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壳体(5)、安装于所述壳体(5)内且至少一节电池单体(1)、贴附于每节所述电池单体(1)两侧的散热板(2),所述散热板(2)包括相变材料散热板和对所述相变材料散热板进行散热的热管,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插设于所述相变材料散热板的内部,所述冷凝段位于所述相变材料散热板的外侧;还包括与所述冷凝段接触连接的液冷板(4)。该电池热管理装置有效地解决了新能源电池散热不佳及电池均温性差的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电池热管理装置的新能源汽车,该新能源汽车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在若干实施例中,一种电动车辆供电设备(EVSE)连接器(120)包括被配置为向电动车辆(EV)(140)提供电荷的多条充电线(150,151),被配置为传输信号以控制经由充电线(150,151)对EV充电的至少一条控制线(153,154),以及检测热事件的检测器(170),其中,响应于检测到热事件,检测器(170)操控至少一条控制线(153,154),以改变经由充电线(150,151)对EV的充电。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热管理控制系统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所述热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信息输入模块,用于输入整车状态信息;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整车状态信息;和信息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包括空调回路模块、电机冷却模块、电池回路模块、发动机循环模块和风扇控制模块;且所述空调回路模块、所述电机冷却模块、所述电池回路模块、所述发动机循环模块和所述风扇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均与所述信息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热管理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整车的热管理实行系统化的管理,同时能够提高整车的热管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有热管理的小型化的DPF系统,包括质量流量计、空气调控装置、加热装置、控制核心和DPF主体再生段以及冷却装置,所述空气调控装置为实验室装置或车载装置;所述DPF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腔、冷却水箱、水泵、冷却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冷却水腔套在DPF主体再生段上,冷却水腔中填充冷却液;所述DPF主体的过滤体包括两端开口中间设有隔板的开放通道及两端堵住的封闭通道;所述隔板将开放通道分隔成两个空间,封闭通道具有过滤腔,过滤腔横跨开放通道的两个空间;多个封闭通道以开放通道为中心沿长度方向围绕开放通道布置,开放通道的壁面均为过滤面。该系统采用迷宫式过滤,保证DPF能及时再生,实现DPF系统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向阀及热管理系统,涉及单向阀技术领域。单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设置有液流通道;阀芯,所述阀芯为弹性膜片,所述弹性膜片包括:与所述阀体连接的膜片安装部以及连接于所述膜片安装部的膜片本体,所述膜片本体在所述出液口侧覆盖在液流通道、且适于在所述进液口侧的压力大于所述出液口侧的压力时弹性变形以敞开所述液流通道;其中,所述膜片本体的至少一侧表面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的单向阀其设置有加强筋的弹性膜片,能够在液体反向作用的时候,在加强筋的支撑下避免反向变形,保证单向阀不出现泄漏的情况,使单向阀能够适用运行条件要求高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表面包裹相变材料薄膜的被动式热管理电子器件,包括电子器件主体和包裹在所述电子器件主体表面的相变材料薄膜壳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子器件主体的表面包裹相变材料薄膜壳体,相变材料薄膜壳体直接赋予电子器件被动式热管理能力,得到具有全新结构的被动式热管理电子器件。该被动式热管理电子器件能够在高热流密度下有效缓解温度上升,使用寿命远超普通电子器件,具有良好的热管理性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电动汽车空调与动力电池热管理综合控制装置,其包括互相连接的升温系统和降温系统,所述的降温系统中,电动压缩机与冷凝器进液端连接,冷凝器的出液端分别与动力电池降温电磁阀和空调制冷电磁阀连接,将降温系统分为动力电池循环降温系统和空调循环制冷系统;所述的升温系统中,储液罐与电动泵进液端连接,电动泵的出液端分别与动力电池升温电磁阀和空调制热电磁阀连接,将升温系统分为动力电池循环升温系统和空调循环制热系统。本实用新型将动力电池的降温与升温功能和汽车空调的制冷与制热功能综合在一起,为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新型电动汽车空调与动力电池热管理综合控制装置。
本公开包括具有壳体(31)的蓄电池模块(20),所述壳体(31)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40,38)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端部之间的第一和第二侧面(34,36)。所述蓄电池模块包括棱柱形电化学电池单元(30)以及具有第一和第二部段(100,102)的冷却管道。所述第一部段(100)沿着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34)延伸且包括至环境的第一开口(106)。所述第二部段(102)沿着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面(36)延伸且包括至环境的第二开口(108)。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口(106,108)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部(38)附近。所述蓄电池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部(40)上的风扇(68)。所述风扇以流体方式耦接至所述冷却管道,并且提供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口(106,108)且沿着所述第一和第二部段(100,102)的气流。
一种用于将热能分布至包括发动机和变速器的车辆动力系部件的车辆动力系热管理系统。用于管理热能的系统包括冷却剂泵、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散热器、加热器芯体以及变速器油热交换器。第一控制阀具有与发动机冷却剂出口流体连通的入口。该第一控制阀还具有第一控制阀出口。该第二控制阀具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以及第三出口。由发动机产生的热能通过第一控制阀的控制输送至散热器,并且通过第二控制阀的控制输送至加热器芯体和变速器油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
一种Al与Ti混杂增强的石墨膜块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预处理的Ti箔和石墨膜交叉层叠放置于石墨模具后进行等离子活化烧结,得到石墨膜-钛层状块体复合材料,然后进行穿孔处理,使穿层方向形成贯穿直孔;随后采用挤压铸造工艺使熔融的铝液填充进石墨膜-钛层状块体复合材料的贯穿直孔中,得到Al与Ti混杂增强的石墨膜块体复合材料。本发明有效提高石墨膜-钛层状块体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使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时由于金属钛骨架对石墨膜垂直膜平面方向热膨胀系数的有效约束,还能有效降低石墨膜-钛层状块体复合材料穿层方向的热膨胀系数,从而使该复合材料的强度及穿层方向的热膨胀系数满足新型热管理材料的性能需求。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加热器结构,包括水箱、发热膜和绝缘膜,发热膜的两侧分别设有绝缘膜形成发热组件,发热膜的两端形成触极,水箱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有若干水管,各水管平行布置,发热组件依次缠绕在各水管上,每一水管上的发热组件向进水口和出水口延伸,发热组件通电时用于加热水管。本发明采用发热膜或加热膜进行加热,具有体积小、加热效率高等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氢加氢站热管理系统,液氢加氢站包括液氢储氢罐,热管理系统包括:蒸发罐,蒸发罐与液氢储氢罐连接,用于存储从液氢储氢罐泄露的气态氢;一体化换热器,一体化换热器与液氢储氢罐进行换热,从而将液氢储氢罐内的液态氢转化为气态氢;清洁能源热能提供装置,清洁能源热能提供装置与一体化换热器连接,为一体化换热器提供热能;压力调节器,压力调节器分别与蒸发罐和一体化换热器连接,用于对气态氢进行加压。本发明通过清洁能源热能提供装置为一体化换热器提供进行热交换的热能,将液态氢转化为气态氢,进而实现气态氢加注,降低了传统能源使用,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率,实现清洁高效地液态氢转化为气态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