高浓度吸湿性盐中,直至水凝胶完全溶胀后,取出即为自吸湿水凝胶。该自吸湿水凝胶在低温下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进行自动补水,在高温下水分蒸发能够带走大量热量,并能实现吸湿—散热的自动循环。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散热能力优异的特点,能够模仿生物的发汗散热来智能地为各种需要散热的对象进行热管理。在无需外部动力的条件下可自动为发热体散热,并且具有无噪音、体积小、造价低,方便智能的特点。

  • 一种碳化硅纳米线增强高取向石墨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纳米线增强高取向石墨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在其表面生长一层均匀的碳化硅纳米线作为增强相,均匀分布在石墨片层间,形成碳化硅纳米线增强定向排列的石墨片层的各向异性结构;工艺上先以硅粉和片状石墨为原料通过熔盐法制备出碳化硅纳米线包覆片状石墨的粉体,然后预压成型后于1600~2000℃进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烧结过程中施加的轴向压力,使包覆碳化硅纳米线的石墨片层定向排布,烧结后形成的均匀三维陶瓷骨架,可显著提高石墨基体的强度,并约束石墨的热膨胀,从而形成致密、高强、沿片层方向高热导率、垂直片层方向低热膨胀的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将在电子器件、发热部件的传热、散热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一种带有热管理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模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热管理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模组,涉及新能源汽车电附件技术领域,包括内部为密封腔体的电池安装箱、上极板和下极板,电池安装箱设置若干个贯穿电池安装箱的用以安装电芯的电池安装孔,电芯的一端通过导线与上极板连接,另一端通过导线与下极板连接,上极板上部设置用以密封的上封板,下极板下部设置用以密封的下封板,电池安装孔间隔排列,电池安装箱将电池安装孔之间的间隙连通为一个密封的容器,电池安装箱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有用以调温的热管理系统,对电池进行调温处理,保证电池与冷却水的全面接触,达到对电池模组降温和升温的目的,提高散热效率,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 知晓可靠性的集成电路热设计

    揭示了涉及实现半导体设备冷却系统的各实施例,该系统利用对区域电压的知晓和温度可靠性风险考虑。例如,一个所揭示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配置成用于冷却集成电路的冷却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确定将集成电路的每个区域降低到经降低的温度以维持总体故障率的散热因子。接着使用与提高了的电压和温度的相对可靠性风险有关的洞察来执行分析,以标识集成电路的其温度可被允许上升而不超过总体风险率的区域,从而允许具有经降低的散热因子的冷却系统的实现。

  • 用于热管理的由聚碳酸酯制成的不透明多层体

    本发明涉及包括多层体的车身部件,所述多层体以下述顺序包括:a)任选的保护层a,b)基于热塑性聚合物的基底层b,其具有在380至780nm范围小于1 0%的光透过率,根据DIN ISO 13468-2:2006(D65,10°)在4mm的层厚度下测定,和小于40%的能量透过率TDS,根据ISO 13837:2008在4mm的层厚度下测定,c)任选另外的层c,其基于热塑性聚合物,最大厚度为600μm,d)金属层d,其包含选自Ag、Al、Au、Pt、Fe、Cr、Sn、In、Ti、Pd、Nb、Cu、V、不锈钢或其合金中的至少一种元素,厚度为40 nm至500μm,和e)任选的保护层e,其中金属层d布置在多层体的用于朝向交通工具内部的一侧上,并且其中层d之后的层,包括保护层e,具有最大50nm的总厚度。

  • 一种基于热管和相变材料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管和相变材料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箱、相变材料、金属架以及热管,所述电池箱内设有电池,所述相变材料填充在电池箱内,所述金属架穿插分布在相变材料当中,所述金属架的一端与电池接触,所述金属架的另一端与热管接触;所述热管的一端穿插在相变材料当中,所述热管的另一端与外界环境接触;所述的电池、相变材料、金属架及热管放在电池箱中。本发明具有传热快、均温性好、节能的优点,能够保证低温下电池箱始终处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满足低温下电池的保温需求,使得热管具有较高的导热率和良好的均温性。

  • 一种用于液体燃料电池系统低温启动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液体燃料电池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燃料电池系统低温快速启动方法,其特征是采用甲醇、乙醇等有机小分子物质为燃料,在催化燃烧器中进行催化燃烧,燃烧产生的热直接或间接通过电堆加热室为电堆加热,和 或为系统内水热管理部件加热,从而实现液体燃料电池系统低温快速启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利于液体燃料电池系统在低温下启动,提高液体燃料电池的低温环境适应性,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 储能电池系统及其电池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系统及其电池热管理系统,该储能电池系统包括:箱体、空调系统和若干列储能电池柜,每列储能电池柜的预设位置处均设有空调系统的空调室内机,每列储能电池柜对应一个主风道;各列储能电池柜、空调室内机和各个主风道设置在箱体内,每列储能电池柜均包括若干个储能电池柜,每个储能电池柜内均安装有若干个电池插箱,每个电池插箱内均安装有电池芯组件;每个储能电池柜均具有连通风道,每个空调室内机吹出的空气经过相应主风道的进风口和排风口输送到相应储能电池柜的连通风道,再通过连通风道送入电池插箱内部。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能够实现均匀送风,对电池芯体散热效果好,提高散热效率。

  • 一种调温阀、及具有该调温阀的热管理组件

    一种调温阀(2)、及具有该调温阀的热管理组件(01),包括阀体(20)、第一弹性元件(22)、第二弹性元件(23)、阀座组件(24’)、阀芯(25)、热动元件(21),调温阀包括六个接口及各形成一个阀口的四个阀口部:第一阀口部(2022)、第二阀口部(243)、第三阀口部(240)、第四阀口部(2013);所述调温阀包括互不连通的第一腔(2010)与第二腔(2020),六个接口的第三接口(65)、第四接口(66)、第六接口(68)的其中一个与第二腔连通,其余两个能够各通过一个阀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六个接口的第一接口(63)、第二接口(64)、第五接口(67)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腔连通,其余两个能够各通过一个阀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