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集成度电池模组,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电芯,若干电芯的前端、后端、左侧、右侧和顶部分别设有前端板、后端板、左侧板、右侧板及顶板,若干电芯的底部设有液冷板,液冷板的前端部和后端部朝上分别设有导流管,前端板和后端板配合2个导流管设有通孔,任一导流管贯穿对应的通孔;若干电芯和液冷板间设有导热结构胶层。本实用新型完成液冷板与前端板和后端板间的整合,以左侧板和右侧板进行组装,大大增加液冷板本身的热管理效率,增加电池模组的强度,解决液冷板与模组间的安装及定位难度;以导热结构胶层导热,由于液冷板本身与电池模组集成度高,故电池热管理效率进一步增加,亦削弱了电芯的底部高度差对热管理效率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用锂电池管理系统,涉及塑料瓶生产领域,包括:微型集装箱;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有单体电池以及单体电池管理模块,两个以上的电池模组正负极依次串联组成电池簇;变流器,变流器依次串联有电能表以及交流接口,形成一次三相交流回路,用于将电池簇的直流功率与电网的交流功率双向变换;变压器,其输入端与变流器连接,输出端连接供电总线,用于将AC380V交流电降压至AC220V交流电;高压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和保护电池簇工作;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有单体电池管理模;电池簇管理模块;储能系统管理模块。本实用新型能量密度高,满足船舶停靠时用负载供电需要的同时,还能解决因废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种电动阀以及热管理组件,包括阀体,阀体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与第二部为一体结构,阀体通过第一部与罩体固定连接,第二部包括第三壁,第一部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位于阀体的两侧,第三壁和第一侧壁位于阀体的同一侧,定义一基准面,基准面位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并且基准面与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平行,至少部分第三壁比第一侧壁更靠近基准面设置;这样有利于减小阀体的重量,进而有利于电动阀和热管理组件的轻量化。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管理机动车辆电池组的温度的装置,包括容纳在壳体(200)中的至少一个电能存储元件,所述温度控制 管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池蒸发器(204),其与所述至少一个电能存储部件热接触并且流体制冷剂旨在在其中流通;以及压力减小装置(203),其流体地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电池蒸发器(204)。根据本发明,温度控制 管理装置包括内部热交换器(205),其刚性地附接到电池组的壳体(200)并且旨在使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蒸发器(204)离开的制冷剂流体过热。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薄平板柔性热管的动力电池模组温控系统,包括若干组依次排布并连接的单体动力电池构成的动力电池模组,相邻的单体动力电池之间依次设置有导热板、隔热板和导热板,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单体动力电池相对的外壁上自内而外依次设置有导热板和隔热板,所述动力电池模组的箱体底面、导热板的底面和隔热板的底面均贴合于超薄平板柔性热管的上表面。本发明能高效的解决动力电池高温散热、低温预热保温、电池组温度均匀性、电池组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均匀加热的电池加热片、智能热管理装置及方法。该不均匀加热的电池加热片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发热功率的功率密度区域,与所述多个功率密度区域相连的加热片连接线、以及连接器。还涉及一种不均匀加热的电池智能热管理装置,该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加热片,每个加热片对应放置每个加热区域,温度采集控制器,电池包内传感器,所述温度采集控制器通过相应的加热线与每个所述加热片上的连接器相连;所述电池包内传感器与所述温度采集控制器相连;加热电源,与所述温度采集控制器相连。还涉及一种不均匀加热的电池智能热管理方法,该方法采用上述不均匀加热的电池智能热管理装置,根据温度阈值调整所述每个加热片的开 闭。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三电热管理的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热泵空调系统通过常闭电磁阀一和常开电磁阀二来切换热泵和空调模式,热泵空调系统通过连接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构成二次回路;电池热管理系统由依次连接的chiller、副水箱一、单向阀一、电池液冷板、水PTC、三通阀二、电子水泵一组成电池冷却单元回路;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由依次连接的电机液冷板、电控液冷板、三通阀一、低温水箱、副水箱二、电磁阀四、电池液冷板、电磁阀六、电子水泵二形成的电机、电控冷却单元回路。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综合了乘员舱热管理、电池、电机和电控热管理的功能,为汽车热管理系统开发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本文描述了能与交流电网连接的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原动机和至少一个电动机发电机。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可以被构造为插电式混合系统,并且使用在控制器指令控制下的动力系统以供应电能到交流电源线(以服务交流电网)或从交流电源线抽取电能,从而给车辆上的电池添加电能。在一些方面,车辆可以测试车载电池是否可以满足给交流电源线服务所需的电能,或者如果不满足,则测试是否从原动机抽取电能以及抽取多少电能。在一些方面,如果动力系统正使用原动机给交流电网供电,车辆可以具有车载热管理系统,以动态地向动力系统提供期望的热耗散。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压力控制的氢发生装置及方法、燃料电池系统,该装置包括硼氢化钠储液罐、溶液加注泵等,硼氢化钠储液罐与溶液加注泵连接,溶液加注泵与缓冲罐、水解制氢反应器分别连接,可逆金属储氢容器用于存储氢气,具有催化剂的水解制氢反应器与缓冲罐之间的控压管上设有平衡阀,与控压管连接的第一出气管上设有泄放阀;该方法包括:配置硼氢化钠溶液,闭合平衡阀且打开泄放阀,启动溶液加注泵,令溶液进入缓冲罐,关闭溶液加注泵且闭合泄放阀,打开平衡阀,以令溶液流入水解制氢反应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析出氢气后储存;燃料电池系统包括氢发生装置;本发明具有安全性高、易控制反应进程等优点,适于小型移动电源、应急电站等场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排放的整车热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可以获取与尾气温度相关的汽车的运行参数,运行参数包括发动机运行模式指令、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上游温度、油门开度、中冷进气温度、发动机水温以及行车速度中的至少一种;当运行参数满足进入保温热管理模式的条件时,将当前的热管理模式切换至保温热管理模式;在保温热管理模式下,控制汽车的冷却部件执行尾气保温处理以提高汽车的尾气温度。从而提高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的温度,提高尾气中有害的氮氧化物的转换效率,减少排放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公开了一种采用制冷剂直冷方式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一种采用制冷剂直冷方式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蒸发器、动力电池、膨胀阀、压缩机和控制单元;蒸发器两侧涂有导热硅胶;蒸发器夹持在相邻的动力电池之间,并与动力电池紧密贴合;蒸发器上设置有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蒸发器、动力电池设置于电池包箱体内,膨胀阀、压缩机和控制单元位于电池包箱体外部;动力电池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缩机均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控制单元根据得到的温度信号调节压缩机转速,从而调整制冷剂流量,可以使得动力电池温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车,其包括:外部换热器、第一节流阀、气液分离器、压缩机、中间换热器、第一水泵和暖风芯体;中间换热器具有热源侧和冷源侧,热源侧与冷源侧进行热量交换;冷源侧内的冷却液经第一水泵抽至暖风芯体,暖风芯体内的冷却液排入冷源侧内;外部换热器的第一进液口与热源侧的第二排液口连接,外部换热器的第一排液口与气液分离器的第三进液口连接,热源侧的第二进液口通过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的第三排液口连接,第一节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液口与第二排液口的连接管路上。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提高供暖效率,降低供暖时的能量消耗,减小电动车耗电量,降低续航里程的衰减幅度,提高续航里程。